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关键字】问题
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比赛力强,根据社会所需,我们要培养具有丰富
知识,身体健康,人格的健全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人生观,能经受各种挫折,能适应不同的环
境。所以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催化
剂。但是,当今的学校往往强调如何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于
是,形成了对优等生的教育只限与知识学习的局面,对他们的心理的了解与协调则形成了一
个盲区。这对优等生的成长很不利,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而,关注优等生的心
理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优等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
在学校里优等生往往是后进生崇拜和老师宠爱的对象,因此,所为的优等生从表面上
看,大多数是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发展比较好的学生。所以他们是老
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宝,是同伴们学习的榜样。从而,社会学校家庭放松了对他们的教育。俗
话说“人无完人。”优等生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
陷。事实上他们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成绩,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也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
他们存在心理问题。
造成对优等生心理问题的忽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优等生在平时表现的
听话、好学、不惹事,在老师心目中他们永远是好学生不用操心。所以一定程度上,教师只
顾抓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忽视了对优等生的教育、管理。但实际上,有近半数的优等生
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他们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也不能
正视自己的荣誉,存在着“心理综合症”。
一、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结果
我们天天喊着要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在搞应试教育,中考高考仍然用分数来
衡量一个人的升学状况。一个学校升学力好与不好,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来衡量教师的
水平。所以导致教师对优秀的学生寄予过高的要求和希望。这使他们承受着承重的精神压力,
过重的学业和过重的比赛造成了优秀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心理健康意识的薄弱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下,更多的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性格等心理素质的教育。
学校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而忽视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学校心理健康的不重视
导致优秀生产生心理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过失
现在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这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同希望,家长们不顾孩子
的身心发展和能力情况,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双休日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本来是孩子
休息和玩的时间,现在都被各种补习班占用了,有的家长更是过分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
让孩子来实现。把孩子占为己有,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由于家庭教育的过失导
致优生产生了心理问题。
三
(一)虚荣心理和优越感
由于优等生在班集体中是同学们最崇拜的对象,在集体中大多数是班干部,经常受到
老师的偏爱。在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会有意无意的在公共场合夸耀自己的孩子,加
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助长了优
等生自命不凡的心态,从而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产生了消极的虚荣心理。
而且优等生从小在表扬的环境中,从小被家长老师捧在手心上,这样一来,他们觉得家
长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点的感恩。反而,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就不依
不饶,遇到对自己不满的事或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往往不能反省自己。而迁怒与人,甚至发生
对抗。
(二)崇尚分数名次
由于尖子生天资好、较聪明、不求别人。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坚决果断,争强好胜。他
们平时的考试成绩排列的名次,往往成为他们判断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对待偶然发生
的挫折与失败,他们的承受能力反而更脆弱。如果在平时老师不正确引导,发展下去容易形
成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自命清高、目空一切的心理。这种心态是非常可怕的,对培养学生
高尚的情操是一个严重碍。
(三)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优等生心理问题很重要的表现。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方面表现在对自己
的期望过高,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行动上过分注重细节,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够
完美,不符合自己的心愿、便忐忑不安;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还表现在对他人和环境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过高期望,从而导致对生活的不满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周围人相处困难。如有些同学,学
习上非常勤奋刻苦,成绩突出,但是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时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显得
闷闷不乐有时对班级的事情也不关心。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将情绪发泄到别人的身上,
因而常常引起同学的不满和怨言。
(四)过强的嫉妒心理和抗挫败能力差
部分“优等生”认为,谁也没有我聪明,没有我学习好,因此无论什么活动或者考试,自
己理应第一,或有人与之比赛,就嫉妒人家,说三道四,挖苦讽刺,甚至发生一些过激行为,
酿成严重后果。他们不懂合作意识,别的同学发挥不好输了,就会埋怨别人;对别的小组的
同学是千挑万挑,找别人的毛病,有时甚至赌气不参加。
优等生的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学习上得心应手,在学校深受老师的器重,同学的崇
拜,他们怕挫折,一遇到挫折就不知道怎么办,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波动,痛苦,忧郁,使
他们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和心理创伤。
(五)与同学不和群
优等生与人交往容易产生目空一切,高人一等,惟我独尊的心理,不善于交流,嫉妒心
理严重,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与人难以相处明显得孤独与冷漠,心中有烦恼和苦闷无法向别
人宣泄和释放。这种现象有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
(六)固执己见的心理
有的同学成绩好,就一美遮百丑,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表扬多于批评。于是,他们一贯
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变的什么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批评教育也接受不了了。
如有时别人有事找他们,可是任凭你喊破嗓子,就是不理你,因为可能前几天你说过他们,
或他们觉得你这个人太没用了不值得理你。就是教师有事批评了他们,可能好几天对你都是
爱理不理的。
(七)害羞心理和自信心不强
虽然大多数优等生性格开朗,勇于承担班级的管理,但也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和同
学不敢大声交谈,不敢接受教师分配的任务。他们的自尊心强,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弱,
他们一直在领先的位置,他们害怕失败,承受压力大。
面对优等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能够熟视无睹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那我们应
采取那些措施呢?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有针对性的和学生谈心,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
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四
(一)树立良好健全的教师观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充满自信;要求教师真正关心
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一个好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重学生,努
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要做到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
苛刻,灵活却有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激励方法,真诚地赞
扬学生的长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
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如对周香、周慧晨等同学,积极地鼓励他们,多给他们机
会以锻炼。
(二)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逆境教育,教育他们不怕困难,发扬吃苦精神,培养他们的抗挫
能力,在困难中生存的勇气和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达到塑造和完善他
们的人格品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今后的社会生活质量和能力。
(三)消除嫉妒心理,培养正确的比赛意识
自从发现有好多学生有嫉妒心理后,我们就利用班队课,思品课讲解一些中外著名的历
史故事、童话故事,在班级中造成一种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和正确的比赛意识。
当代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引导他们能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消
除学生的这种消极心理,如《将相和》、《白雪公主》等。我们告诫学生,别的同学某方面比
自己好,不能嫉妒,而应该看到自己的差距,奋起直追,刻苦努力,赶上和超过他们才是正
确的行为。在疏导中,我们还注意语言的针对性、情感性、激励性,以达到使优等生心理健
康的目的。
(四)和家长密切配合
俗话说得好,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家长也应该尊重关心自
己的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只要父母能像朋友一样地尊重自己,与自己平等交往,分享欢乐、
分担忧愁的时候,才能值得依赖。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和家长联系,一同教育好
孩子,现在一些家长已和教师变成了朋友。
(五)指出他们心理素质缺陷的危害
常言道:“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严更边坏。”教师在保证他们学习积极性及心理承受
能力的同时,适时地指出他们心理素质的缺陷。对优秀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严格要求,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同时指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而老师对于他们自身心理上的问题,在其能承受的基础上,
批评和教育应当严厉点,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心理缺陷对前途的影响,对集体甚至国家都有危
害。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逐步消除那些不良的心理因
素,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常因学习受到
老师的表扬,而有一次老师请他帮忙抬水,他却把水桶给了另一个学生。对于这些看起来微
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老师能敏锐地发现其本质,并对其人进行及时的教育,让他们克服自
己的缺点,就会渐渐使之成为真正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有用之人
(六)以德为先
对优等生的培养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只看到优点,偏袒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
绩作为衡量优等生的唯一尺度。对于优等生,我们坚持做到有事不偏袒,讲道理。如徐哲希、
李斯羽、叶颖姿,对他们严要求,管理同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看过一
篇文章叫《老师,批评我一次吧》,因为教师的偏袒而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他在自我醒悟
之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老师,批评我一次吧!”的呼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班主任在培养
优等生过程中深思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真正从“应试教育”的巢穴中跳出
来,“优生”们同一般学生相比,自觉性强,学习刻苦勤奋,善于思考,成绩优良,并能尽自
己最大的努力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他们确实为老师争了不少光,使老师享受到自己的教
学成果。但欣慰的同时,我们应当用素质教育的标尺,再度衡量“优生”们,找到他们的不足,
并及时对其缺点与错误进行善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是心理护理的一剂良药。这有助于学生
“心理防疫”能力和心理抗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七)对症下药
学生心理上的不足,不象言行上的错误那么显而易见,需要教育者的细观默查,反复
琢磨,才能有明了其心理特征,然后对症下药。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对
他们进行引导,逐步消除那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
观。以前,我上课的班上,有一位副班长,成绩优秀,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好学生,但
在学校组织的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中,其他同学争先恐后,而她却无动于衷,静坐一旁。
还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常因学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有一次老师请他帮忙打水,他却把
水瓶给了另一个学生。对于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老师能敏锐地发现其本质,
并对其人进行及时的教育,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就会渐渐使之成为真正全面发展、心理
健康的有用之人;反之,如果教师不闻不问,熟视无睹,那这些“小毛病”、“小问题”将会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展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缺陷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
老师只有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创造情境,使优等生感受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使
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让他们去面对,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勇
敢面对挫折。在他们真正遭遇挫折时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只有不畏艰险,沿着
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学生就能从榜样那里吸取营养,锻炼自己的意
志品质,成为学习优秀,心理健康的真正的优等生。
陈菊芬.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4):20-23
欧晓霞.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8,8(2):
10-11
张琳.对一个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14-15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6:5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6681125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优等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优等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