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授课教师:刘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
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
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课件上的精美图片。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
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
师总结:同学们非常棒!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
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好了!)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起航吧!首先让我们扫清字词障碍。
(师指导大月氏、张骞、巴尔喀什湖几个词语的读音。)
一、探寻丝路之源
1.张骞出使西域
问: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课件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学生回答。有哪些诗句是描写
玉门关和阳关的(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从这两句诗中谈谈你对西域的认识是?学生回答,师
强调,课件展示)
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危险的地方,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派人去西域?(结合课本62页回答)
课件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就这样,张骞带着汉武帝的期望与嘱托踏上了西域
之行。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张骞从长安到大月氏途中要经过匈奴的控制区。张骞此行顺利吗?
请看某小组排演的历史课堂剧----《突破大月氏》
旁白:就这样,张骞在公元前138年拜别汉武帝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一路要
穿越千里荒漠,风餐露宿,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张骞:不好,是匈奴兵,快跑。
2
匈奴兵:站住。。。。。。。(跑过来抓住张骞等人)
旁白:就这样,张骞等人被匈奴捉住,扣留十年。但张骞持汉节而不失,趁匈奴不备,率众逃
脱,辗转来到大月氏。
张骞:我汉朝想要与贵国联盟,特派小人来与贵国商议一下。
大月氏女王:请问是何事,让贵国想与本国联盟呢?
张骞:近几年来,我国一直与匈奴发生或大或小的战争。想起匈奴人也曾经给予贵国一次侮辱,
便想与贵国联手,一起攻打匈奴。
大月氏女王:我国早已与匈奴毫无干戈,以往的仇恨就让它过去吧,再也不讲什么打打杀杀了。
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您还是请回吧。
动作:说罢,一挥手准备送客。
张骞:大月氏人已无意再与匈奴打仗,我要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武帝。
旁白:这次出使,张骞并没有完成大月氏结盟的任务,但却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在回去的途中,他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后趁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
他才带着匈奴的妻子回到汉朝。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现在请小组讨论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
困难?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克服这些困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遇到的挫折:①去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②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
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③好不容
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敬佩之处:①不屈不挠,不怕艰险③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④面对困难要永不言败。
课件展示资料,历史学家翦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
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在张骞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希望同学
们在学习中也能不怕困难,开拓进取永不言败。
过渡:张骞未能说服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但是张骞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
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想同汉朝往来的情况。并且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的报告给汉武
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
西域。
课件出示以下表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填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
时间目的结果
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未完成但是了解了西域
公元前119年访问西域各国完成使命,西域各国回访
长安
请结合图表谈谈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教师小结: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加强了交往与联系,可以说张骞等人是功不
可没的。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的精神,至今仍然存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
与丝路有关的文章、歌曲、影视、社会活动等等。也因此受到了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视,请看“材
料研读”。
过渡:虽然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现在老
师和同学们穿越到汉朝去重游丝绸之路吧。
二、重游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课本62页小字)学生打答
过度:原来如此,现在我也想运一批丝绸到欧洲去,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走?(说路线)
3
课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见课本第二目),并演示
教师:为来让同学们记住这条路快速记忆30秒,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展示记忆成果)
2.海上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
教师讲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海上丝
绸之路。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
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
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师:谁来说说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学生说)师课件演示
师: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来往的都有什么呢?请从材料中归纳(课件展示学生归纳)这么重要的
丝绸之路对汉代有何历史作用呢?(学生归纳)
过渡: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四大发明的西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文明的
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中国文化在她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曾深刻的受到外部文明的影
响,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地更新、发展。
三、对西域的管理
师:请大家自学教科书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找到答案后在书上作出标记,
时间大约1分钟.
1.汉代是如何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的?
2.对西域的管理有何意义?
完成填空部分: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
央统辖的开始。
四、合作探究、谈古论今
自由讨论: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西汉时期,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西
汉的强盛;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为沿线国家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和密切民间
往来及文化交流注入强大动力,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冰山一角,从中感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美丽的风光。了解了张骞为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展望了丝路的美好未来。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
交流是双向的,交融是双赢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坚持团结互助、平等互利、包容共
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
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今天,我们重启、复兴丝绸之路,不仅是我们中
国和平崛起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开放之路、友谊支路、成功之路。而这与我们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文明、和谐和友善也是高度契合的。
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之后,能够积极去挖掘、探究鲜活的历史,
能够去领略思考的魅力,爱上历史,爱上传统文化,也爱上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0:1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18204125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骞读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骞读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