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贫乐道[ānpínlèdào]
释义: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2、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当仁不让[dāngrénbùràng]
释义: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4、诲人不倦[huìrénbùjuàn]
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乐在其中[lèzàiqízhōng]释义: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6、三十而立[sānshíérlì]释义: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逝者如斯[shìzhěrúsī]
释义: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三省吾身[sānxǐngwúshēn]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
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9、温故知新[wēngùzhī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
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
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0、学而不厌[xuéérbùyàn]
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夜以继日[yèyǐjìrì]
释义: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
之,夜以继日。”
12、一箪一瓢[yīdānyīpiáo]
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3、不舍昼夜[bùshězhòuyè]
释义: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不亦乐乎[bùyìlèhū]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
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从心所欲[cóngxīnsuǒyù]
释义: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后生可畏[hòushēngkěwèi]
释义: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择善而从[zéshànércóng]
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择其善者而从之[zéqíshànzhěércóngzhī]
释义: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19、博学笃志[bóxuédǔzhì]
释义: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6:4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61251254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贫乐道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贫乐道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