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关于母爱的素材

更新时间:2023-03-05 15:10:02 阅读: 评论:0

樱桃好吃-什么信用卡好用

关于母爱的素材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到敦煌旅游)

母爱作文素材

2

母爱

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5、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6、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8、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9、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0、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11、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15、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16、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17、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18、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1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

20、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梅特林克

2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2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2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2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2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3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2、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33、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34、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夏加尔

35、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

文章:

3

寸草心·且行且珍惜

五月,入夏前夕,正是雨季时节,伴着雨季到来

的,还有一个节日,那是一个沉重的节日。

每每提及“母亲”这两个字时,我总是需要很大

的勇气,因为“母亲”这两个字太沉重了,她带

着沉甸甸的爱,让我不敢轻易去亵渎她的圣洁。

而比“母亲”两个字更为沉重的是:母亲节。

一年365天的操劳,换来的是“母亲节”三个字。

每年母亲节那天,空间里、论坛中、微博等满屏

的都是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也千篇一律的都是

那几句话。曾经,我也这样在空间写过祝福的话,

更写过感恩的诗,这是第一次觉得“母亲节”这

三个字非常的沉重。现在想来,对于那些母亲

而言,那些祝福和感恩的话,她们看不见、听不

见,更是不在意,因为母亲在意的只是心意。我

的母亲,很平凡、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识字,

不懂普通话,她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

忙碌、唠叨。现在回想起来,空间里的祝福与感

恩,十分讽刺,母亲,她要这些,又有何用?

我喜欢看书,看优美的文章。每次,看到那些关

于母亲、关于母爱的文章时,总会被她们感动、

为她们流泪。我以前也经常会落泪,但是,真的

4

5

6

得以前每到清明的时候,不管春耕再忙,家乡几

乎家家户户都要去采艾叶做艾叶粄,那些热乎乎

的艾叶粄、九层糕、都盛满了我们童年的回忆。

而如今,我也忘记母亲有多少年没做过艾叶粄和

九层糕了,也许,是自我从高中离家上学开始吧。

这些事,虽然很小,但是却凝聚着母亲一寸一寸

的心意和母爱。对于母亲、对于母爱,母亲不求

回报、我们也无法回报。知道许多女孩、男孩

会为自己的另一半洗手做羹汤,但是,很少有听

到当儿女的为父母洗手做羹汤。我们从婴儿长大

成人,吃过的饭凝聚着母亲沉甸甸的爱,那么,

正直风华的花样男孩、女孩们,请你们为自己的

母亲洗手做一次羹汤吧,让母亲在母亲节这一

天,放下这一切,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生命规律所定,终有一天,我们要面对与母亲的

永别,那时,我们也已为人父母,别在失去的时

候才懂得珍惜,从现在起,带着感恩,带着那悠

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

7

母爱是凝望

母爱是一颗橄榄,初尝虽苦又硬,但久后甘甜又

留香;母爱是一把伞,虽粗糙老旧,但能为我遮

阳又避雨;母爱是一次无声的凝望,虽无言,却

惊心动魄。

——题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

呼唤。”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

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但母爱

也是一种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头。

母爱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

来的,它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我的母亲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但却有一个坚强

伟大的心。她跨越了生死的鸿沟,却独咽苦水,

从不在我们面前叨念过半句。

人世间最怕的就是离别。而我最怕离别时母亲的

相送。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

钟。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

到那边。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

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

8

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最后,当

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

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

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好了,我

会回去的。”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

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

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天啊,

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

后看。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

是母亲,她还在那儿!

此后,离家的次数也增多了。可每次总是尽力挑

选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走。因为我不忍心看着母亲

久久凝望在街头孤单的影子。

母爱是凝望,在我童年时期,凝望我的成长;在

我求学时期,凝望我夜晚放学回家。母爱是凝望,

是一种无声的默默地注视。它无法用语言形容,

却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动表达。母爱是凝望,她

用她的爱,激励了我沉睡的梦想与斗志,她的凝

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9

悠悠寸草心

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文章几乎被人们写烂了。

不过世界上的母亲千差万别,每个人对母亲的看

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还是要用幼稚的文字,来

表达母亲那从未减少的绵绵爱意。

我的母亲很平凡,站在人群中都不会很容易被认

出来;我的母亲又很不凡,她用简简单单的母爱,

和父亲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硬是将四个孩子

拉扯长大。母亲和父亲是通过媒人认识的。在他

们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事

情。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甜言蜜语,他们也不会

说甜言蜜语,甚至经常会有口角之争,但我清清

楚楚地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融入到了平平淡淡

的日子之中,他们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

二十七年前,大姐出生了。由于父亲母亲都是各

自家庭的老大,所以她是我们两个家族的第一个

孩子,理所当然的成了所有人的宝贝。大姐从小

就比较聪明,也比较懂事。不过,或许是孩子太

多,父母忙于生计,也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

去方方面面都顾及到。这让大姐有了一种埋怨的

心理,觉得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吃的喝的,根本就

不知道给孩子以内心的关怀。我记得当时大姐寄

10

回那封信的时候,我从没见她哭过的母亲哭了,

哭的是如此伤心——而我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

会哭。我当时吓得不得了,也为母的伤心而伤心

得不得了,最后和母亲一起哭起来。如今大姐长

大了,已为人母的她终于些许体味到做人父母的

艰辛,也开始明白自己当时的叛逆。大姐常常告

诉我,她做了母亲才明白父母对孩子那种无可比

拟的爱,才明白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人。这对

于我的母亲——我劳累了大半辈子而且至今还

在劳累的母亲——大概是最欣慰的事情吧。

二十五年前,二姐出生了,她是我家第二个孩子,

也是两个家族第二大的孩子。有了孩子当然是值

得庆祝的,但那种庆祝总是少了一份心照不宣的

遗憾——我的爷爷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不过却有

着十分严重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见到两个都

是孙女,爷爷就有些坐不住了。当时计划生育是

相当严格的,第二个孩子就已经罚了很多款,但

是爷爷还是希望我的父母能再要一个孩子。对于

这一点,母亲的心里是完全明白的。二姐是一个

善良、老实而又有些固执的孩子,甚至和母亲一

样都得过甲亢,这也就没有少让母亲操心甚至流

泪。不久之前,当远在浙江的二姐早产之后,一

11

坐车就晕得万分难受的母亲还是坐上了远去的

列车——不知道那小小的列车,是否载得动一个

母亲的心……

二十二年前,我的三姐出生了。我不知道当时我

的爷爷有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我的母亲该承受

多么大的压力。三个孩子就像三座山,重重得压

在了父母的肩上。当时甚至有人建议父母把三姐

送给别人,但是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其实

这还是次要的,对于我们那里的人来说,没有儿

子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我说的还不算太难听),

所以总是有人在我的母亲身后指指点点。母亲对

我说,父亲对此还不是太在意,只是她自己——

看似不要强的她自己,不想让我的父亲成为大家

说小话的对象。但她只是一个女人而已,又怎能

抵抗得住所有人的压力呢?于是她被弄去做了

绝育手术——先不要奇怪我是怎么来的——后

来听我爷爷说,母亲在医生面前落泪了,哭得真

心实意,哭得一塌糊涂,哭得都是一个女人的无

奈。最后是怎么回事,就不需要我多解释了。

十九年前,我哭着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虽然

我三姐出生之后、我出生之前,我的叔叔已经有

了第一个儿子,但我的到来还是给爷爷、给奶奶、

12

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喜。而就在两年前,

当我因病住院,一直由母亲照顾的时候,我才从

母亲口中得知了一个我从来都不知道的真相:我

不是在医院出生的,而是在一家没有孩子的夫妇

家里出生的——他们说好如果是个女儿,就把我

送给他们当孩子;如果是个儿子,就把我带回家

自己抚养——结果是个儿子,我也就回到了自己

父母的家里。当时知道这件事以后,一种十分复

杂的感觉立刻涌了上来,我当着母亲的面非常非

常伤心地哭了,而她的眼睛也马上变得湿润起

来。她说其实就算是个女儿,她也不会把我送给

别人的——她怎么忍心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

别人呢?对我的出生最快乐的肯定就是我的母

亲了,不过,在我出生一个月之后,我那还沉浸

在快乐中的母亲就被诊断出甲亢,我也因此再也

没有吃到母乳,而我的母亲也得忍受病痛的折磨

和对我的内疚——虽然这完全不是她的错。紧接

着考验着她的,就是那比山还重的养育四个孩子

的任务,于是她和我的父亲只好以超出常人的努

力,拼了命来给我们姐弟四个撑起一片爱的晴

空。还好,她说我从小都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好孩

子,基本上没有让她多操什么心,这大概是我现

13

在唯一可以做的事吧。

虽然母亲从来没有多管教过我,但在耳濡目染下

我还是受到了她的巨大影响:我的母亲基本从来

没有打过我,这就让我学会了宽以待人;我的母

亲完全没有骂过我,这就让我学会了以礼待人;

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反对过我自己的选择,这就让

我学会了自立。在这方面我的母亲和我的婶婶很

不一样,当婶婶罚堂哥跪搓衣板的时候,当婶婶

拔掉堂妹“会爬坏墙的爬山虎”和“会占用菜地

的凤仙花”的时候,我就会想想从来没有挨过的

打,看看我那长得到处都是的花花草草,然后感

激而庆幸地翘起嘴角。

我的母亲,我的含辛茹苦的母亲,我的平凡而伟

大的母亲,我这棵渺小的寸草,该如何报答您的

三春晖?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

14

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第一次知道了什么

叫伤心,伤心欲绝。

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亲一起照顾她,记忆中,

那么多年,似乎是外婆的照顾更多一些。不是母

亲不够爱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担——搂

着她睡,半夜起来照顾她,一步步搀扶她学走路,

甚至去了幼儿园,也是外婆早晚接送。

她爱外婆,也爱母亲,很难分清爱谁更多一些。

所以,外婆走了,她那般难过,哭到歇斯底里,

哭到失去力气,不睡觉,不吃饭,守着已经离去

的外婆,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和带走。外婆终究被

带走的时候,她发疯般地和人撕扯起来。父亲和

母亲一人一边拉着她,她挣扎,太用力,衣服的

袖子都被撕开,张大嘴巴却喊不出来——已经哭

到了失声。

外婆走后,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

和她一样的吃不下睡不着。

可是母亲却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

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

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

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想,外婆在的时候多么爱

15

母亲,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还坚持做饭打扫卫生,

为的就是不让母亲辛苦。她记得很清楚,在她成

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妞

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

那句话,她一直听到16岁。很小的时候,是天

真地答应。大一些,外婆就会要求她认真地答应。

只有她认真答应了,外婆似乎才放下心来。母亲

是成年人了,她不知道,外婆究竟不放心母亲什

么呢?于是有一次她忍不住问起来。外婆就叹

气:“我就是不放心你妈,在这些兄弟姐妹中,

你妈最小,早产,身体是最弱的,小时候受的罪

最多,有次犯病差点被我给耽搁了……”她明白

了,是因为外婆太爱母亲,大抵在外婆眼里,母

亲永远都是那个最弱的,最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吧。

可是外婆这样的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

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生气到心里甚至渐渐有

了怨。

对她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开始只当她

是为外婆的去世难过,对她越发地好,甚至有点

讨好她。可是母亲越讨好,她越觉出母亲对外婆

的薄情。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她书桌边渐渐

16

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

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

然后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

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

床边坐了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在注视她,一直

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

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

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母亲

从来都是爱她的。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了起

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

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的几步,

母亲走了好半天——屋里太黑,母亲怕弄出声

响,几乎是挪出去的。

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

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

的冷漠。

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

大声喊声了一声“妈”。

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

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

笑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然后

用曾经对着外婆的有点撒娇的口吻说:“妈,你

17

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

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

粽子……”她伸个懒腰,装作若无其事地说一句

“起床喽”。那顿饭,她吃得很多,倒是母亲没

动筷子,一直看着她吃,好象她饱了,母亲就饱

了。

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在没有了

外婆以后,母亲的爱,甚至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冲刺的几个月,

母亲明显地消瘦,忽然发现母亲的头顶中心的位

置,钻出了一些杂乱却清晰的白发,她看着那些

参差而清晰的白发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

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

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

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那是外婆走后第一

次,她对母亲提起了外婆。

母亲忽然就哭了。

她和母亲,再无了隔阂,就这样被宠着呵护着,

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

婚……人生一帆风顺。婚后半年,她怀孕了。在

她怀孕的那年,刚刚50岁事业依然正好的母亲

坚决办理了内退,照顾她,就像当初外婆照顾母

18

亲那样。3个月产假过后,母亲坚持要自己带小

宝,晚上也带着小宝睡,不让她受那份午夜三番

两次爬起来给孩子喂奶的辛苦。转眼,小宝一岁

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

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其中有个小测试,教练

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

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

自己和一个最好的朋友——外婆不在了,她没有

兄弟姐妹,所以就这样排列了。

然后,教练要求压倒第一个手指的时候,她选择

了代表朋友的小手指。毫无疑问,在友情和亲情

间,她选择了亲情。下一个,她却为难了。父母、

女儿和自己,似乎都是不能失去的。可是活动却

要求必须压倒,万般为难,她选择了父亲。女儿

还小,需要她照顾,没有父亲,她也会照顾母亲。

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她选择了自

己。即使她不在,母亲可以照顾女儿,原来在她

心里,她爱母亲也是胜过爱自己的。这让她欣慰。

但是,但是最后呢?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

她忽然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感觉到万分难过——

一个是母亲,养育了她并始终在照顾和爱护她的

19

母亲,一个是女儿,自她生命中脱离而出的、年

仅一岁的、除了依赖她还不会爱她的女儿。最终,

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她猛然地,将代表母亲的

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

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

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

当时母亲显然愣怔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

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

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

心,但不觉得绝望。”

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

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

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

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

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

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

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

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

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

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20

别样的母爱

母爱在细节绽放,你总是没看到。

——题记

天,依然是那么地沉重。雾霾已经遮盖了许久。

悄悄的风来了,吹入我的心房,这不安在我的心

中蔓延。

这阴沉沉的天,让我的心情变得烦躁,做作业自

然也不顺心。我便到电脑室去,跑到门前习惯性

地望了妈一下,妈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也许

是出于心虚,怕被妈发现了罢;也许是出于机谨,

怕被妈喊回书房了罢。进去的那一瞬间,似乎妈

望了我。打开电脑,我便快速的登上了,我和妈

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其实只是我一厢情愿。

妈并没有捉“老鼠”而我却当起了老鼠,不出3

秒我便望向门,生怕遇见“猫”不料,我和朋友

正在视屏,“猫来了”她站在门前,脸上露出阴

险的笑,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我都没来得及消

掉“你在和谁视屏?”她一动不动地盯着我吼道。

她锋利的眼神,刺穿你的心。我无奈被擒,迅速

21

地说道:“你看,我没干坏事,只是聊聊天。”我

的声音从600分贝变成了1分贝,动都不敢动的

我,看着妈。妈凝视了我一会儿,眼珠无奈的转

动,没有说什么,但那眼神中已经透出来她想说

的话……我也明白那是一次警告。她诙谐的走了

出去。妈前脚刚出门,我就像只猴子似的乱蹦乱

跳,原形毕露的我欣喜若狂,但还是有一丝担忧。

沉重的天变得似沉似轻。

我无忧的聊起了天,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了。妈

多次进来,样子似乎渐渐严肃,我却浑然不知,

依然沉浸在聊天的趣味中。天上的雾霾越来越

多。妈却在这时候出现,指着我的鼻子道:“你

不做作业了吗?还在聊天,我的耐心是有限的!”

她忍耐万分的爆发随口而出,眼神十分坚定,她

的手愤力的拍桌子,声音比雷大,她的眼神像针,

刺穿我的一切;她的手像石,无比坚硬的砸在桌

上;她的腿像铁,直挺挺的,这一切显得她多么

剽悍。我大吃一惊,瞪大眼睛看着她。面对她身

上的一团火,我就真是一只老鼠,一溜烟地跑到

了书房,乖乖地做起了作业。

天上的雾消了。妈妈进来了,她对我说:“我没

有得吵你的病,有时候自己要自觉,是为你好,

22

没有父母会害自己孩子。”

非同一般的爱,尽显在对你忘形时的叱呵之中。

读不懂的母爱

我是一个山区的孩子,我走过泥泞的山路,我享

受过黑夜中煤油灯的光亮,我躺在麦田中数着星

星,听着属于祖母的老旧的纺织车的吱吱声。春

日里看着犁耙在田野中耕作,夏日中伴着蝉鸣和

炎热入睡,秋日里看着金色的树叶飘落,冬日里

听着呼啸的风声吹过。

我没有见过小轿车,我不懂什么是柏油公路,我

也不懂“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只知道多劳

多得,只有劳作我才不会挨饿,就像所有在大山

里的孩子一样,我们成了大山外人们口中的留守

儿童。

我的父母在我五岁的时候离开家,出门打拼,还

记得天刚蒙蒙亮,睡眼惺忪中看到的场景是父母

离别时的背影和决绝的眼神,他们在那刻眼中闪

着光,盼望走出这片大山。

因为父母的缘故我可以去大山下面读书,和那些

23

人一起学习。刚开始我并不懂没有父母陪伴是什

么感觉,但当别的小朋友可以放学后可以扑向父

母怀抱,尽情的撒娇,哭诉,而我只能默默地看

着他们,流露着渴望的眼神,在老师的目光中踏

上回家的路。我开始一点点怕他们的哭诉“我要

回家告诉我妈妈你欺负我”。从那开始我便知道

我与他们不同,我要学会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独

立,一个人长大。于是我开始学会做一个旁观者,

默默地在一旁观看,受欺负后回家在被窝中哭

泣,在黑夜中舔舐伤口。

我曾盼望过父母的一声表扬,希望听到声孩子你

真棒,我为你骄傲。但是没有电话,没有通信我

只能在考试完之后独自走在山间小路,看着耕作

的农夫,默默地对自己说声“加油,你真棒”冬

日的晚上只有冬风伴着我前行,在山间呼啸。

小时的我总是很调皮,喜欢在田间跳来跳去,看

着麻雀在田野间觅食,我渴望像麻雀一样在天空

中自由自在的翱翔,我渴望俯视着宽广的麦田,

在蓝天白云中飞翔找寻世界的尽头。

当我从树上跌落摔伤腿的时候,我竟无比思念母

亲的怀抱就像渴望哺育的小鸟一样,这一刻是绝

望的,我的世界是灰暗的,我这才懂的,哦!我

24

的人生竟然也和他们不同,我要学会自己碰,不

到南墙绝不回头,只能靠自己。我不要怕,也不

能怕,要一个人坚强,要做一个能打怪兽的女奥

特曼。

在我高考落榜之后母亲第一次在我面前落泪,我

知道她其实是想怨我,“你是不是从小到大就恨

我,恨我把你留在家里”我是第一次和他吵架,

也是唯一的一次,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

的尴尬,不是亲密,而是陌生,见面的踌躇,没

有话题的尴尬。我们就如生活在一个大圆里,各

自占据着自己的领地。

但是争吵过后是妥协,他让步了,妈妈说过“我

后悔了”我上了三本,我就像一个吸血的昆虫一

样压榨他们最后的一滴血,而在大学中我看到了

社会的法则,适者生存,我尝试过碰壁,做兼职

被欺骗。但是我依旧不敢放弃,因为我知道我一

直以来都是一个人,我只能靠自己。小时候的经

历就像一只在悬崖上被老鹰抛下的雏鹰。

现在我也长大,懂得生活的艰辛,看清社会的浮

沉,但我和父母的中间,仍有一道跨越不了的鸿

沟,就如身上的一道看不见却抹不去的伤疤。

25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

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

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

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

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

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

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

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

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

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

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

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

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

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

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

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26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

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请光。这是故

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到,不但我

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

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

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

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

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

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

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

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

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

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

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

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

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

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

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

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

见过母亲了。

27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

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

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

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

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

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

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

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踪。但看

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

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

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

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

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

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

也看不到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

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周国平

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

28

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

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

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

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

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

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

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

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

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

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

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

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

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

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

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

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

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

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

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

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

29

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

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

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

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

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

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

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

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

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

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

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

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

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

象。

最近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

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

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

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

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

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

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

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

30

情。但是,我很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

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

不需要抱怨。

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很想做一些令她欣慰

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

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

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

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

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

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

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

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

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

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

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

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我的母亲是春天

宗璞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

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

31

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

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

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

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

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

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

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

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

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

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

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

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

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

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

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

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

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

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

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

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

32

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

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

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

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

世界中。

在父母那时代,先生小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

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不过父母亲特别典型。

他们真像一个人分成两半,一半主做学问,一半主

理家事,左右合契,毫发无间。应该说,他们完成了

上帝的愿望。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

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

“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

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

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

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

旧时有一付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

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为一家人真操碎

了心,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

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

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很大,能“嘭”的一

33

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

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

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

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

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

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母爱无边

世上没有哪一种爱能够超越母爱,人类的母爱任

何时候都在延伸着无边的情怀。有太多关于母爱

的故事感天地,泣鬼神,在我们的周遭发生,传

颂,母爱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当中彰显着伟大的

光环,而在动物界也同样拥有着那些可感人泣的

母爱故事。

很小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怀着身孕的母鹿

被猎人发现,无处可逃的情况下,这头母鹿绝望

地向猎人缓缓跪下,眼中含着泪水。猎人无法明

白母鹿的意思,还是无情的叩响了扳机,将母鹿

射杀。回家后剖开身子,才发现母鹿的肚子里怀

着一头小鹿。猎人回想母鹿跪下的那一刻,方才

34

明白母鹿是在告诉自己,它已怀有身孕,哀求猎

人不要伤害它。猎人恍然大悟之后后悔莫及,摔

断了猎枪,发誓永不打猎。

记得08年那场冰灾,人们在枯枝下找到一只冻

死的鸟,死鸟的翅膀下藏着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

儿。

厨师将黄鳝扔在锅里煎炸时,猛然发现沸油里的

黄鳝尽力将腹部隆起,直到首位相连,使得腹部

浮出油面,并至死不翻身。厨师不解,遂以刀剪

剖腹。厨师看到了真相,不禁动容,黄鳝的腹中

孕有一条小黄鳝,黄鳝是在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儿

子。看过一期节目;一只狒妈妈怀抱着狒宝宝到

几近干枯的河塘边饮水,突然遭到鳄鱼的袭击,

狒宝宝被鳄鱼咬住了头,狒妈妈救子心切,勇敢

的跳到鳄鱼背上,猛烈击打鳄鱼的眼睛,方使痛

极了的鳄鱼松开大嘴,吐出了狒宝宝。可是狒宝

宝已死,狒妈妈几天下来依然将狒宝宝搂抱在怀

里不愿丢弃。

在非洲大草原上,上演着最悲壮的角马大迁徙。

一百多万头的角马,不远千里而来,奔向丰盛的

草场。前面有鳄鱼挡道,后面有猛兽追击,小角

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母亲的肚子里降临,几

35

分钟时间就必须站立,然后跟着迁徙大军前进。

角马妈妈始终守候在小角马的身旁,若不幸遭到

猛兽的伏击,便用坚硬的牛角,誓死保护自己的

孩子,即便徒劳,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也不

轻易放弃。

非洲某地生长着一种大马哈鱼,在受尽疼痛之

后,小鱼降生了。当一群小鱼嗷嗷待哺张开小嘴

之时,母鱼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肉体奉上。于

是在小鱼们嚼咽吞噬之中,母鱼痛苦地翻滚,扭

动着自己的身躯,而那双大大的眼睛却是在深情

地注视着抢食自己的儿女们。它不抵抗也不逃

生,任凭痛苦折磨自己,任凭自己血流成河,直

至奄奄一息,直至生命枯竭。

你或许也看过母鸡是怎样护卫自己小鸡的,如此

脆弱的生命,却在任何东西或人靠近时,它会高

高地撑开自己的翅膀,将自己的孩子圈守在里

面;你或许也听说西南大旱时,那头老牛拦在运

水车前,任凭主人对它怎样的抽打吆喝就是不肯

离去,为的是自己的小牛向人讨口水喝;你知道

有一种鱼它不远千里,逆流而上,冒着被熊吃掉

的危险,越出水面,只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应产卵

的地方,让自己的孩子安全的出生。而这种鱼却

36

在产下卵子之后,竟然短短的几小时或一天里就

会死亡,每到那个季节,河面上全是它们浮出的

尸体……

这样可感人泣的母爱故事举不甚举。多少年来,

母爱是一首永不衰唱的经世之歌,不管是我们人

类,还是动物界,母爱是一道源源流淌着的血脉。

不求回报,只有付出,像是一缕阳光,让你在哪

怕数九寒天之中也能感觉温暖如春。母爱又是一

泓清泉,即便是尘世的风霜蒙上了你的双眼,也

能让你在困境中清澈光亮;母爱还是一颗树,在

流年中为你固守一片家园;母爱是你旅程中唯一

的行囊,千山万水等待着你的归期,夕阳迟暮里

为你点上一盏心灯,照亮你回家的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5:1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00202125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母爱的素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母爱的素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