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范例五篇
【导语】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
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当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
自己摸索、知道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能否
顺利实现转变,是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高
二历史教案范例五篇》,期望对你有所帮助!1.高二历史教案范例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
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
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
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
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
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气力、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
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
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
为变法寻觅理论根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坚定了君主XX
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论述维新变法,为维新
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XX,其政令
基本上反应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
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侵害了固执守旧权势的
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
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诡计,唤起了人们
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
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寻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
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增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
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
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2.高二历史教案范例
一、组织教学:在我国的北方,有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
他叫什么?(长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城的历史及他的-秦始皇
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查指导。
2、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秦始皇生活在什么时期?那时候叫做什么?
(2)、请描写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5)、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3、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自学和讨论。
4、学生交换并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
5、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三、学生质疑,相互答疑解惑。
四、巩固练习。
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总结(师生共同)。3.高二历史教案范例
一、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条件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
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知道。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的
教学内容。本课由“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20世纪世界音乐的
发展变化”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19、
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
展历程。
二、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
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掌控。
高中生已经掌控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
对历史学习的爱好,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
此,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我会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动身,推敲学生的
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动身点和根据,根据新课
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19、20世纪音乐与影视艺术发展的相干史实。
【进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锤炼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
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时期性和民族性。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肯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主要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难点】
19、20世纪音乐产生的时期背景及各流派特点。
五、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
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挑选。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表格归纳法和小组讨
论法等。
六、教学进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进程。在这节课的教
学进程中,我重视突出重点和难点,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换,限度
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我采取谈话法,导入新课。
课程伊始,我会与学生互动,询问同学们周末都有哪些休闲娱乐
活动?引出音乐、电影和电视。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历史的距离,
使学生更好的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第一引领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19世纪世界历产生了哪些重大
事件?引发学生对19世纪音乐发展背景的摸索。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业革
命、殖民国家的扩大、美国南北战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19世纪音乐的发展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讲浪漫主义音乐时,我会多媒体出示《浪漫主义音乐概况》表
格,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表格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进程中,
就可以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紧接着我会多媒体展现一组《天鹅湖》剧照,吸引学生的爱好,
然后简单向学生介绍民族乐派。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想,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
间的联系性;表格的运用,能够使零散的知识更具系统性,方便学生的
记忆。
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第一,展现20世纪世界音乐发展变化的相干史料,学生浏览摸索
发展变化的原因。其次,介绍现代主义音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
格的情势进行。最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当代音乐发展的相干资料,
就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及走向繁华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我进行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情势,把音乐发展各流派的特点、代表
人物及作品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既简单实用,又突出了这一重点知识。
史料的运用,能够锤炼和提高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养成论从
史出的历史思维。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线索脉络较为清楚,且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
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愿望较为强烈。因此在这一部分我完全采取
学生自学的情势进行课堂教学,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只在
必要时刻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侧重理清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更容
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知道和掌控。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新知。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取
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
知道。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相互分享交
换自己最爱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爱好,
到达课虽下,趣仍浓的特点。4.高二历史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
形成进程。掌控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年
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进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
的视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视察法、
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
和阐释。
教师应当重视启示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示性的问题,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进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判。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年龄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华的文化
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酷爱祖国历史
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渐培养起民族
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
新内容多,不易掌控。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问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形并了解了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情形导入、学案展现。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
明的社会。
重视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首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
贯穿到教育活动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首创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
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奉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取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
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
尽早期儒学的基本特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示他们结合年龄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
状态,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分分析。从整
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掌控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
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
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年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启示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知道。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
认识、独立摸索与判定,分析年龄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
出的奉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
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进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取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
自己困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
点以及学生学习进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落后行当堂检测,课落后行
延伸拓展,以到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5.高二历史教案范例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
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
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增进了北方民族大融会,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
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___和社会__,发展生产,巩固
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增进民族融会,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
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浏览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
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浏览P33“社会改革燃眉之急”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
前,北魏有哪些____?
2、浏览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扼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
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连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___和民族___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控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
熟知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浏览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增进了经济复原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
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连续改革。浏览P37—39,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3:0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9297912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二历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二历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