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
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
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
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
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
持久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
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
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
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
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
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
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
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要把
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
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
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
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
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
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
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9.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
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是人的不同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承认不同学
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0.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
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
指传授学生知识,授之以渔是指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
的方法更重要,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11.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错误)
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习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
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12.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正迁移.(错误)
两种学习材料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迁移,但是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正迁移。如果前
面的学习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是
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同一个概念。(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和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是
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的总方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质量规格。而培养
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的对人才培养的
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
体化,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4.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必然削弱老师主导作用(错误)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
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品德,促
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
动,教师的指导才能起到作用,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15.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大。(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理功能差异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液体智力
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少地依
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取决于人的先天禀赋.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体智
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液体智
力属于人类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小。
16.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错误)
根据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一定范
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时学习效
率最高,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17.普通高中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错误)
基础教育在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及普通中小学
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而普通中学教育又包括
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8。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正确)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促
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
作.
19。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错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
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
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是道德行为受主客
观多种因素影响,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还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情感
的参与。
20.学习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错误)
学习是由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产生的变
化不是本能活动引起的,而是经验和实践活动引起的,它所引起的变化不仅是外
显的行为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这种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2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错误)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
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学校
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
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错误)
直观教学即学生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目的,教师要认识到,直观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
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2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错误)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一种活动上.
注意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的消极
的。
2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错误)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非
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产生什么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性质和以及它和正式群体
的目标是否一致,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既不能高压政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
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25.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错误)
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本身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有自己的
发展规律,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
力的发展不平衡性,即教育可以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
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所以教育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6。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错误)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
学管理等诸多因素评价。但主要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
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对教师的评价即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
组织,教学实施等的评价。
27.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错误)
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
式做出反应或解决问题。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某些活动
时相当熟练,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但是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倾向
于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2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错误)
(1)含义: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是个体品德自我发
展过程。
(2)影响因素:德育过程学生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
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3)结果:德育过程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29。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即根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教育是有
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经验和社会生产的途径。而题目中的活
动可能是没有目的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教育。
30.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错误)
这只是教学任务中的一点,还有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错误)
负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是根据不同划分依据划分出来的。性质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
移,方向划分为逆向和正向。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可以是正向迁移也可以是负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
以使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
32.遗传素质决定能力水平(错误)
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影响,遗传只是对个
体能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3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方向(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
进其民主化进程,但是不能改变其方向。
3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归因无关(错误)
习得性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
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把失败的归因为自身不可变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
气和信心,可见其与失败归因有关。
35。负强化就是惩罚(错误)
两者都是运用厌恶刺激,区别在于负强化是出去厌恶刺激加强行为发生概率,惩
罚是给予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概率。
36.动物界也存在教育(错误)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
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生存本领的延续是一种遗传性本能,不具有社会性,不属
于教育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37.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错误)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
特征影响活动效率,能力受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多种因素
影响,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两者是互动的,能力形成
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会更好的促进能力的发
展,但是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机械地说知识多少与能力成正比是不科
学的。
38。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起促进作用。(错
误)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影响,按
照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对学习有
干扰阻碍作用,笼统地说学习迁移起促进作用是不对的。
39。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一致的(错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
社会和他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受主客观
多重因素影响,不是有了好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好的道德行为.
40。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现实。(正确)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兴趣及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发展
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等诸多因素。
41.教师对学生做错作业采取错一罚十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错误)
根据记忆规律,学生识记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有关,在一定时间内不宜过
多,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降低记忆效果,此做法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
趣,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一些心理障碍。
42。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知识和自我组
织(错误)
皮亚杰认为认知和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特殊表现,认知结构的
变化和生长是适应的结果。
43.一般来说,由外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错误)
内部学习动机是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因素,由兴趣等因素产生的学习动机,外部
学习动机是指收到外部某些因素,由于内部动机往往是对知识或学习本身感兴
趣,内部动机更具有持久性。
44。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
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而教育方针是
政治性概念,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
成部分。
45。人们由于飞鸟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说明了原型启发作用。(正确)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食物中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
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题干叙述
为原型启发例子。
46.只要升学率提高,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错误)
升学教育以成绩为目标,以牺牲学生发展为代价,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
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
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
展教育全过程。
47.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正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做多,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
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
的途径
48。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弊端而提出,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更优越。
(错误)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分班或取消按年龄分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
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固有其自身优点,可以更巨针对性
地教学,因材施教。但是班级授课制更利于大规模教学,集体教学,因此不能说
两者谁更优越,要在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
49。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确)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
行重组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并且发挥
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使用教材,教师不再是课程实施中的
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50。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正确)
感觉的补偿是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盲人
失去了视觉,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补偿作用.
51.思维越灵活,相关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更多合理假
设。(正确)
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到思维灵活性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思维越灵活,知识经
验越丰富,提出的假设就越多。
52。美育就是艺术美育(错误)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
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
教育。美育的基本形态就是艺术美和现实美.艺术美育则是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
育活动。它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两者不能等同.
5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错误)
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
活动.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54.心理不健康就是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错误)
心理不健康是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
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
55。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错误)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经历三个过
程:依从(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认同(主动地接受规范),内化(思想观点上
与社会规范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形成稳定的
品德)
56。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正确)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多元化,由重结果到重过程.主要体现在:实现评价主体的
多元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57.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体育是五育基础。(错误)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
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
和坚持动力作用,是灵魂。智育则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提供了物质基础,美
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58.情绪等同于情感(错误)
(1)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情感是人类特
有的心理活动,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2)情绪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引起,具有情景性,易变形,情感较为复杂具有
稳定性,持久性。
(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较为冲动,并伴随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59.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错误)
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死记硬
背。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识记者面对本身就没有意义或者内在联系的材料,
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是也是有必要的,可以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另一种
情况是面对的材料有可能有意义,但是识记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只能先机械识记
后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步理解。所以机械记忆是有用的。
60.课程目标评价模式主张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
果来.(错误)
课程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里克文针对课程目标评价模式提出来的,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评价者不应该
受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
为评价准则。
61。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着班级体的形成。(错
误)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
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基本特
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
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里相容的氛围(5)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单单只是学生集合在一起不能称之为班集体.
62。运动员比赛时,观众约呐喊助威,表现得越好,这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正
确)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时,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
的现象。这属于社会助长现象的案例。
63.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错误)
马斯洛根据需要的先后和强弱程度将需要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位于底层的四
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后面三种属于成长需要。
6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了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错误)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部分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
识和评价,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是个体品德的基础。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
体验。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辨
别善恶美丑,属于品德认识,而非品德情感。
65.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老师,不是专家.(正确)
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因而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
是教师,其他人可以参与开发校本课程,但是不能取代教师的工作。国家课程和
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通常是专家,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必须是教师,不能是专
家。否则校本课程很难真正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事实上,依靠少数专家为一
所一所具体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
66.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正确)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影响叫大,主要表现为,运
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相
关,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晶体智力随年龄上升而增高。
67.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联结尝试说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错误)
联结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他们是两种不同
的方式,不过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反复的
尝试错误,而对于较为复杂,创造性的问题,大多要经过尝试错误才能产生顿悟。
68。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错误)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生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思
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
是片面的。
69.讲授法可以是注入法也可以是启发法(正确)
注入法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法,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
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是个传递者,学生能够则只是一
个记忆器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学习。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就看教师
是否积极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注入法简单给学生灌输知识,启发法启发学生思
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70.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正确)
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是刺激泛化。如果机体只对条件刺
激做出反应,对其他相似条件不做出反应,则是刺激分化。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
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两者互补。
71。小明一天上网四小时,患有网络成瘾症.(错误)
上网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但是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武断的规定
上网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就算网络成瘾。如果上网侵占了个体正常工作时间,和休
息时间,并且为家人,朋友同事所显见,则在多数情况下上网时间就被看成一个
重要标准。此外,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还包括,网上行为,个体心理行为指标等。
7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正确)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学科课程理论为基础的,强调学科的结构的重要性,主张
课程要分科设置,活动课程理论则是主张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
力,以活动为中心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73.运用复式教学时,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较弱.(错误)
复式教学是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
在一节课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活动,复式教学组织策略运用的
好往往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较强。
7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错误)
随着中小学心理问题的日益加重,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迫切而且重要,学校心心
辅导也日益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拓宽和加深了学校,班级的
活动领域,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5.勤能补拙说明性格对能力有补偿作用。(正确)
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补偿能力的缺陷,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
76。杜威强调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否认教材的逻辑顺序。(错
误)杜威并没有否认教材的逻辑顺序,但是他更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他主
张课程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
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水平。
77。过度重视教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了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是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拔高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可以
通过教育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性作用.
78。从抑制不良行为角度来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错误)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惩罚是有必要的,适当的惩罚有利于
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可以通过适当批评,不允许参加娱乐性活动等方式减
少不良行为发生.
79。高原现象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经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限。(错误)
在学生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的阶段,往往出现暂停进步的停顿现
象,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并不是不能再进步,只要突破这关,学习者获得
的将是巨大的财富,而且往往创造性的成果往往在高原期之后。
80.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对立的,二者不可转化。(错误)
隐性课程是伴随显性课程而产生的,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可
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为课程主体意识而
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显性课程便专化为隐性课程。二者是互动互补的,并不是
对立关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1。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正确)
更新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20世
纪80年代的课改重点是课程内容,现阶段在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
力放在了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
82.过度学习越多越好。(错误)
过度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学习50%时,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
习效果越好,超过150%时,不但效果不递增,还会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83。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
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错误)
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结果也对学习动机产生反作用.学习知识越多,
学习成就的取得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
对于没有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没有必
要推迟学习活动,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让他们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体
验,激发学习动机.
84.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正确)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
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85。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
学.(错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自学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
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外一种是学生在教学之外的独立自
学,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86。成绩目标对学习只有消极影响。(错误)
成绩目标对学习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影响。成绩目标有利于促进学习策
略的提高,提高动机水平等。
87。只有差生后进生才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错误)
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而言,除了后进生和差生
有问题行为之外,优秀学生有时也会发生问题行为。
88.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正确)
德育方法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
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是
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8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正确)
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是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
念,更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内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
制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的实现,就会渐渐达到培养目标,最后实现教育
目的。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90.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错误)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后学习材料进行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面学习
的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两者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
会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
91.一个概念内涵越丰富,外延就越多。(错误)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内涵代表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
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拥有的外延就越丰富。
9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具有质的规定性,但是不意味着教育完全独立
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
规模,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完全独立发展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9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错误)
掌握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
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
智力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
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94。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错误)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而接
受学习是教师把学习内容当成定论教授给学生,接受学习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
也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在于新旧知识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95.根据柯尔伯格理论道德发展的阶段是固定性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相
同的发展水平。(错误)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但是
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相同年龄段的人并不一定都能达到相同的发
展水平。比如很少有人都能达到普遍伦理阶段。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1:1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5876124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学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学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