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文

更新时间:2023-03-05 12:24:35 阅读: 评论:0

西葫芦炒牛肉-部队训练

山中访友课文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电磁炉用什么锅最好)

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刚才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

触。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第二段倒数第

二行。“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大家想想,茫

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长大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缘分。这篇文章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

起来分享。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诉我。

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请明确地告诉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

师:(环顾整个教室)喜欢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

有谁告诉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

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作者写的什么。读懂还有什么标准?

生2: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作者有一个感情上的

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

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刚才老师就由文中作者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

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展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师:(肯定地点头)怎样叫读懂一篇文章,同学们说得很具体,也说

得很全面,我以为关键有这几点:最起码字要理解,大家在文中遇到

不理解的字了吗?

生:(面面相覻,默默无语)

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字,“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涧”

字什么意思?谁告诉李老师呀?

生1:就是从山间流下来的水。

师:非常好。你怎么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

生1:(笑嘻嘻的)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做思考状)

师:(摆手)不管它叫什么,知道以前学过,掌握了这个字就行了。

生2:我以前学过一个词叫“山涧”。

师:遇到不理解的字我们能够查字典,也能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生:有一个地方我不明白,“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中的“逝川”

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协助他?

生:“逝川”就是流去的一去不复返的河流。

师:“逝”就是流逝。“川”就是河流。(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河

流)古人写“川”就是这样的,像流水一样,具有曲线美。

生:(学生大笑)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种阅读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

样的姿态来读一篇课文。刚才同学们说过读懂一篇文章要明白文章写

什么?为什么要写?我补充两点:一是要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二是

读一篇文章,要发现问题。

生:(疑惑地望着老师)

师: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是说明你没读懂课文,恰恰说明你读进

去了。越是动脑筋,越是发现的问题多。请同学们把“读出自己,读

出问题”八个字写在书上。

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读文章要让自己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就

是读出了自己。读出自己就是想到与自己相似的思想,相似的情感。

有人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得流泪,是《红楼梦》里面有他的表

姐,有他的表妹吗?

生:(摇头,笑)没有。

师:什么叫“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不同意的观点做

上记号。读出问题就是质疑,研究。告诉同学们,无论什么样的大作

家写的文章,你们一定不要迷信课文,不要迷信作者,更不要迷信老

师。

师: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就是老师交给大家的一种阅读态度,这

就叫读懂了文章。

师:下面我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有不懂的地方,注意勾画。老师不

一定读得准确,请同学们认真听,跟老师提出意见。

师:(范读课文)山中访友,生:(哄堂大笑,舞台上洋溢着轻松、快

乐的气息。边听边勾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哪一句?最喜欢哪个词?同桌互相交

流。

生:(热烈的交流,朗读)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喜欢瀑布大哥。“你好,瀑布大哥!……从古唱到今。”“他

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好像在讽刺人间为了利益而做的一些可笑的

事。

师:嗯,他也产生了联想。由瀑布想到了人们的一些唯利是图的做法。

只有大自然是最慷慨的。

生2:(饱含感情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

逝川”。

师:读的多有感情呀,请再读一遍。

生2:(富有深情的朗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

返的逝川”。

师:他读出了自我,他好像就是一座饱经沧桑的老桥。

(全班同学大笑)

生2:我们从出生到老去,仿佛就是短暂瞬间。

师:而我们此刻度过的这个刻很快就会成为过去,时间的紧迫感就是

这样的。

生3:“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我喜欢这个

句是由于它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仿佛是一千个侠客在吼叫一般。

师:天上有侠客吗?

生3:没有,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千个诗人”也是比喻的手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生:我也喜欢第5段,里面称呼有“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

云大嫂”、“瀑布大哥”等等,把山泉比作姐姐,把溪流比作妹妹,

把白云比作大嫂,把瀑布比作大哥,给人以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感

觉。

师:哦,这位同学提醒了我,全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呀?

生:(齐声说)拟人。

师:文章在哪个地方开始采用拟人的呀?

生:第一段。

生:第四段。

生:第二段。

(学生众说纷纭。老师笑着不断地摇头)

师:有的说第一段,有的说第二段,我觉得不是,比这还早。

生:(恍然大悟,大声喊道)题目。

师:对了哦,是题目。《山中访友》中的“友”,就是指的大自然。

想想:作者为什么采用拟人的手法?注意,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这

可是一个科研难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用许多比喻?

生1:因为那些事物都是抽象的,为了把它们写得形象些?

师:NO。

(生哄堂大笑)

师:(环顾四周)我就喜欢同学们有一些思想碰撞。

生:用拟人的手法,把抽象的精神表现出来。

生: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好像和大自然很亲密。

师:大自然本身就有生命呀。(生窃窃的笑)

师: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各抒己见,道理就会越说越明。

生:用拟人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有亲切感;用拟人把自然的活力

表现出来,好像有生命的张力。

师:哦,生命的张力。她用了“张力”这样一个词。不错。

生:作者采用拟人,把自然写的更活泼了,更亲切了。

生:我也认为采用拟人是为了展示各种抽象的精神。如写“老桥”就

是为了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认为大自然本来就是我们的朋友,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

他们写得更生动,更亲切。

师:(大声的)真好,他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我真不该点他发

言。

(全班同学开心的大笑)

师:(小结)大自然本身就是我们的朋友,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

感情,所以,真情实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才是第二位。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同学们在油菜花地上课、雪地“一班”造型、

在草地学狗叫、在草地接受大自然的召唤】

师:(介绍图片)老师也喜欢和大自然为友,我和孩子们在油菜花地

里上课,大自然的一花一草包括听我课的学生,都是我的朋友。

师:还有,我和我的学生们在雪地里打雪仗。(笑,指着图片)猜猜

这是什么呀?

生:“一班”。

师:嗯,对。同学们真聪明。不是同学聪明,而是我们的造型聪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体造型艺术。看这个“一”字,很有笔锋咧。

(生大笑)我们写的是美术字,我们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大自然

的婴儿,躺在宇宙的怀抱里。还没等我们爬起来,他们想把我活埋了,

让我在雪地长眠啊。

(学生哈哈大笑)

师:汪汪……(学狗叫)这是我在草地里学狗叫。

师:(指着在田野游玩的一幅图)这是我们在召唤大自然,也在接受

大自然的召唤。和大自然相亲相爱,这是一种最高境界。

远水。”前面作者是把自然当作人来写,而这句是把自己当作自然在

写。

师:(赞许的点头)说得非常好。这里把自己赋予植物的特点。

生:我喜欢“满世界都是雨,惟有……给我的恩泽”。这句话让我体

会到作者非常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让我联想到我们应该打开心灵的

窗户,去接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生:我喜欢这一句。“你好呀,悬崖爷爷……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是很可怕的,但是作者把他比作“隐士”、“禅者”,这是因为

作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对待自然。

师:说得好。只要心态好,周围所有的一切就是好的。

生:我喜欢“采一朵小花……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我觉得大自

然非常纯洁,不说是非。

师:非常好。大自然比人类要纯洁得多。

生:我喜欢“俯身凝神……也做了一会儿患难兄弟”。这里“好不动

情”充分说明作者把蚂蚁当作了朋友。

生:“捧起一块石头……深意地仪式”。说明他特别爱大自然。

生:我喜欢文章地结尾。我想到了一句景点的公益广告词“除了带走

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

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带回了一路月色。这暗示着什么?

生:时间是晚上了。

师:作者什么时候去的呀?这说明什么?

生:早上去的。这说明作者在山里玩了一天。

师:作者就一句话,交代了时间,很富有诗意。

生:我喜欢“喂,云雀弟弟……”这句写出了它们从不搬弄是非,而

是注意欣赏好风景。

师:时间到了。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特别短暂。我想,要是我是你们

的老师该多好,我就可以接着上课,真想再跟你们上一节课。请大家

允许我拖两分钟?

生:(大声地、齐声地)好。

师: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说一下,本来老师想给你们一种读书态度: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可是这节课,我们只解决了“读出自己”。过

去读课文都是老师讲课文,可是只要每个同学都把自己要放进文章

中,哪里还需要老师讲呢,大家讲的都很好呀!如果说我今天讲了的

话,就是在讨论中告诉大家一个问题,任何写作手法都不是为用而用,

而真情实感是它必须要有的。

师:那么,什么叫读出问题呢?就是要读出疑问,我在读书中产生了

很多疑问,你们如果有相似的问题,下次上语文课可以跟语文老师提

出来

师:哦,你要说?

生:因为古桥在这里站了几百年,默默地奉献着,它的这种精神是一

种坚韧地精神。

师:时间长说明古老,一直站在这,说明坚韧。又比如说,为什么

说“吻着水中地岩石”,“吻”字用的好不好,你把它想深了,想透

了,就明白它的妙处了?又比如“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既

然是“白云大嫂”,为什么又说是月亮的好女儿”?我觉得这句比喻

不是很恰当。另外还有一句,第二自然段“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

什么叫“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们要敏锐的发现隐晦的问题,

有的可能就是作者写作上的疏漏。另外“我也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

深意的仪式”。我们可以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仪式”是什么

仪式?第二、为什么说是“短暂的”?第三、为什么说这仪式是“别

有深意的”?我们带着问题去读,就会更深入的领会文章的内容。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体现学科教师的驾驭专业的能力。让学生自己钻

研,让学生去表演,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平等的研讨,

主要体现平等。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表演,真正把自己当做学

生,和他们一起平等的探讨和对话。

其实,也不是绝对的平等,老师在课堂上也摆脱不了教师的职

责,就是我的前理解,理解远比学生丰富,对生活的阅历,专业修养、

阅读视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等,都需要老师现场发挥,也是不

可或缺的资源,也是教师的隐形的教案。因为有这些资源的储备,上

课的时候表现的才足够从容,也是老师上课的一些机智。

从这堂课中,备课绝对不是课前翻翻教案,或者编写教案,二是

日常生活的积累,也是经验的不断提炼和提升,也是视野的不断拓展,

是观念的超越,主要是功夫在课外。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2:2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90275125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中访友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中访友课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