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1/2
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颖食品。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_元宵民俗大全.希望可
以帮到大家
吃汤圆的意义一
吃元宵的风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
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
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
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
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
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今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
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奇〕不见史料记载,缺乏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
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
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
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
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
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
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
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
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
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聚,
寄予了人们对将来生活的奇妙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
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
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是中国也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民俗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
十五称为“元宵节”。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
还美其名曰“元宝”。
在元宵节这一天吃汤圆,意味着团团聚圆,具有很好的寓意。
古时“元宵”可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
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的许多传统风俗中都与“灯”有关。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人们在欢庆节日就会举办舞狮舞龙
等来助兴,舞龙都是接受一些彩色布条制作成龙的样式。
传奇,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见于文
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Word文档
2/2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人们还会在元宵节这天晚上相约一起到街上走一走,结伴而行,见桥必过,
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据说这样就能够保证一整年都不会得病。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在元宵节这一日,一些比较热闹的地方还会举行“猜灯
谜”游戏,将灯谜放到一个个灯笼下方,对于知道灯谜的人可以将灯谜写在纸上,
猜得最多者就可以获得奖品。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
慢慢成为元宵节不行缺少的节目。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这一风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
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文武之分,南方
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知名。
看过电影《黄飞鸿》的人,对舞狮这项活动,应当印象都特殊深刻。狮子由
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风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
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奇中一个和善、贫困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怜悯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厕
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祭祀。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
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
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特殊具有
观赏性。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5:5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294112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