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课修身养性
名人名言
子
zǐ
曰
yuē
:“芷
zhǐ
兰
lán
生
shēnɡ
幽
yōu
谷
ɡǔ
,不
bù
以
yǐ
无
wú
人
rãn
而
ãr
不
bù
芳
fānɡ
君
jūn
子
zǐ
修
xiū
道
dào
立
lì
德
dã
,不
bù
为
wãi
穷
qiïnɡ
困
kùn
而
ãr
改
ɡǎi
节
jiã
。”
译文精解
孔子说:兰花生于幽静的山谷里,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就不吐露
芬芳;君子要是想修道立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经典诵读
作
zuî
《大
dà学xuã
》,乃
nǎi曾zãnɡ子zǐ
。自
zì修xiū齐qí
,至
zhì平pínɡ治zhì
。
——《三字经》
译文精解
写《大学》这本书的人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这本书从加强自身修
养,管理好自己家庭,一直到怎样平定天下,怎样治理好国家,都进
行了精确论述。
经典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
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
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
蒙学经典选读
2
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
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
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
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
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经典诵读
为
wãi人rãn子zǐ
,方
fānɡ少shào时shí
,亲
qīn师shī友yǒu
,习
xí礼lǐ仪yí
。
译文精解
作为父母的孩子,在年少的时候,要亲近良师益友,学习礼仪规
范。
经典故事
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已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
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
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
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
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
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
3
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
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
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
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
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
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
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
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经典诵读
融
rïnɡ四sì岁suì
,能
nãnɡ让rànɡ梨lí
,弟
dì于yú长zhǎnɡ
,宜
yí先xiān知zhī
。
译文精解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
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和学习的。
经典故事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
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
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4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
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
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
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
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
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
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
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经典诵读
或
huî
饮
yǐn
食
shí
,或
huî
坐
zuî
走
zǒu
,长
zhǎnɡ
者
zhě
先
xiān
,幼
yîu
者
zhě
后
hîu
。
称
chēnɡ
尊
zūn
长
zhǎnɡ
,勿
wù
呼
hū
名
mínɡ
,对
duì
尊
zūn
长
zhǎnɡ
,勿
wù
见
jiàn
能
nãnɡ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无论用餐、就坐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让年长者优先,年
幼者在后。
称呼尊长,不要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阅历深,要
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5
经典故事
信陵君敬老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之一,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
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
有一次,信陵君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
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马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出来
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
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
陵君对他越是恭敬。
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
客。
经典诵读
路
lù
遇
yù
长
zhǎnɡ
,疾
jí
趋
qū
揖
yī
,长
zhǎnɡ
无
wú
言
yán
,退
tuì
恭
ɡōnɡ
立
lì
。
尊
zūn
长
zhǎnɡ
前
qián
,声
shēnɡ
要
yào
低
dī
,低
dī
不
bù
闻
wãn
,却
quâ
非
fēi
宜
yí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在路上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行礼问候,听他们说话。他们不说
了,才能恭敬地退后一步站好,等候指示。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可是低到长辈听不到声音的程
度,也是不应该的。
6
经典故事
张良枫桥三拾履
有一天,张良路过一座小桥,前面来了一位衣着普通、白发苍苍
的老人。他走到张良面前,一抬脚,就把一只鞋甩到了桥下,然后很
淡然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愣了一下,
开始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随即心中一阵生气,不过他转念又一
想:这位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我怎么能为这点事去跟他计较呢?于
是,张良强忍着心中的气愤,一路小跑来到桥下,把鞋捡了上来。刚
要递给老人,谁知老人大大咧咧往桥头一坐,把脚往前一伸,傲慢地
说:“给我穿上。”纵然修养再好,听到这句话,张良也是怒火中烧:
我张良好歹也曾经是韩国的公子,身份显贵。当年在韩国谁见了我不
是毕恭毕敬的?更何况,我还是敢行刺秦始皇的豪杰。你这个老头,
给你捡鞋已经是够尊重你的了,你怎么还敢腆着脸让本公子给你穿
鞋,实在太过分了!不过,张良毕竟是官宦子弟出身,从小饱读诗书,
知书达理,他想:反正已经给你捡了鞋了,那就好人做到底,看你还
能出什么花样。于是,张良跪在老人面前,认真地给老人把鞋穿到脚
上。老人站立而起,哈哈大笑,扭头就走,什么话也没说。这一下,
倒让张良大吃一惊:这位老者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他一直呆立在原
处,目送老人远去。谁知,老人走出去一里之后,又慢慢悠悠地溜达
回来。他来到张良面前,微微一笑,说:“小伙子不错,孺子可教啊。
五天后天亮的时候到这里来见我吧。”张良心道:这位老先生看来是
一位真人不露相的高人啊。于是,他赶紧跪倒,恭恭敬敬地说了声“遵
7
命”。老人眼含深意地看了看跪倒在身前的小伙子,转身离开了。
五天之后的早晨,天光大亮,张良梳洗干净,前往桥头。可到了
他才发现,老人早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张良到来,老人大怒,说道:
“你这年轻人跟我这个老人家约定了见面的时间,为什么比我来得还
晚?”说罢转身离去,临走前扔给张良一句话:“五天后早点来!”
五天后,公鸡刚一打鸣,张良就来到桥头,可是老人又已经在那
里等着了。老人又生气了,大声责问道:“怎么又比我来得晚?你走
吧,五天后再早点来!”说完拂袖而去。张良垂手而立,一句话也没
敢多说。
又过了五天,张良大半夜就赶到了桥头,这次他终于比老人先到
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看到张良正规规矩矩地等候他的到来,
老人眉开眼笑,他拍拍张良的肩膀,点头说道:“嗯,年轻人跟长者
约会就应该是这样啊。”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书,递给张良,
说道:“这本书,你拿回去仔细地读读。什么时候你能把书中的知识
融会贯通,你就能够成为王者的老师,辅佐他建立一番功业了⋯⋯”说
完这些话,老人转身离去,再也没有出现在张良面前。
张良如获珍宝一般捧着书回到家中,等到天亮,打开一看,竟然
是传说中由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太公姜子牙所著的《太公兵法》。从此,
张良潜心钻研此书,常常手不释卷。他也懂得了想要做成大事,光逞
匹夫之勇是没有用的,要虚心学习,辅佐明君,才能建功立业。
后来,张良来到刘邦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成为刘邦身边最出色
的谋士,最终帮助刘邦推翻秦朝、打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一统
8
天下。汉高祖刘邦也对这位得力助手有着极高的评价:“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是万万比不上张良啊!”
经典诵读
进
jìn
必
bì
趋
qū
,退
tuì
必
bì
迟
chí
,问
wân
起
qǐ
对
duì
,视
shì
勿
wù
移
yí
。
晨
chãn
必
bì
盥
ɡuàn
,兼
jiān
漱
shù
口
kǒu
,便
biàn
溺
niào
回
huí
,辄
zhã
净
jìnɡ
手
shǒu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在见长辈时,要快步走上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
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早晨起床,一定要洗脸刷牙,大小便后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
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经典故事
鲍叔牙谦让管仲
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
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
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
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
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
9
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
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
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
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
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
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爱
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
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经典诵读
冠
ɡuān
必
bì
正
zhânɡ
,纽
niǔ
必
bì
结
jiã
,袜
wà
与
yǔ
履
lǚ
,俱
jù
紧
jǐn
切
qiâ
。
置
zhì
冠
ɡuān
服
fú
,有
yǒu
定
dìnɡ
位
wâi
。勿
wù
乱
luàn
顿
dùn
,致
zhì
污
wū
秽
huì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鞋子都要穿整齐,鞋
带要系紧。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扔,
以免把衣帽弄脏。
10
经典故事
结缨遇难
公元前480年,卫太子联合孔姬把卫国大夫孔悝(孔姬之子)
扣起来,逼孔悝“歃血为盟”,发动政变。当时孔子的门生子羔(高
柴)和子路都是孔悝的家臣,子羔听说主人被人家围困住了,就从城
里逃了出去。他到了城外,可巧碰见子路要进城去救孔悝,子羔对他
说:“城门已被关了,快走吧!不要自投罗网。”子路说道:“我拿了
孔家的俸禄,就不能贪生怕死,明知主人有难而不去救护。”子路一
口气跑到城门口,城门早已关闭,守城人认识子路,又让他赶快逃命,
子路大声高喊:“我最恨那些没脸没皮的人,吃了人家的饭,看见主
人遇难,各人只顾逃命,狗吃了主子的饭还知咬贼,你们难道连狗都
不如吗?”谁知守城人不管子路怎样叫骂,就是不开城门。正巧此时
有人要出城,城门一开,子路就挤了进去,一气跑到孔家。只见孔悝
被人挟在歃血盟誓台上。子路大声嚷着说:“我子路在这儿,请大夫
下来吧!”孔悝给左右看守着,不敢言语。子路说“你们如不下来,
我就把这台烧了。”卫太子听了,吃了一惊,忙命石乞等下去与子路
搏斗。子路毫无畏惧,拔剑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石乞一戟剌透胸
口,把子路帽缨砍下。子路倒在血泊之中,发现自己帽缨已断,头盔
歪戴脑后,便挣扎着说:“且慢动手,正直的君子死时帽子不能不正,
衣服不能不整。”说着,他用尽全力扶正帽子,整好帽缨,理了理衣
服,安然死去。
11
经典诵读
步
bù
从
cïnɡ
容
rïnɡ
,立
lì
端
duān
正
zhânɡ
,揖
yī
深
shēn
圆
yuán
,拜
bài
恭
ɡōnɡ
敬
jìnɡ
。
斗
dǒu
闹
nào
场
chǎnɡ
,绝
juã
勿
wù
近
jìn
,邪
xiã
僻
pì
事
shì
,绝
juã
勿
wù
问
wân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走路时,要稳重大方,站立姿势要端正。给长辈们行礼时身子腰
弯下去,礼拜时恭恭敬敬。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
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经典故事
卢绚风度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皇帝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
这时,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卢
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
不同。皇帝一见,不自觉地目送了他一程。皇帝忙问左右近臣:“这
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皇帝非常满意,称赞他
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经典诵读
将
jiānɡ
入
rù
门
mãn
,问
wân
孰
shú
存
cún
,将
jiānɡ
上
shànɡ
堂
tánɡ
,声
shēnɡ
必
bì
扬
yánɡ
。
人
rãn
问
wân
谁
shuí
,对
duì
以
yǐ
名
mínɡ
;吾
wú
与
yǔ
我
wǒ
,不
bù
分
fēn
明
mínɡ
。
——《弟子规》
12
译文精解
准备进入别人家的门时,应先敲门问一声谁在家里,主人允许后
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要大声打招呼,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别人问你是谁的时候,要回答自己的姓名。只答一声是“我”,对方
就弄不清你到底是谁。
经典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
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
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
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
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
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
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
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
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
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
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
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3
后来,杨时学得程颐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
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
美谈。
经典诵读
说
shuō
话
huà
多
duō
,不
bù
如
rú
少
shǎo
。惟
wãi
其
qí
是
shì
,勿
wù
佞
nìnɡ
巧
qiǎo
。
奸
jiān
巧
qiǎo
语
yǔ
,秽
huì
污
wū
词
cí
,市
shì
井
jǐnɡ
气
qì
,切
qiâ
戒
jiâ
之
zhī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
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那些尖酸刻薄话,那些肮脏下流的话,还有那些市井小民说的粗
俗不堪的话,切记不要说出口。
经典故事
妙语救人
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大臣,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
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大臣们都向孙权求情,
人们越说,孙权越生气,这样僵持了很久。当时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
孙权感到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不说话?”
诸葛瑾说:“我和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现在殷
模不思进取,辜负了您,还求什么宽恕呢?”
短短几句话,孙权就感到殷模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即使有什么
14
过错也应该原谅,于是就把殷模赦免了。
经典诵读
见
jiàn
人
rãn
善
shàn
,即
jí
思
sī
齐
qí
,纵
zînɡ
去
qù
远
yuǎn
,以
yǐ
渐
jiàn
跻
jī
。
见
jiàn
人
rãn
恶
â
,即
jí
内
nâi
省
xǐnɡ
,有
yǒu
则
zã
改
ɡǎi
,无
wú
加
jiā
警
jǐnɡ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
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
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应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经典故事
见贤思齐
东晋时期有一对兄弟,一个叫孙潜,一个叫孙放。两个人都是很
勤奋的人。他们时刻想着学习别人的善行,从他们的名字中就能看出
来,孙潜字齐由,为什么叫“齐由”呢?原来在古代有一个叫许由的
贤士,尧帝把自己的地位让给他,他感到自己才浅德薄,就推辞不受。
孙潜觉得应该向这种谦让精神看齐,所以取名“齐由”。孙放字齐
庄,我们都知道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孙放觉得自己应该向庄子
学习,所以取名“齐庄”。兄弟二人见贤思齐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
习的。
15
经典诵读
无
wú
心
xīn
非
fēi
,名
mínɡ
为
wãi
错
cuî
,有
yǒu
心
xīn
非
fēi
,名
mínɡ
为
wãi
恶
â
。
已
yǐ
有
yǒu
能
nãnɡ
,勿
wù
自
zì
私
sī
,人
rãn
有
yǒu
能
nãnɡ
,勿
wù
轻
qīnɡ
訾
zī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如果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若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
叫“恶”。
对于自己的才能,不要自私保守。对于别人的才能,不要随意地
诋毁并表示憎恶。
经典故事
田文不怒
战国时期,魏国要选一位大臣担任相国。吴起威信高、功劳大,
人们都以为会选他,吴起自己也有这种想法。可是朝廷最终却任命文
臣田文担任了相国。吴起不服气,去问田文:“田大人,领兵打仗,
使敌人闻风丧胆,这些您行吗?”
田文说:“不行。”吴起又问:“管理国家,使魏国富强,您比我
如何?”田文答道:“不如。”吴起说:“那您怎么担任了相国呢?”
田文说:“现在国君年轻,大臣们信心不足,这时是你当相国呢,还
是我这个老臣当相国呢?”吴起仔细一想,确实只有田文这样的老臣
才能稳住局势,所以就不再说什么了。
16
经典诵读
人
rãn
不
bù
闲
xián
,勿
wù
事
shì
搅
jiǎo
,人
rãn
不
bù
安
ān
,勿
wù
话
huà
扰
rǎo
。
人
rãn
有
yǒu
短
duǎn
,切
qiâ
勿
wù
揭
jiē
,人
rãn
有
yǒu
私
sī
,切
qiâ
莫
mî
说
shuō
。
——《弟子规》
译文精解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不要因自己有事而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
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经典故事
不合时宜的劝说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痛爱的一个女儿死了。魏明帝十分悲痛,决
定厚葬她,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去送葬。这时,大臣杨阜对明帝说:
“过去,先王和太后去世时,你都没有去送葬,现在女儿死了却去送
葬,这与礼法不合。”
杨阜说得有道理,但他却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当时魏明帝正处
于悲痛之时,所以,他不仅没有理会杨阜的意见,还把他赶出了朝堂。
杨阜落得这个下场,完全是因为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
经典诵读
道
dào
人
rãn
善
shàn
,即
jí
是
shì
善
shàn
,人
rãn
知
zhī
之
zhī
,愈
yù
思
sī
勉
miǎn
。
将
jiānɡ
加
jiā
人
rãn
,先
xiān
问
wân
己
jǐ
,己
jǐ
不
bù
欲
yù
,即
jí
速
sù
已
yǐ
。
——《弟子规》
17
译文精解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
受到勉励,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意不愿意做。若果自己
都不愿意去做,你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经典故事
偿值取马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陈尧咨很喜欢养马,家里也饲养着很多马匹。
后来,他买了一匹烈马。烈马脾气暴躁,不能驾驭,而且踢伤咬伤很
多人。
有一天早晨,陈尧咨的父亲走进马厩,没有看到那匹烈马,便向
马夫询问,马夫说:“翰林已经把马卖给一个商人了。”
陈尧咨的父亲问:“那商人把马买去做什么?”
管马的人说:“听说,是买去运货。”
陈尧咨的父亲又问:“翰林告诉那商人这是匹烈马吗?”
管马的人说:“哎,老爷,要是跟那个商人说了,这匹马又咬人
又踢人,人家还会买吗?”
陈父很生气地说:“真不像话,竟然还敢骗人。”说完就气呼呼地
转身走了。陈父找到儿子就问:“你把那匹烈马卖了?”
陈得意的说:“是啊,还卖了个高价呢!”
父亲生气地说:“混帐东西,你身为朝廷重臣,竟敢骗人。”
陈说:“爸,我又没强迫他买,马是他自己看中的,他愿意买,
18
我就卖了。这哪里是骗他。”
父亲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这是匹烈马呢?”
陈尧咨嘟囔着说:“马摆在那里让他随便看,他自己看不出这马
性子烈,这可不怪我。”
父亲更生气了:“你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道你没听
说过《不欺买主》的故事吗?”
儿子摇摇头。父亲说:“都是我的过错,你小的时候,我光顾着
教你读书诵经,很少教你怎么做人。现在我就给我补补课,教你如何
做人。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卖掉东京洛
阳城里的一所房子,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
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
方,那个人听了,立刻就说这房子他不买了。买主走后,陆元方的儿
子和侄子们都埋怨他,而他却说,你们也太奇怪了,难道可以为了钱
欺骗别人吗?”
儿子听了很惭愧地低下了头。父亲又接着说:“你手下那么多驯
马的高手都管不好那匹马,一个到处流动的商人怎么能养得了它?你
不把事情告诉他,这不明摆着是在欺骗人家吗?”
陈尧咨听后羞愧地说:“爸,您别生气了,我知道是我做错了,
我这就去把买马的商人找回来。”
于是陈尧咨亲自找到那个买马的商人说明了原因,把钱退给了买
马的人,自己把马牵了回来,一直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19
经典诵读
人
rãn
将
jiānɡ
礼
lǐ
乐
yuâ
为
wâi
先
xiān
,树
shù
将
jiānɡ
枝
zhī
叶
yâ
为
wãi
圆
yuán
。
良
liánɡ
言
yán
一
yī
句
jù
三
sān
冬
dōnɡ
暖
nuǎn
,恶
â
语
yǔ
伤
shānɡ
人
rãn
六
liù
月
yuâ
寒
hán
。
——《名贤集》
译文精解
人们应当把加强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修养放在优先地位,就像大树
一样,有了树枝树叶才茂盛圆润。
善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都会心生暖意;而怀有
恶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会心生寒意。
经典故事
蔡邕跋鞋迎王粲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他非常有才华,跟人一起走,
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
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
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还擅长写文章,一
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
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
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
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
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
部都要送给他。”
20
王粲后来成为曹操的重要幕僚,以博闻强记著称。王粲的诗文冠
绝一时,与曹植并称曹、王。蔡邕重才礼士的品德,深为后人称颂。
经典诵读
谦
qiān
受
shîu
益
yì
,满
mǎn
招
zhāo
损
sǔn
。
山
shān
山
shān
出
chū
骏
jùn
秀
xiù
,处
chù
处
chù
有
yǒu
贤
xián
人
rãn
。
——《训蒙增广改本》
译文精解
谦虚可以得到益处,自满会招致损失。每座山中都有好看的鸟儿,
每个地方都有贤德的人。
经典故事
孙敬悬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
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
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
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
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经典诵读
平
pínɡ
生
shēnɡ
只
zhǐ
会
huì
量
liánɡ
人
rãn
短
duǎn
,何
hã
不
bù
回
huí
头
tïu
把
bǎ
自
zì
量
liánɡ
。
个
ɡâ
人
rãn
打
dǎ
扫
sǎo
门
mãn
前
qián
雪
xuě
,休
xiū
管
ɡuǎn
他
tā
人
rãn
瓦
wǎ
上
shànɡ
霜
shuānɡ
。
——《训蒙增广改本》
21
译文精解
不要对别人说长道短,应多看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每个人都应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去管别人的闲事。
经典故事
有些钱不能赚
一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里和几个分号的大掌柜谈事。谈到最
近的几笔投资,胡雪岩绷着脸,教训起其中几个在投资中获利甚微的
大掌柜,告诉他们下次投资时必须分析市场,不要贸然投入资金。
胡雪岩话音刚落,外面便有人禀告,说有个商人有急事求见。前
来拜见的商人满脸焦急之色。原来,这个商人在最近的一次生意中栽
了跟头,急需一大笔资金来周转。为了救急,他拿出自己全部的产业,
想以非常低的价格转让给胡雪岩。
胡雪岩不敢怠慢,让商人第二天来听消息,自己连忙吩咐手下去
打听是不是真有其事。手下很快就赶回来,证实商人所言非虚。胡雪
岩听后,连忙让钱庄准备银子。因为对方需要的现银太多,钱庄里的
不够,胡雪岩又从分号急调大量的现银。第二天,胡雪岩将商人请来,
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按市场价来购买对方的产业,这个数字大大
高于对方的出价。那个商人惊愕不已,不明白胡雪岩为什么坚持按市
场价来购买那些房产和店铺。
胡雪岩告诉商人说,自己只是暂时帮他保管这些抵押的资产,等
到商人挺过这一关,随时来赎回这些房产,只需要在原价上再多付一
些微薄的利息就可以。胡雪岩的举动让商人感激不已,他对着胡雪岩
22
深深作揖,含泪离开了胡家。
商人一走,大家问胡雪岩,有的大掌柜赚钱少了被训斥半天,可
这笔投资赚钱更少,而且到嘴的肥肉不仅不吃,还主动给对方多付银
子,这倒底是为什么。
胡雪岩喝着热茶,讲了一段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还是一个小
伙计时,东家常常让我拿着账单四处催账。有一次,正在赶路的我遇
上大雨,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被雨淋湿。那天我恰好带了伞,便帮人家
打伞。后来,下雨的时候,我就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打伞。时间一长,
那条路上的很多人都认识了我。有时候,我自己忘了带伞也不用怕,
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人为我打伞。”
说着,胡雪岩微微一笑:“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愿意为你打
伞。那个商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积攒下来的,我要是以他开出的价
格来买,当然很占便宜,但人家可能就一辈子翻不了身。这不是单纯
的投资,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对得起良心。谁都有雨天
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儿雨就遮点儿吧。”
众人听了之后,久久无语。后来,商人赎回了自己的产业,也成
了胡雪岩最忠实的合作伙伴。
经典诵读
一
yī
切
qiâ
言
yán
动
dînɡ
,都
dōu
要
yào
安
ān
详
xiánɡ
。
十
shí
差
chā
九
jiǔ
错
cuî
,只
zhǐ
为
wâi
慌
huānɡ
张
zhānɡ
。
沉
chãn
静
jìnɡ
立
lì
身
shēn
,从
cïnɡ
容
rïnɡ
说
shuō
话
huà
。
不
bù
要
yào
轻
qīnɡ
薄
báo
,惹
rě
人
rãn
笑
xiào
骂
mà
。
23
能
nãnɡ
有
yǒu
几
jǐ
句
jù
,见
jiàn
人
rãn
胡
hú
讲
jiǎnɡ
?
洪
hïnɡ
钟
zhōnɡ
无
wú
声
shēnɡ
,满
mǎn
瓶
pínɡ
不
bù
响
xiǎnɡ
。
——《小儿语》
译文精解
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办一件事,都应当从容镇静,十次错误中有
九次错误都是由于一时慌张,考虑不周造成的。
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说话得体,有条不紊。千万
不要轻浮张狂,被人嘲笑,说你没有修养。
有的人腹中没有多少知识学问,却见人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真正有学问的人,像钟一样不肯轻易发声,像满瓶水一样,不会轻易
流淌。
经典故事
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
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
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
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把自己的衣服也晾出来,这
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
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
他的德行和学识。
24
经典诵读
待
dài
人
rãn
要
yào
丰
fēnɡ
,自
zì
奉
fânɡ
要
yào
约
yuē
;
责
zã
己
jǐ
要
yào
厚
hîu
,责
zã
人
rãn
要
yào
薄
báo
。
人
rãn
夸
kuā
偏
piān
喜
xǐ
,人
rãn
劝
quàn
偏
piān
恼
nǎo
。
你
nǐ
短
duǎn
你
nǐ
长
chánɡ
,你
nǐ
心
xīn
自
zì
晓
xiǎo
。
自
zì
家
jiā
有
yǒu
过
ɡuî
,人
rãn
要
yào
听
tīnɡ
说
shuō
。
当
dānɡ
局
jú
者
zhě
迷
mí
,旁
pánɡ
观
ɡuān
者
zhě
清
qīnɡ
。
——《小儿语》
译文精解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
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有些人听到夸奖就高兴,听到批评就生气。你的缺点、优点,你
自己的心里最清楚。
一个人自己有了错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说。这就如同下棋,
下棋的人有时候看不清楚,而一旁观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经典故事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代,祖逖
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
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
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刘琨欣然同意。
25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
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
武略。
经典诵读
君
jūn
子
zǐ
总
zǒnɡ
虚
xū
心
xīn
,骄
jiāo
矜
jīn
是
shì
小
xiǎo
人
rãn
。
回
huí
头
tïu
不
bù
认
rân
错
cuî
,贻
yí
误
wù
到
dào
终
zhōnɡ
身
shēn
。
闲
xián
气
qì
莫
mî
相
xiānɡ
争
zhēnɡ
,徒
tú
然
rán
害
hài
自
zì
身
shēn
。
善
shàn
人
rãn
天
tiān
保
bǎo
佑
yîu
,何
hã
必
bì
闹
nào
纷
fēn
纷
fēn
。——《小学诗》
译文精解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谦虚谨慎,骄傲自大的是卑微小人。这些人犯
了错误又不肯认错,最终一错再错,耽误自己一生的前途。
人与人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几句闲话,而生气争吵。这样下去,
会伤害自己甚至丢了性命。好人不与人争斗,自有天理保护他。何必
与人吵吵闹闹?
经典故事
司马徽让猪
东汉时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一位善于识拔贤才的有名学
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
26
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
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
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
了十分感动。后来人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这也是人们对他清
雅、纯明的品性的赞扬。
经典诵读
性
xìnɡ
静
jìnɡ
情
qínɡ
逸
yì
,心
xīn
动
dînɡ
神
shãn
疲
pí
。
守
shǒu
真
zhēn
志
zhì
满
mǎn
,逐
zhú
物
wù
意
yì
移
yí
。
——《千字文》
译文精解
一个人如果品性沉静,心情就会安闲舒畅;如果心性躁动,精神
就会疲惫不堪。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天性,内心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一
味追求物质享受,意志就会随着改变。
经典故事
陶渊明移居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一首《移居》诗中写道:“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选择移居南村,是因为
他看中了这里有很多“素心人”,希望能和这些人朝夕相处,“素心
人”是指内心纯净、朴素之人,陶渊明每日躬耕陇亩、赋诗言志,安
于贫、乐于道,也正是这样的人。诗中还记述了他在南村与邻居的友
27
好关系:“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他常与邻居们一起探讨诗文与人生,大家直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
了好文章一同欣赏,有了疑难不解的问题互相切磋分析。人们之间互
相帮助,和睦的邻里关系使彼此之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获益匪
浅。
思辨台
一、写一写
摘抄几句本课中修身心明礼仪的句子来警示自己。
二、评一评
请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对下列行为做出评论。
1、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穿衣服戴帽子很随便,卧室里被褥更是
凌乱不堪,有的简直像猪窝狗窝。
2、有些孩子说话不检点,脏话骂人话,张口就来,市井气十足。
3、有些孩子在老师、大人、客人面前说话随便,没有礼貌,不懂规
矩。
4、同桌之间,有时因借用文具,占用位置多少而争吵,甚至动手动
脚,动刀打了起来。
5、有些同学,爱背后议论别人,说别人坏话。
6、有些同学,在公共场所也丝毫不注意,说话随便而且大声豪气,
而有的同学上课发言声音很小,别人都听不到。
28
三、比一比
阅读下边两则故事,比一比,看看故事中的人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刘邦的大将韩信,在淮阳大街上闲走,一位当地恶少挑衅说:
“你要不怕死,就刺杀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想
来想去,还是委屈自己,从恶少胯下爬了过去。后来,他刻苦学习兵
法武艺,终成帅才,帮助刘邦打天下,被封为淮阴侯。
2、《水浒》中的杨志,本是北宋名将杨令公的后人,家庭困难时,
他不得不把祖上留下的宝刀拿到市上出卖。路遇一个地痞无赖牛二,
再三羞辱他,他忍无可忍,终于杀死那个无赖,犯了杀人罪,被刺配
充军。
四、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晏子的车夫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相
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子的个子矮矮的,相
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面的车棚里,谁也看不见,而那个车
夫始终坐在前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天车夫回家,看见夫人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
什么,夫人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耻辱!”“我现在给
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傲气冲
天、趾高气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
29
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车夫听后恍然醒悟,虚心学习,改掉了不足。后来晏婴跟这个车
夫说,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
这个车夫。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1:2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677312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修身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修身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