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旁若无人
梁实秋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
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
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
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
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
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
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
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
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
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
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
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
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
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
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
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
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
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云:“侍
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
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
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
己的肢体。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
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
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
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
再随后是三餐的饱膈,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
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
也不会太小。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
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
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
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
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
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
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
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
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
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
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
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
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地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
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
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
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
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
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
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
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
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地认为
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
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
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
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
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
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
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
需要只是相当地满足了;可使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
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地提醒自己:这世
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
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
地伸张。
(有删改)
4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批评电影院抖腿的不文明现象,作者细致描述了在电影院不
愉快的经历,表达了对于邻座抖腿者的气愤与无奈。
B
.前两段是对旁若无人者的泛写,第三段是对邻叟的特写,诉说了
作者被邻居骚扰之苦,虽写凡人琐事,但文字犀利,惟妙惟肖。
C
.第四段对大声说话的种种表现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并将此类人与
动物相比,是嘲讽,更是提醒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D
.文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摹了在某些公共场合中人的不雅行为,
以滑稽幽默暗示着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42
.在梁实秋先生看来,“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
要分析
43
.文章末尾,作者引用了叔本华所写的一段寓言。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41
.
D
42
.①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②有的
人自己不能管制自己的肢体,自控能力差。③传统中的劣根性使然。
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必得大声说话。时过境迁,积习不改。
43
.①形象上:“人形的豪猪”的比喻生动形象,对豪猪的议论,其
实是对生活中一些人不拘小节而至不文明的“旁若无人”的种种现
象的生动再现,是对此类人的嘲讽。②主旨上:在形象的描述中点明
主旨,提醒我们——人,是群居动物,关爱自己的同时,请关注他人,
让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成为一种文化。③结构上:是对全文的
总结,卒章显志,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
的艺术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0:4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20334125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凡人琐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凡人琐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