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苏轼定风波苏轼原文
定风波苏轼
定风波
诗人:苏轼朝代:北宋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古诗赏析
①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
②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③吟啸:吟诗、长啸。
④芒鞋:草鞋。
⑤烟雨:烟波风雨。
⑥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⑦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
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
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
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
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
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无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
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在也很困,但
他仍旧很坦然乐观。这首词作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
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旧很坦
然乐观。从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
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
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
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莫测,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
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这就是“了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含义。也是本词思想
意义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词构思新巧,以微显巨,从遇雨之吟啸升华为人
生之超旷,“风雨”意象面为人生灾难与厄运的象征。全词见出词人对人生
风雨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旷达胸怀。从这首词
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
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
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
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7:2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804512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哪个朝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哪个朝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