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5 19:54:15 阅读: 评论:0

牛肉的做法-保湿面膜

春夜喜雨教案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按规律排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

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

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一、导入课题,品诗人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

“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

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

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

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

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行板书。引导:

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学生

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

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学生自由读古

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

来吟唱这首诗。

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进行吟唱。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

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

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

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

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2.自读古诗,解题眼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

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诗人的“喜”来。

学生自由的默读古诗,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师巡视指导,适当的肯定学生自己的看法,并从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字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3.论诗句,品诗情。

讨论一,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

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

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

引入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老师诵读,学生抓住关键句

子来解读”潜”的妙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

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

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预设:“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

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

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

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

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讨论二,学生较难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引导学生思考:

这和润物有关系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解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

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

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

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

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

本句运用了常用的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野径、云、水、渔船相辉映的

春夜图,并点题。

讨论三,“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是诗人的想象,

雨水下的细小,密密的,轻轻的,所以并向大雨一样,叶子上、花上

都沾上了雨水,所以显得沉重,诗人只是写了花朵,大家想一想,还

会有哪些人和物会欣喜开心呢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

不惊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忧民”之情。

背诵《春晓》,比较一下,《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与《春夜喜雨》

中的“润物细无声”相比,哪一种雨更喜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师讲解:轻轻悄悄的来,滋润着世间万物,特别是农民的农作物,

又是一个好收成年。字里行间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

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

诗句,

出示全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家不妨也来品一品,诗人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6.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1.出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忧国”情怀。

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

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

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

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2.课外诵读有关春雨的诗词,进行积累。说一说诗人对春雨的不同感

受。

四、小结,由此诗品人生。

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时刻都在感染着我们,我们在品读完杜甫的

《春夜喜雨》以后,你又有怎样的话说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不妨让大

家提起笔来尽情的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2篇】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

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

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

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

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án)俱(jù)花重(huāzhòn

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

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

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

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

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

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

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

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

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

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

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

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

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

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

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

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

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

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

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

认真、仔细地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3篇】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挥想象,感受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

3、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

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

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

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

呢?

生:(齐答)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

生:学过他的《绝句》。

师:你能背背这首诗吗?

生:(大声而流利地背诵《绝句》)

师:背得真流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

雨》。

(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

生:它属于律诗。

师:几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杜甫的简介)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

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

(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生:(高声朗读)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

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读错了,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认真看注释)

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

生:(齐答)应该读“zhònɡ”。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吧。

生:(全班齐读)

三、理解题目,把握基调。

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

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

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

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

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出示杜牧的《清明》)

师: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悲伤。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诗人因雨而悲。

(出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非常思念亲人。

师:你知道他思念谁吗?

生:思念他的妻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读过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给妻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是啊,诗人思念妻子,却不能回家,他

因雨而思,因雨而愁,因雨而苦。那杜甫为何因雨而喜呢?当时,饱

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

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

生:不能!。

师:是的,他喜!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

他能不喜吗?

生:不能!

师:他更喜!如果说前者是小“喜”,那后者就是大“喜”!让我们通

过朗读,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吧。

生:(全班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配乐朗读)

师:来点掌声吧!

(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把作者的喜悦之情

表达出来。

生:(全班配乐齐读)

师:有进步!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生热烈鼓掌)

四、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其意,知其情。下面,我们一起

来品其字,悟其境。

(出示一、二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一、二两句)

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生:好。

(板书:好)

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

生: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师: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

生:它知时节。

(板书:知时节)

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把雨拟人化,变无知为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春

雨还好在什么地方?

生:当春乃发生。

师:“当春乃发生”是什么意思?

生:到了春天,雨就下起来了。

师:这一句迎合了第一句中的哪个字?

生:知。

师: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多么盼

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

这个时节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同学们,这是不是好雨?

生:(齐答)是好雨。

师:它不但是好雨,还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这怎

能不令人欣喜呢?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欣喜表达出来?

生:(流利地朗读,但喜悦之情表达得不够充分)

师:我觉得还不够喜,谁再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我听出了其中的喜。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一起朗读

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一、二两句)

(出示三、四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朗读三、四两句)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很有韵味,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字音读得不准。

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潜”应该读第二声,他读成了第三声。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面对刚才朗读的学生)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生:(再次朗读三、四两句)

师:非常好!请大家看屏幕,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春”和“雨”,这

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哪个字?

生:夜。

师:它不但点了题,还进一步体现了春雨的“好”。想一想,春雨“好”

在哪里?

生:它好在可以润物。

(板书:润万物)

师:它是如何润物的?

生:它悄悄地润物。

师: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生:我从“潜”字体会到的。

师: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春雨是在夜晚下的,别人并不知道。

师:是啊,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描写春雨如何润物的吗?

生:细。

师:这个“细”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春雨非常小。

师:正因为春雨非常小,所以它是轻轻地、柔柔地润物。一个“潜”

字,一个“细”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

可见,这两个字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推敲而来。我们知道,春天的雨一

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仿佛唐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

但有没有例外?

生:(有点犹豫地)有吧。

师:什么时候?

生:(无人举手作答)

师:大家想一想,今年春天倒春寒的时候,是和风细雨吗?

生:(恍然大悟)不是!好大的风,好冷!

师:伴随狂风而来的雨自然下得非常凶猛。如果伴随冷风而来呢,雨

会变成什么?

生:变成雪。

师:这样的雨能润物吗?

生:不能。

师:它不但不能润物,反而会损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两相一比

较,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笔下的春雨才是真正的润物好雨。

(出示口语表达练习1)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知时节的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滋润大地上的万物。

师:谢谢你!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让田里的庄稼快快生长。

师:太好啦!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带给人们丰收。

师:这样的春雨,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你会

对春雨说什么?

(出示口语表达练习2)

生:谢谢你,春雨,是你让我茁壮成长。

生:春雨,你真好!

生:春雨,你终于来了,我太高兴了!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大家对于这场知时节、能润物的好雨

是既有欣喜,更有感激。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诗呢?

生: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师:对,这样才能体现“潜”和“细”的特点。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三、四两句)

师:读出了味道!我们一起朗读三、四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

师:这样善解人意、解万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

下个够啊。

(出示五、六两句)

师:请男同学齐读五、六两句。

生:(男生齐读)

师:这两句写的什么情景?

生: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

师:谁能描写一下?

生:由于下雨,天上满是乌云,小路上一片漆黑,只看得见江上渔船

里的烛光。

师:这两句直接写雨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雨夜景

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三、四两句,作者从

听觉的角度来写雨的润物无声,那这两句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生:视觉。

师:对,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雨意正浓。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野径云俱黑。

师:此时真的是一片漆黑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船上的烛光。

师:这一点光象征着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他相信春雨绵绵不断,能

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所以,诗人用“俱黑”对“独明”。这一鲜

明的对比,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情画意。同学们,这幅

画面美吗?

生:美!

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能!

师: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但语速稍快)

师:谁能比他

读得更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重音、语速处理比较恰当)

师:我感受到了那种意境美,谢谢你!

(出示七、八两句)

师: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

师:“晓”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

师:到早晨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这两句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

生:想象之景。

师: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吗?

生:花团锦簇。

生:万紫千红。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生:春意盎然。

师:同学们,这两句没有写雨,却写花的美丽,是不是诗人离题了?

生:没有离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没有春雨的滋润,花儿不会那么美丽。这是春雨的功劳。

师:对!这两句表面上写花,实际上还是写雨好。由于雨的滋润,花

儿才这样美丽。而写花也并不局限于花,只是用花来代表被雨滋润着

的万物。同学们,这两句诗中,你认为作者哪两个字用得特别贴切、

生动?

生:我觉得“红”和“重”用得特别贴切。

师:为什么?

生:“红”写出了花的颜色;“重”写出花儿有了雨的滋润,非常饱满

的样子。

师:有道理。不过,这里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代指“花”。大

家想一想,这个“重”字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生:“湿”字。

师:请听清要求,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生:和第四句中的“细”字相照应。

师:非常正确!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如果是骤

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还有哪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

生:“湿”字。

师:它写出了什么?

生:它写出了花朵带雨时的样子。

师:这“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

的恩泽啊!请同学们展开联想,雨后的锦官城是什么样子?

五、课堂练笔,感受雨后美景。

写话训练:

“花重锦官城”是一番怎样的美景?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采用拟人、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六、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

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

运。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

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

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

叹——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知时节的好雨悄悄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面对绵绵春雨,想到

它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

得赞叹——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

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不由得赞叹——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9:5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17254125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夜喜雨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夜喜雨教案.pdf

上一篇:教育影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