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有数十人,但从建立
到撤销,先后有140多人在“八办”工作过。尽管人员有
较大变动,作为一个共产党派驻国统区的办事机构,这
个集体富于战斗精神,充满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
革命气氛。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学习活动、机关生活作
风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多方面启示意义。
一、学习活动与文体活动
桂林“八办”的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大革命时期
就投身革命的老,如李克农、曹瑛、夏之栩等,他
们是办事处的领导核心;有一部分是来自苏区的红军
干部,如邱南章、童小鹏、龙飞虎、殷承祯、李金德等,
他们工作能力强,是办事处的骨干力量;有一部分是
来自延安的知识分子,如何启君、沈毅然、马承德、张
德碧、张剑虹、方正等,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他
多是来自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和战士,他们虽然普
遍年轻,进入革命队伍时间不长,但都是经过严格挑
选、经受了残酷斗争考验的合格战士。总之,“八办”是
一个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极高的优秀集体。李金
德回忆:“桂林办事处非常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教
育,党组织生活也抓得很紧,学习空气很活跃。
譹訛
办事
处的工作人员有许多是党员,设有两个党支部(未设
总支),城里一个支部,路莫村一个支部,支部书记经
过多次改选,李金德、龙飞虎、马承德、沈毅然、方正、
夏之栩等人都担任过支部书记。”据何启君记述:“党
组织生活很健全,定期开支部大会,在党小组会上经
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譺訛
两个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和
普通工作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并定期到路莫村(通常
在龙王庙或救亡室)开大会、上党课。办事处对工作人
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学习常抓不懈。办事处
负责人李克农很关心工作人员的学习,经常组织成员
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他提出新老干部要互教互学,
取长补短,“新干部教老干部学文化,老给新
讲长征过草地爬雪山,以及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故
事。他还经常督促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论持久
战》《实践论》《矛盾论》等,特别教导我们青年要
学习党的历史,懂得我党建立以来斗争的经验,知道
我们党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譻訛
一有机会,办事处就请
领导干部或专家学者作报告、讲话、讲课,如周恩来、
叶挺、袁国平、徐特立、张文彬等路过桂林时,办事处
都邀请他们来到路莫村与工作人员见面,让他们作报
告、讲话或讲课。沈毅然回忆:“桂办工作人员的政治
学习,领导上抓得紧,辅导条件好,常有一些有学问的
富有革命经验的老过往,可顺便请他们讲学、作
报告。胡乔木讲哲学,李涛作国际形势报告,聂洪钧谈
他在执行‘立三路线’中如何到处碰壁……李克农还派
我和熊子民去请广西大学教授李达来桂办讲授哲
学。”
譼訛
贺英杰也指出:办事处的学习空气很浓。办事处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及其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启示
杨桂芬
(荔浦县新坪镇凤田小学,广西荔浦546600)
摘要院在李克农的领导、督促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十分重视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既勤于学习业务,也经常学习
政治和时事政策,并寓教于乐,使工作人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素养。桂林“八办”的生活氛围紧张而高效、
平等而活泼自由,使“八办”成为一个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集体。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尤其是学习活动对
当代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第一,要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看成事业成功的保障;第二,要重视思想政
治教育;第三,要寓教于乐;第四,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五,学校要营造团结、活泼、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
习环境。
关键词院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学习活动;当代基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院K265文献标识码院粤文章编号院1001-7070渊2018冤03-0014-07
收稿日期院2018-03-10
作者简介院杨桂芬(1977—),女,广西荔浦人,荔浦县新坪镇凤田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理论。
2018年5月
May.2018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GuilinNormalCollege第32卷第3期(总第119期)Vol.32No.3(.119)
14
杨桂芬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及其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启示2018年5月
有“救亡室”,组织大家学习政治、文化,经常请人讲政
治课,中央领导人或某些负责来到办事处,都请
他们给办事处的作报告。1939年2、3月间,周恩
来来到桂林办事处,在路莫村向有关作过一
次传达报告,讲了一整天。袁国平到办事处来,也
请他向大家介绍过新四军的情况和军民关系的情况。
还请李达教授给办事处的干部讲过哲学。此外,还有
石磊、沈毅然给大家讲文化课
譽訛
。
可见,应邀到桂林“八办”(一般是在城郊路莫村
的“八办”军需物资转运站)作报告、讲话、讲课的领导
干部、专家学者为数不少。从贺英杰记述的情况看,八
路军办事处不仅邀请外地路过桂林的领导干部或在
桂林的专家学者作报告、讲课,也让办事处内有较高
文化水平的人(石磊、沈毅然等)讲课。在各种学习之
后,办事处要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干部的学习情况加以
考核。沈毅然记述:“桂办的干部,曾普遍进行过政治
理论测验,我和龙潜等均参与测验。”
譾訛
此外,办事处经
常举办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成员
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
李伦在回忆桂林“八办”的文化活动时说:办事处
文化活动很活跃,“早晨出操,晚上唱歌,下午组织战
勤人员学文化”。他只有12岁,但李克农要求很严,不
让他有任何特殊表现,让他与炊事员、勤务员一起上
政治课、文化课,还参加办事处的演出活动。
譿訛
八路军
办事处对工作人员的文化学习是十分重视的。桂林办
事处救亡室(设在路莫村莫氏宗祠)的活动主要是机
关内部的文化教育,长期担任救亡室主任的何启君还
兼任文化教员。救亡室内陈列有各种书刊,供大家阅
读。救亡室设有墙报委员会,经常或定期出墙报,鼓励
大家写稿、投稿,“提高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水
平,写得好的还特别划上红圈,一方面是表扬,另方面
也是鼓励们学习”
讀訛
。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担
任救亡室名誉主任时,对出墙报十分积极,经常向大
家约稿、催稿,帮助文化水平不高的作者改稿,他还经常
把写得好的稿件装订成册,让大家传阅。尽管李伦还是
个孩子,但父亲李克农要求他不能整天东游西逛、荒废
光阴,他找来李伦,说:“从今天起,你给我去办事处当勤
务员。”1939年2月,12岁的李伦与其他人一起吃住,开
始了当兵生涯。他白天打水、扫地、擦窗户、揩桌子,晚上
站岗放哨。一个月后,他又与王励生等人跟电讯专家申
光学习报务,学成后成为见习报务员
讁訛
。
办事处的救亡室主办《生活小报》(用毛笔抄写文
章批阅),由胡志明主编,内容是反映办事处工作人员
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其中常有批评与表扬
的小文章”
輥輮訛
。创办这样一份32开的手抄报,一方面是
便于大家关注办事处的思想、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
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使大家有更多作品可供
阅读。沈毅然回忆:李克农经常向党支部询问办事处
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予以具体指导,
有时直接抓。沈毅然担任机关支书时,曾负责主办机关
的政治生活小报,李克农对编辑、出版这份非正式的报
纸有如下建议:“有些开得很生动的党小组会可以报导,
党小组长当然是通讯员,我也算个通讯员……”
輥輯訛
沈毅
然说的政治生活小报,应当就是指救亡室办的《生活
小报》。李克农曾将这份小报拿给著名记者孟秋江看
并征求意见。龙潜记述:李克农对干部很爱护,在生活
上尽可能给予照顾,在教育上毫不放松,“例如他曾组
织大家学习联共党史,并请李达教授来作第四章第二
节的报告,要文化较高的定期写出论文来,还进
行评奖呢”。
輥輰訛
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办事处也开展各种文
娱活动。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时,党内外的文化界人
士和办事处直接领导的文化、新闻出版机构都会应邀
到路莫村参加庆典,举行活动。救亡室具有俱乐部性
质,先后担任救亡室主任的是何启君和周书民,“他俩
都是延安来的秀才”,能编戏演戏、导戏,还会演讲、唱
歌、办墙报。
輥輱訛
在这两个多面手的领导下,“八办”的文
娱生活丰富多彩。何启君不仅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唱
歌,也教村里的儿童唱歌。救亡室组织成立了歌咏队,
何启君和张剑虹是歌咏队的教练;为了让大家唱好
歌,办事处曾经邀请音乐家贺绿汀、周巍峙等来教工
作人员唱歌和传授音乐知识。办事处经常举行欢迎
会、欢送会、联欢会等,在这种场合,通常会有歌咏活
动或戏剧表演。刘澄清记述:“为活跃大家生活,办事
处还经常演戏,题材是自编自导的,有些节目就是李
克农自编自导的。除办事处的观看外,还有
搞军民联欢,既宣传了抗日,又加强了我们同群众的
联系,也活跃了我们的生活。”
輥輲訛
李金德回忆:“李克农
十分重视大家的课外活动,他组织大家演戏,并编导
了好几个活报剧,其中一个叫《反左右倾》,左右两角
色由电台报务员唐以弟和刘成义扮演,这个戏是批判
抗日‘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倾向的,对大家教
育很大。”
輥輳訛
李克农身体力行编戏、导戏、演戏,其他干
部和一般工作人员也积极写戏、上台演戏。由于经常
排练,很多人的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开晚会时,每个
人都可以登台表演”
輥輴訛
。办事处的戏剧表演不仅在桂林
15
城内(一般在街道上)举办,也在农村举办,收到了很
好的宣传效果,使当时名噪一时的“文化城”影响更为
广泛。
桂林“八办”在路莫村曾举办过运动会。曾宪植回
忆:1939年初,广西政治形势还比较好,办事处在路莫
村开运动会时,“城里办事处都来了,还请了一些
进步文化团体,有《新华日报》、《救亡日报》、新知书店
的参加”。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包括球赛、障碍赛
跑、接力赛跑等项目,曾宪植参加了乒乓球比赛。
輥輵訛
办
事处举办运动会,动员许多文化团体参加,一方面体
现了办事处的号召力、凝聚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路莫
村的气氛是轻松的,办事处工作人员心情比较愉快,
对抗战前途是很有信心的。
除了举办运动会,办事处还经常举行各种体育比
赛。龙潜回忆:“我们又常同《救亡日报》、《新华日报》
桂林发行站、新知书店等单位的在路莫村乡下进
行球类比赛,因而不管所处环境如何恶劣,大家都生
活得很愉快,心情也很舒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輥輶訛
桂
林“八办”路莫村转运站的工作人员经常打乒乓球(球
台设在救亡室内),也不时与一些文化机构(如《救亡
日报》社的工作人员)举行乒乓球比赛,李克农曾为优
胜者发奖。此外,他们也在救亡室外的平地上打篮球、
排球、羽毛球,还拔河、跳绳、踢毽子、下棋,出操、跑
步、游泳也是主要的体育锻炼方式。为了将来回国开
展武装斗争时能适应艰苦的斗争环境,年已半百的胡
志明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磨炼自己,每天早晨坚持跑步
锻炼身体,并且用沙袋绑在腿上,一年四季坚持冷水
浴。夏日,他还喜欢与办事处人员一起去河、溪里游
泳。李沛群与胡志明同住在路莫村救亡室,公务之余
一同跑步、游泳或从事其他体育活动。据刘澄清记载,
电台负责人申光游泳速度最快。
輥輷訛
刘澄清记述:“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很繁重,
生活都很简朴。当时我们的衣着都很简朴,有的
穿军装,有的穿便衣,无事不随便往外跑。但内
部生活却很活跃。除了紧张、繁重的工作外,还上政
治课、文化课和时事政治学习,文娱活动也开展得很
好。……所以,当时工作任务虽然很紧张、很繁重,但
我们却生活得很愉快。总之,当时在办事处的工作,
学习和业余文体活动还是很有规律,很有秩序的,也
是很有意义的。”
輦輮訛
学习活动与文体娱乐活动有机结
合,使大家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
身心也得到了放松,桂林“八办”的凝聚力、亲和力随
之得到增强。
二、生活氛围与人际关系
桂林“八办”是一个人员不多但工作高效的集体。
沈毅然指出:“桂办的组织机构很精简,除行政管理方
面设有总务、交通、财会等科室外,关于党的组织、宣
传、统战、青年等工作,均未设立专门机构,这些工作
在李克农统一领导下,各人分头工作。”
輦輯訛
李克农是办
事处处长,工作千头万绪,但他没有专职秘书,事必躬
亲;后来石磊、夏之栩等人调离桂林,人手少而工作反
而有所增加,主持全局的李克农“担子自然就更加重
了”。
輦輰訛
他一只眼睛接近失明,患有支气管炎,经常咳嗽
不止,仍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尽管工作任务繁重、身
体又不好,但李克农个性开朗豁达,很有号召力、凝聚
力、亲和力,“一身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加上
他又善于言谈,庄重中带以诙谐,常常一句话逗得我
们大笑起来;一次讲话激动得大家积极斗争下去,使
人忘记了在大后方国民党的反动高压下还有什么困
难和焦虑似的”。
輦輱訛
在李克农的引导与感染下,办事处
虽然任务重,工作环境艰难,但生活气息十分轻松愉
快。李伦记述:李克农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当时办事
处的生活比较艰苦,他同大家一样,生活上没有任何
特殊之处。工作中,他既是处长,又是一名普通的工作
人员,从不以领导自居。对子女,他是一个既严厉又慈
祥的长辈。“在办事处工作时,我才十二岁,年轻幼稚,
但父亲对我要求很严,不让我有任何特殊表现。他要
求我和炊事员、勤务员一起上政治课、文化课;随后又
让我当勤务兵、扫地打水,收发传送;不久又让我到电
台工作,跟申光学习报务。他还让我参加办事处
组织的一些演出活动,使我自幼受到革命的熏陶,健
康成长。”
輦輲訛
王励生记载:“克农平时对每个战士都
很关心,从不摆架子发脾气。”
輦輳訛
张德碧记载:李克农对
工作兢兢业业,生活艰苦朴素,作风平易近人,“对同
志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热忱关怀,和蔼可
亲”。李克农与家人多年未见面也没有向党组织提出
任何要求,对办事处工作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却关
怀备至,与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看不出上下级界
线,他与大家一起学文化、开展娱乐活动,打乒乓球、
编导戏剧等。当张德碧患胃溃疡时,李克农为她安排
休息的地方,通过地下党找医生治疗,解决药品问题,
让人送滋补食品。他对工作人员外出纪律要求则很
严,要求注意军风纪,扣子要扣好,帽子、肩章要戴端
正,打好绑腿,以免国民党人员找麻烦。
輦輴訛
李克农对自
己严格要求,对属下平等相待,对子女既严格要求又
2018年5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猿2卷第3期(总第119期)
16
悉心培养,为“八办”营造了忘我工作、平等友爱、团结
互助的生活环境。
办事处内有各色人物,既有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
部,有延安来的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八路军、新四军的
年轻战士,还有胡志明这样的国外革命家;年龄方面,
大的50多岁,小的只有10多岁;大部分是男性,也有
十几个女。尽管来自四面八方,存在诸多差异,但
为了共同的事业,大家患难与共,亲如手足。李金德记
述:“当时只有李克农等几位领导住桂北路138号,我
们大多都住路莫村的农舍里。桂林四季分明,夏天酷
暑难熬,冬天寒风似刀,桂林“八办”工作人员终年洗
冷水、睡地铺,地下潮,蚊虫咬,大家身挨身,心贴心,
毫无怨言。平日生活很艰苦,有一些好吃的,大家都互
相谦让,每逢加菜,一定要等齐了才动。饭后大家争着
为伙房洗碗、挑水、劈柴、扫地。逢年过节都争着出公
差。之间,上下之间充满了一种团结友爱、互助互
让的好风气,工作起来非常愉快。”后勤人员要负责采
买,炊事班人员每早起来都要到村里或城里采购油盐
柴米,“炊事人员要为大家做两餐饭,当时东西少、物
价贵,他们的确想了很多办法”。
輦輵訛
张德碧记述:当时居
住条件很困难,“非常简陋,机要科、电台十几个人集
中在两间小房间里办公,张德碧和另外一个女在
一间很暗的屋子里住,白天要点着煤油灯抄写情报和
材料”。
輦輶訛
由以上记述可以看出,桂林“八办”衣食住行
条件都很艰苦,物质生活很艰难,但由于信仰的力量,
大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团结互助,和谐融洽。曾担
任周恩来副主席警卫人员的刘九洲回忆路莫村一次
聚会的情景:“在路莫村,有一次开完会,大伙在草地
上聚餐,好像还照了像或是拍了电影,那时我年轻,故
意挟一块豆腐照相。”
輦輷訛
从以上简短的记述中,我们可
以得知:这次聚餐是在桂林“八办”工作人员开完会后
举行的,目的是放松紧张的情绪;聚会的条件很简陋,
在村里或村旁的草地上,但为了留住记忆,“好像”照
了像或拍了电影;吃的东西不讲究,能吃着豆腐就感
觉不错了,因为开心、年轻调皮,所以刘九洲“故意挟
一块豆腐照相”,说明尽管工作繁忙紧张,但大家的心
情是愉快的。
何启君对办事处的风气作了归纳,他认为有几个
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是艰苦奋斗的风气。工作人员吃的是发了霉的
大米和盐煮冬瓜,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老百姓的旧
房子。由于蚊子特别多,办事处给每人发了一床小蚊
帐,但小得只能躺下,不能坐在里面。尽管生活异常艰
苦,然而从没有人议论吃、穿、住问题,没有人在意、计
较这些情况。
二是工作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从来不
想当什么长,想提拔之类的”。警卫班的战士原来都是
红军班、排干部,在办事处负责警卫、放哨;何启君原
先是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到办事处主要从事统战工
作,对个人地位、职责的变化没有人提出疑问,没有人
发牢骚。
三是服从组织,纪律性强,领导让到哪里去就到哪
里去。领导分配工作任务时,谈话很简单,主要说明去什
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不用说服动员,不用说这项工作有
多重要、意义多大,所有人都尽力把工作做好,没有人会
有畏难情绪,与领导讨价还价,推诿、逃避责任。
四是在生活中没有背后议论人的习惯,“之
间的关系是团结友爱的”。
輧輮訛
沈毅然指出:“当时虽人少事繁,们都很团
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过着温暖的革命大家
庭生活。”
輧輯訛
可以说,办事处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集体,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互相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胡
志明是革命领袖,但当时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在“八
办”工作,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化名“胡光”,
办事处只有李克农、曹瑛、夏之栩等少数人知道),所
以并没有特殊对待他,在党小组会上也有人批评他。
何启君回忆:桂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党员,
党组织生活很健全,定期开支部大会,在党小组会上
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记得在一次小组会上,我
批评了胡光……”
輧輰訛
又有一次,龙潜与胡志明发生争
执,龙潜就把情况向曹瑛报告,由于曹瑛知道胡志明
的真实身份,因此“只好笑一笑而已”。
輧輱訛
胡志明生活十
分艰苦朴素,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打扫卫生,由
于房间是泥土地,打扫起来尘土飞扬,他就用布或毛
巾蒙住鼻子,不怕脏也不怕累。他担任卫生委员,检查
卫生相当仔细,哪个部门或谁家的卫生没有搞好,都
会认真指出来。胡志明兼任卫生委员和墙报委员,还
负责主编《生活小报》,这份手抄报的内容多是机关内
的生活小事,有表扬,也有批评。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
服,即使进城也最多披一件旧褂子;夏天,胡志明常穿
着一件背心,脚上踏着木板拖鞋。他很少使用香皂,只
用肥皂。他与全体人员一起吃大灶,吃的是粗米、淡
菜,每天都是自己到伙房打饭菜,还常常帮炊事班挑
水、洗菜、劈柴。他说话和气,从不发火,大家都很尊敬
他。胡志明与同事之间充满友爱。
桂林“八办”内部亲如一家,与当地驻军、村民、学
杨桂芬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及其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启示2018年5月
17
校、工厂的关系也很融洽。李克农曾亲自布置办事处
工作人员到附近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对群众宣讲之
前,“先在村头放留声机,等待老乡来的人多了”,就向
民众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意义。
輧輲訛
这样的宣传,加深了当地民众对共产党
的了解,提高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桂林“八
办”在路莫村举办联欢会邀请当地驻军、村民参加,在
农闲时节帮助村民播种、插秧、收割,李克农经常教育
工作人员要继承和发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
统,“并指出在国民党区域对群众工作要更加注意”
輧輳訛
。
张德碧记述:桂林“八办”路莫村转运站的电台、机要
科的工作人员晚上工作,白天在村里的群众中活动,
他们自编自演抗日小型话剧,鼓舞群众的抗日热情。
輧輴訛
这样做的结果是树立了共产党军队的良好形象,得到
友军及村民的肯定和支持,因此龙飞虎说:“当时老百
姓对我们很好,还借房子给我们住。”
輧輵訛
唐士吉在记述
电台工作人员的生活情况时说:“业余时间我们还学
唱革命歌曲,学京戏,打乒乓球,开展文体活动,把抗
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风带到电台,房东老
太太就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兵。”
輧輶訛1939年1月
28日,八路军办事处在路莫村举行“欢迎侨胞暨纪念
一·二八”大会,路莫村转运站附近村民及国民党驻军
应邀参加。这次欢迎会及纪念会邀请村民、友军参加,
使愁苦的儿童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友军、村民被八路
军的戏剧演出所感动,即使不会唱歌也跟着唱起来,
大家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出来,所有人的心“结成一颗
巨心了”,桂林北郊以八路军办事处为主体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在这次大会后得到空前巩固。
贺英杰记载:“办事处的生活很艰苦。每天早上只
是吃稀饭、蚕豆,中午和晚上也没有多少菜吃,经常是
煮白菜或豆芽菜。李克农喜欢吃酒糟白菜(酸菜)炖豆
腐,每当吃酸菜炖豆腐时,他的一份总要剩下来留到
下一餐吃。当时,我们每人每月只发一元零用钱,李克
农发得最多,也只有五元钱。大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
革命精神旺盛,都是积极主动地拼命工作,之间
互相关心,亲密团结。”
輧輷訛
李克农是高级干部,每当有自
己喜欢的菜(酒糟白菜)时他舍不得吃,总要留到下一
餐吃,并没有要求炊事人员给自己开小灶,他每月的
零用钱也只有五元钱;普通工作人员每月只有一元零
用钱,一元钱是没有多少购买力的,但没有人计较和
抱怨。由于领导人以身作则,体现了强烈的无私、奉献
精神,所以普通工作人员在办事处能精神焕发、不计
报酬地拼命工作,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亲密无间,办
事处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王清生记述:“回忆当
年我们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日子,
那是紧张而愉快的。那时我们都很年青很活跃。……是
党培养了我们这些年青人,才能够为党、为革命事业
贡献一些力量。”
輨輮訛
王清生把个人的成长归结于共产党
的领导、教育,实际上,桂林“八办”在国统区营造的一
种官兵平等、活泼愉快、团结和谐、无私奉献的生活氛
围在国民党统治区是难以见到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政
治文化,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尽管局限于
桂林城乡一隅,在当时由于工作性质的隐秘性,并没
有引起社会各界太多的注意,但其生命力是毋庸置疑
的。所以,尽管桂林办事处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它体
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精神却给
附近村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机关生活对发展基础
教育的启示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尤其是学习活动对
当代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第一,要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看成事业成功的保
障。桂林“八办”领导人认识到,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
取决于人才。因此,尽管许多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不
高,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但他们并没有放
弃培养,仍然把这些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不高
的工作人员作为可造之才,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其政治
素养和业务技能,相信投入总会有回报。当代教育工
作者应该有教无类,不应该对任何一个学生丧失信
心,尤其不能放弃对那些禀赋、基础条件不尽如人意
的学生的培养教育,须知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各有
所短,每个学生都有一些闪光点,教师的责任是扬长
避短,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第二,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的领导人认识到,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战争年代,
工作人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具有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否则,业务水平再高,也难以发
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迷失自我、失去前进的动力。因
此,他们对思政教育常抓不懈,每周都开展政治学习,
及时宣传中共中央的政策方针,使工作人员保持清醒
的头脑,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当代教育工作者固然
要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也应该关心学
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要把思政教育落实于每一门课程
教学中,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树
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5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猿2卷第3期(总第119期)
18
第三,要寓教于乐。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学习活
动形式多样,既有课堂讲授,也有学术报告、政策讲
演,同时辅之以学习竞赛、写作竞赛以及娱乐活动、体
育活动,做到在学习中提高、在娱乐中成长,既团结紧
张又严肃活泼,工作、学习、娱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使工作人员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知
识、提高了素养。反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许多教师仍
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题海战术盛行,学生疲于应
付,以致不少学生谈“学”色变,把学习活动看作一种
沉重的负担,对学习、对知识早早失去了兴趣和好奇
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如何让学生把学
习看作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做到寓教于乐,是每个
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学问、应该掌握的技能。
第四,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八路军桂林
办事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吃穿住行都面临着种种困
难,既没有教师也没有教材,但全体工作人员没有叫
苦,在完成繁重、紧张的工作任务之余利用各种机会
学习,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最终完成中共
中央赋予的使命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他们后来经受
更严酷的考验打下了良好基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
工作人员当中后来有许多人成为军政高级干部,这与
他们在桂林经受的磨砺、锻炼与刻苦学习是分不开
的。当代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十分优越,但许多学生
娇生惯养,恰如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历过风雨,意志
薄弱,抗挫折能力差,难堪大任。尽管学生生活条件很
好,但当代教师仍应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须知
幸福来源于奋斗,我国现代化事业任重道远,国际竞
争空前激烈,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掌握更全面的技
能,也要具有更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的成长、成才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各种困难
和挫折,因此,教师要锻造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意志
品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斗,永远在路上,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教师,也适用于学生。
第五,学校要营造团结、活泼、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
习环境。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由于
干部及一般工作人员都有理想、有信仰,讲党性,革命觉
悟高,因此十分团结,关系融洽、平等,为一个共同的目
标而奋斗。今天,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条件大为改善,教
育管理部门和各学校应该为教职工建立一个民主自由、
心情舒畅、能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建立一个平
等、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如此才可能让教
职工积极工作,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物质条件匮
乏的战争环境下,积极完成中共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工作之余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机关生活内容丰
富、积极健康,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个团结、有战
斗力的集体,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基础
教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注释院
譹訛李金德:《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片段回忆》,载广西军区
政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7页。譺訛何启君:《我所知道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载广西军区政
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譻訛张德碧:《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活动情况片段》,载广西军区
政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4-155页。譼訛沈毅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点滴情况》,载广西军区政
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3页。譽訛贺英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一些情况》,载广西军区政
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4页。譾訛同譼訛第93页。
譿訛李伦:《忆父亲李克农》,载广西军区政治部、八路军桂林办
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南宁:广西人民出
版社,1990年版,第147页。讀訛刘澄清:《红色电波传四方》,载广西军区政治部、八路军桂
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南宁: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讁訛姚永森:《李克农夫妇和他们的五个子女》,载《江淮文史》
1995年第3期,第4-39页。
輥輮訛同譺訛第102页。
輥輯訛同譼訛第98页。
輥輰訛龙潜:《桂林工作时期的克农》,载广西军区政治部、八
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2页。輥輱訛李金德:《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日子里》,载中共桂林市
委党史办编:《桂林市党史通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资料专
辑》,总第15期,第38页。輥輲訛同讀訛第134页。
輥輳訛同輥輱訛第39页。
輥輴訛王励生:《回忆我在桂林办事处的工作》,载广西军区政治
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輥輵訛曾宪植:《难忘的岁月》,载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编:
《漓水烽烟———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五十周年(革
命回忆录专辑)》,内部发行,灵川印刷厂印,1988年版,第
杨桂芬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机关生活及其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启示2018年5月
19
94页。
輥輶訛同輥輰訛第53页。
輥輷訛同讀訛第134页。
輦輮訛同讀訛第134-135页。
輦輯訛同譼訛第92页。
輦輰訛同輥輰訛第52页。
輦輱訛同輥輰訛第52页。
輦輲訛同譿訛第147页。
輦輳訛同輥輴訛第151页。
輦輴訛同譻訛第154-155页。
輦輵訛同輥輱訛第38页。
輦輶訛同譻訛第154页。
輦輷訛刘九洲:《峥嵘岁月的回忆》,载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编:《漓水烽烟———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五十周年
(革命回忆录专辑)》,内部发行,灵川印刷厂印,1988年版,
第76页。輧輮訛同譺訛第102页。
輧輯訛同譼訛第96页。
輧輰訛同譺訛第104页。
輧輱訛曹瑛:《三八年,从武汉到桂林》,载《红岩春秋》,1997年第
6期,26-32页。
輧輲訛同輥輴訛第150-151页。
輧輳訛同輥輰訛第49页。
輧輴訛同譻訛第154页。
輧輵訛龙飞虎:《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运输工作》,载广西军区
政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4页。輧輶訛唐士吉:《忆桂林办事处二、三事》,载广西军区政治部、八
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页。輧輷訛同譽訛第164页。
輨輮訛王清生:《我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回忆》,载广西军区政
治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编:《八路军桂林办事
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139页。
2018年5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猿2卷第3期(总第119期)
InstitutionalLifeoftheLiaisonOfficeoftheEighthRouteArmyinKweilin
anditsEnlightenmentonContemporaryElementarySchooling
YangGuifen
Abstract院Greatenlightenmenthasbeengivenonthecontemporaryelementaryschoolingbythesignificantlifeoftheliaisonofficeofthe
ethere,especiallythelearningactivities,hasmadeitclearthat
sounddevelopmentofthecontemporaryelementaryschoolingshouldbereliedonthefollowingaspects:(1)talentscultivation;(2)ideological
education;(3)exhibitinginstructioninamument;(4)fosteringstudents爷zealforhardwork;(5)creatingasuitableworkingandlearning
environmentcharacterizedbysolidarity,livelinessandharmony
Keywords院liaisonofficeoftheEighthRouteArmyinKweilin;learningactivities;contemporaryelementaryschooling;enlightenment
渊责任编辑院韦国友冤
20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5:3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1794125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要当八路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要当八路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