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5 14:21:03 阅读: 评论:0

笔记本显存-最浪漫的表白方式

过失的意思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哄宝宝入睡的方法)

第1页

《过秦论》、《伶官传序》

一、本周教学课时数:4课时

二、本周教学进度:《过秦论》、《伶官传序》

三、本周教学知识要点及能力要求:

1.学习《过秦论》,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

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2.理解《过秦论》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

理修辞格的知识。

3.认识并掌握《过秦论》中“厚、通、制、兵、余、亡、

北、金、信、利、家、势”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学习《伶官传序》,了解并掌握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

论点的写作方法。

5.认识并掌握《伶官传序》中“盛、告、困、微”等实

词在文中的意思。

四、学法指导:

(一)《过秦论》

1.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洛

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时称贾生。所著政论以《过秦论》

(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为代表作。其文锋芒毕

露,切中时弊,文笔雄放恣肆,挥洒自如,气势磅礴、论辩

第2页

有力,而且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2.解题: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课文选文)论始皇

之过,中篇揭胡亥之失,下篇析子婴之亡。作者借前朝之事,

言兴亡之理,希望西汉统治者以秦为鉴,从中吸取教训,居

安思危,革除弊政,励精图治,以巩固其统治地位。“过秦”,

意为指出秦的过失。“过”,动词,批评过失的意思。

3.结构:

第1段:从秦国强盛的开始说起。地利加上人谋,奠定

强盛的基础。这一段起得峥嵘有气势,开下文波澜起伏之源。

第2段:概念六国削弱,秦势日强的过程,文笔酣畅之

至。

第3段:先写始皇统一,气焰赫赫,不可一世;“于是”

以下痛斥其踌躇满志、多行不义之实,“过秦”之论自此始。

第4段:形势急转,秦朝败亡。极写陈涉之平庸,所以

见亡秦之轻易。

第5段:根据以上的史实,得出结论——秦之所以灭亡,

在于本身过失。不仅紧扣题目,且有一种“愈收尾,愈锐厉”

的势头。

(二)《伶官传序》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第3页

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官

直言敢谏,曾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运动。欧阳修在散文诗

词创作、文艺批评、史传编写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尤其以

散文成就为最高,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

阳文忠公文集》。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

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2.解题: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

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

《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

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

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

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茺

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

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

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

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

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3.结构:

第1段:先提出盛衰由于人事这个论点,紧接着举出将

要评论的唐庄宗的事例。

第2段:较详地叙述唐庄宗之事——晋王遗命和唐庄宗

第4页

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第3段:评论唐庄宗连续的胜利,用“意气之盛”回应

开头的“盛”字,又评论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开

头的“衰”字。然后引古语“满招损,谦得益”,进一步阐

明盛衰由于人事的道理。

第4段:在上文基础上推进一层,指出“祸患者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固不限于伶人。议论

重点放在文末,使文章产生一种“愈收敛,愈警醒”的效果。

五、重点练习解题指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

人,而迁徒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

之卒,将数百人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

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四句中“于”的用法与“余威震于殊俗”中的

“于”相同的是

A、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齐人勿附于秦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肃追于宇下

[解题指导]

“于”是个灵活的虚词。在A项中,用陈涉与九国之师比,

“于”表比较。B项中,“于”引出动作“附”的对象。C

第5页

项中,“于”引出动作“求”的对象,与B相同。D项中“于”

放在动词后,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而题干例句中的“于”

正是放在动词“震”后表处所

(殊俗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指很远的地方,用来形余

威之大)。故答案为D。

2.下列四句中的“而”,表因果的一句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B、转而攻秦

C、赢粮而景从D、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

[解题指导]

A项中的“而”连接“蹑足行伍之间”和“倔起阡陌之

中”,显然构不成因果关系,“而”在此表并列。B项中

“而”连接“转”和“攻秦”两个行为,也不是因果关系,

“而”在此可以有两种理解,都说得通:一种是一般的顺承,

表现两个行为相续之快;一种是轻微的转折,联系大一些的

语境,表现陈涉的不可思议。C项中的“而”表顺承,“背

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答案是D,“而”连接原因(山

东豪杰并起)和结果(亡秦族)。

3.下列对陈涉的论述,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陈涉是“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徒之徒

也”,显然对陈涉抱着偏见,是应该批判的。

B、作者认为陈涉四个方面都不如九国,这说明作者是鄙

第6页

视农民起义领袖,这正是作者的阶级局限。

C、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在贬低陈涉,他的意图却是要说

明陈涉与六国贵族比较,虽地位卑微却起了扭转乾坤的作

用。这说明作者对陈涉作了客观肯定的评价。

D、表面上看,作者用对比手法贬低陈涉,处处不如六国

贵族,但他的意图恰恰说明正是陈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

望。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性。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离不

开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过秦论》主旨是言秦之过。陈涉在

文中的作用是反对秦朝的暴政,让人们看到,暴秦的下场是

各方面都不可能与之匹敌的一个陈涉就将其推翻了。所以,

对陈涉及作者的评价不可过度地拔高或贬低。此题的答案为

C。AB两项歪曲了作者的意图,D项拔高了陈涉的作用。

六、本周教学内容同步自测题:

A、基本题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孝公既没2.合从缔交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4.赢粮

而景从5.百有余年矣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

1.九国之师2.流血漂橹3.赢粮而景从

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山东豪俊遂并起

第7页

6.天下云集响应

(三)辩别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1.因①蒙故业,因遗策②因利乘便,宰害天下③因河为

2.乘①因利乘便②致万乘之势

3.一①相与为一②一夫作难

4.弱①会盟而谋弱秦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③且夫天下

非小弱也

5.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宽厚而爱人

6.至①及至始皇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7.亡①追亡逐北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8.重①尊贤重士②有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9.策①蒙故业,因遗策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10.北①追亡逐北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1.致①以致天下之士②致万乘之势

12.延①开关延敌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13.遗①蒙故业,因遗策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14.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③何其

衰也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第8页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天下云集响应

5.赢粮而景从

6.却匈奴七百余里

7.履至尊而制六合

8.函梁君臣之首

9.一夫夜呼

10.仓皇东出

11.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奋六世之余烈

2.委命下吏

3.隳名城

4.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莫能与之争

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逸豫可以亡身

10.举天下之豪杰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2.智勇多困于所溺

第9页

(六)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指出下列句中表被动的词。

①身死入手,为天下笑者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将下列倒装句还原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中山之君也

②盛以锦囊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④而告以成功

3.补出下列省略句的省略成分:

①盛以锦囊②而告以成功③负而前驱

B、发展题——为下面两段文字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

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

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

语》)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

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

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

同步自测题答案:

A、基本题:

(一)1.“没”通“殁”2.“从”通“纵”3.“弊”

通“敝”

第10页

4.“景”通“影”5.“有”通“又”

(二)1.师(古)军队(今)军队中隶属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

单位。

2.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

3.赢(古)担负背着(今)胜,获利

4.于是(古)在这个时候(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河(古)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

5.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6.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今)用语言、行动表示赞同、

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

(三)1.①沿袭②趁着③凭着,就着

2.①趁着,凭借②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3.①一体②表数量,一个

4.①使……弱②弱小的③变弱

5.吝惜②爱护

6.①到②极、最

7.①使……灭亡②逃跑的人③丢失、损失

8.①重视、尊重②贵重

9.①策略②马鞭子

10.①溃败(的军队)②在北方

11.①招纳,招致②达到,获取

12.①迎击②延续

第11页

13.①遗留②遗失,丢失

14.①应当,一定(表命令的副词)②他(指后唐庄宗)

③与“河”结合构成代词性结构,“怎么这么,”“多

么”

(四)1.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

样。(名→状语)

2.内,对内;外,对外(名→状语)。斗,使……争斗。(使

动)

3.瓮,用瓮(名→状语),绳,用绳(名→状语)。

牖,做牖(名→动),枢,做枢(名→动)

4.云,像云彩一样;响,像回声一样(名→状语)

5.景,像影子一样(名→状语)

6.却,使……退却(使动)

7.履,登上。(名→动)

8.函,用木匣装。(名→动)

9.夜,在夜里。(名→状语)

10.东,往东。(名→状语)

11.兴,使……兴旺;亡,使……灭亡。(使动)

(五)1.功业2.托付,委托3.毁坏4.务,从事;修,

整治,治理

5.当6.没有人7.推究8.抑,或者;本,推究

9.逸,安乐;豫,快乐。10.所有的11.息微,微小

第12页

的事12.溺爱

(六)1.①“为”②“于”2.①陈涉之位,非于……中

山之君尊

②以锦囊盛③方其以组系燕父子④而以成功告

3.①盛(之)以锦囊②而告(之)以成功③负(之)而前

B、发展题: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

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了(裁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

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

咸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

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

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

为怯。

译文:

淮阴的屠宰市场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

第13页

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内心是十分胆怯的。”(并且)当

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舍得死,(就用剑来)刺我;舍不得

死,就从我的两腿之间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打量了对方,

(最后决定)伏下身子,(从对方的)两腿间钻过去。满街市的

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怯。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4:2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9726312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过失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过失的意思.pdf

上一篇:爱情经典语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过失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