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乐欣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他小
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
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热爱。教学重点是通过听、唱、伴
奏等形式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是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
为乐曲伴奏。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
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
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莫扎特;掌握曲式结构;知道室内乐、小夜曲。技
能目标:能够主动探索作品的节奏、旋律与情绪的关系;用欢快、活泼、有弹性
的声音来演唱乐曲主题。
从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对音乐要素进行探究来感受《G
大调弦乐小夜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难点是作品主题的演唱、表现。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青春时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
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
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
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指导
本课教学我会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围绕《G大调弦乐小夜曲》展
开教学,在教学中,可借助男女生二声部的主题模唱、自制弹拨乐器的伴奏活
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并培养学生合唱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我选择了对比欣赏法、模拟演唱法、视觉图像法、合
作讨论法、参与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
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
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聆听课比较枯燥,一般都是单一的进行乐曲欣赏,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我做了很多思考,我尝试了运用演示导入法,用小提琴给学生演奏前
半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演奏完乐曲后,我会让学生第一时间说出他们对
这首《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并让学生思考这首乐曲是在什么场景环境下
播放聆听的,从而介绍室内乐知识点。我再次让学生聆听音乐,我边播放视频
边介绍小提琴这个乐器。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是由弦乐重奏演绎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邀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演奏这首乐曲,我会激发同
学们的想象,让他们凭空拿着小提琴进行演奏,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欣赏课就是让学生们记住乐曲的旋律,名字、作曲家,在以后的生活中,
遇到这些乐曲一听马上就知道这是谁创作的、是由谁演奏的乐曲,达到这个效
果就是欣赏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欣赏课很乏味枯
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要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列出来,通过问题解决问题。在课件上运用了图示解
析法,形成四个模块,将乐曲的四个主题旋律分别用软件逐一截取成四段短小
音频,辅助教学。接下来分别学习四个主题,第一主题我先让学生们听一遍旋
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接下来用“la”来模唱旋律,为了让学生们直观
的感受到音乐的走向,我会播放相关旋律走向图与本课旋律匹配,把流畅的旋
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这样学生的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
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并让学生们动起手边唱边画旋律线,增强旋律记忆。第二段主题样我让
同学们聆听主题,我将第二段主题与第一段主题相比较,学生会发现第一主题
的旋律时跳跃的,第二段主题是连绵的,对比后我根据旋律在屏幕上画旋律线,
并让学生们跟着音乐一同动起手来划旋律线。第三段主题旋律一问一答式,我
设计一个场景,在一个盛大的舞会上面,一名绅士的男孩诚恳的邀请女孩子跳
舞的场景,我让男生女生分别体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音乐,促进他们学习兴
趣。第四段主题,让学生发现奇特的音响效果,就是倚音,让学生们模仿倚音,
讲述倚音的定义,接下来根据主题四旋律画旋律线。
(三)音乐活动
在拓展教学环境中,为了深化学生旋律记忆,我设定情境,班级打扫,我
将音频和扫除项目相结合,发散学生想象力,根据不同的主题音频效果,选出
相对应的扫除项目,边做动作编感受音乐,最后整首乐曲前四个主题完整的用
动作演绎一遍,通过反复练习区分,学生们已经对四段主题有了深刻的印象。
此乐曲的曲式结构也是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点,我通过音频和实际生
活相结合,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四个主题旋律:学生已经第一主题的特点是
跳跃的,第二主题是连绵的,第三主题是一问一答式的,第四主题是有气体的
音响效果。接下来,我会提问,看看谁的耳朵好使,在乐曲播放的同时让学生
们快速说出这是哪一主题,进而写出正确的歌曲主题播放顺序(曲式结构)这个
学习的过程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这首乐曲,同时激发了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也
是他们自我检验自己对音乐记忆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课堂小结
最后,我将这首乐曲的作者简要的经历创作的作品归纳总结。信息技术与
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音乐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既使课堂
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而结束一节愉快的课程。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能对室内乐感兴趣,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中所
蕴含的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感情。
2、聆听歌曲《鳟鱼》,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感受并
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初识
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及贡献。
3、了解钢琴五重奏及变奏曲式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要素引起的情绪及艺术表现力。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示范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一段音乐并提问:音乐在模仿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舒伯特用音乐描绘小鱼,一起来听听鱼儿身上发生什么?
二、新授
(一)欣赏《鳟鱼》
1、播放并聆听《鳟鱼》。
2、引导关注并模仿钢琴伴奏进行活动。
3、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歌曲之王”
《鳟鱼》歌词采用了诗人舒巴尔特的诗歌
两年后,舒伯特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因为第四乐章用了《鳟鱼》
旋律为主题,所以也称作《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1、完整聆听,有较大音乐情绪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
比较音乐的表现形式
2、了解钢琴五重奏
3、了解变奏曲式
4、分段聆听
A提问并聆听:小鳟鱼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全班模唱音乐主题片断
A1⑴第一次聆听.提问:
最先进入耳朵的是什么乐器?
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
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聆听片断:主旋律由刚才的连贯变成了什么?
小提琴为音乐注入了什么样的色彩?
⑶女生模唱音乐主题片断
A2聆听并提问:这一段小鳟鱼在做什么?
教师总结:和音乐主题最相似的一段,表现小鳟鱼不同的游动状态。
A3⑴第一次聆听:提问什么乐器在演奏主旋律?
学生自由发言并模唱
⑵第二次聆听提问:除了主奏乐器以外,什么乐器叫醒了你的耳朵?表现
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危险将来临。
A4⑴第一次聆听:提问哪个音乐形象是渔夫的?哪个音乐形象是小鳟鱼的?
学生活动表现音乐情绪
⑵聆听:教师引导小鳟鱼无力与渔夫进行抗衡。
A5聆听:直接提问小鳟鱼怎么了?
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再次聆听片断
结束段聆听感受提问教师总结
三、小结及下课。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
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
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
曲。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
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
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二、作品欣赏
1.《何日君再来》
2.《外婆的澎湖湾》
3.《小城故事》
4.《黄土高坡》
5.《天堂》
三、探索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
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及
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CAI课件音乐设备电脑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
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
现。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这节课
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
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
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
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
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
等。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
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
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
(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四、感受与体验
导语:我国通俗歌曲从起源到今天的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那么究竟我国各个时期通俗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所有的通俗歌曲都适合
中学生演唱呢?通俗歌曲到底可不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呢?这些正是我想在这
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首我国各个时期的有
代表性的通俗歌曲: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
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
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
真实写照。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
弄风情。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导语: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通俗歌曲沉寂了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
开始复苏,而这时的歌曲主要是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如:《童年》、《三月
里的小雨》、《龙的传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
赏这个时期的两首歌曲。
(1)欣赏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点:优美的旋律和甜美
的噪音和极有感染力的演唱。
(2)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分析其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
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
(3)师生总结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
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
3.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
欣赏
导语:随着通俗歌曲的不断发展。我国内地的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创作自
己的原创歌曲,他们采用西北地区的民间音调和地方风格创作通俗歌曲,于是
就产生了我国第三个时期的通俗歌曲——“西北风”,如《一无所有》、《信
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这个
时期的代表作《黄土高坡》。这是西北风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西北地区
黄土高原的辽阔、苍凉和高原人民的豪爽、朴实。
(1)欣赏《黄土高坡》。(设问:谈谈“西北风”通俗歌曲的特点?它适
不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为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西北风”风格通俗歌曲的特点:高亢、粗矿、民间音
乐与现代摇滚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
4.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
导语:随着通俗歌曲被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和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扶植,
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通俗歌曲及其
演唱风格走向国际化、个性化,如李玟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唱的《月光爱
人》,因具有国际化风格而成为广大歌手模仿的典范;韩红因她的词曲创作才
能以及扎实的唱功而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她创作并演唱的《天亮了》、
《家乡》、《雪域光芒》等己成为当代最流行的通俗歌曲;同时各种风格、流
派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如通俗民歌、通俗美声、校园民谣、
乡士民谣、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以及当今最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
《你是我的玫瑰花》、《吉祥三宝》)。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这个
时期的经典作品《天堂》。
(1)介绍歌曲《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
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
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
的呐喊。
(2)欣赏歌曲《天堂》
(3)分析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
而又细腻。
五、探索与讨论
1.导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讨论。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通俗歌曲,这其中
有格调不高、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有粗矿豪放的“西北风”,有清新自然的
校园民谣,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通俗歌曲进中学课
堂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你们认为通俗歌曲能否进我们中学的课堂?什么
样的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了很多、很不错。首先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唱
通俗歌曲,但是我们应该唱那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适合我们嗓音条件的歌
曲;对于那些低级庸俗、大喊大叫、宣泄通俗歌曲或摇滚,还有那些表现千奇
百态所谓情爱的通俗歌曲我们应当坚决地摒弃它。而对于通俗歌曲进入课堂,
我认为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俗歌曲它虽然缺乏高雅、
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那样高于生活,但是
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态,而更趋向于平民化、个性化、
大众化,有不少好的通俗歌曲通过其优美的词曲、配器和演唱而显出真、善、
美、新、异的良好势头,它们对鼓舞、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调节心境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比如除了我们今天欣赏的《外婆的澎湖湾》、《天堂》等,
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如《爱的奉献》《祝你平安》《一个真实的故事》《烛光
里的妈妈》等,它们都以自身的艺术特色,时代感给人以慰藉、关怀、启迪、
鼓舞和美的享受。
六、激情演唱《桅子花开》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歌曲同学们都会演唱,
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演唱一首歌曲,好吗?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
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
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
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
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尤其是用MTV这种直观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比欣赏,让
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本节课从导入开始,由于教师精彩的演唱,深深地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了课堂中来,然后在欣赏中由于选择的歌
曲都是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学生大都会演唱,随着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轻声的
哼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大
家的积极性就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比一般的欣赏课来说更加活跃,师生关系异
常融洽。尤其是第三个环节的探索与讨论,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而整个课堂在
大家激情演唱《桅子花开》的时候,达到高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多重评价等新课程概念始终贯彻其中。
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理解其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中的形象内涵。
2.能够听辨出<梁祝>中的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及反抗主题。并能
跟唱爱情主题
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高学生的感
受、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
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
情绪情感领会。
教学难点:
1.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
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对比、讨论与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由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首乐曲,让学生猜想一下乐曲的名称。
2.接着,我们再播放一首同样的乐曲,让学生来感受一下它与前曲有着什
么不同之处。
[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的?(小提琴)
(2)你觉得它与钢琴相比在音色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提问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协奏曲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介绍:
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长号
(三)作者简介: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
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
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
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
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
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在不久前香港
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
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
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
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
有《梁祝》!”
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
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陈钢:(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
钢琴家伐勒学钢琴。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
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
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
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
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
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四)小提琴协奏《梁祝》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五)分段赏析(分析重点为:呈示部、展开部)
[引子]:
设问:1.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2.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作答)
在一阵喧闹的鸟鸣后出现引子主题,轻柔、动人,似草桥畔桃红
柳绿,白花盛开的迷人景色。
[呈示部]——相爱
奏鸣曲式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引子
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到相送的一个场景描
述,整个场景中呈现给我们的主题就是相爱。
[爱情主题]: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聆听、演奏、模唱
爱
情
主
题
呈示部
主部副部结束部
草
桥
结
拜
主
题
再
现
长
亭
惜
别
十
八
相
送
共
读
同
嬉
三
载
同
窗
[展开部]——抗婚
这个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三个情节。
[抗婚]
开始用阴森可怖的大锣和定音鼓把人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来。铜管乐队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的凶
暴与残酷。
[封建主题]: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反抗主题]:
[楼台会]----整个部分节奏比较缓慢,大小提琴在乐曲中的一应一答、时合
时分,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哭灵投坟]----变化的运用了京剧与越剧的手法,深刻的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
礼教的血泪控诉。锣钹齐鸣,英台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教学活动设计:谱例分析、讲解讨论、音色对比、情境表演、聆听体验感
[再现部]——化蝶(自学、探索)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化蝶”。整个音乐把人带到了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的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
自由飞翔的情景。
(六):完整聆听——配合多媒体图画及文字引导
三、课堂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了交响乐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
福生活的追求。
四、课后作业——对在再现部的分析
1.再现部再现的是哪一部,是完整的再现吗?
2.如果不是完整再现,作曲家做了哪些变化处理?这样处理传达给了听
众哪些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1:4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7767125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音乐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音乐欣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