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人

更新时间:2023-03-05 10:12:41 阅读: 评论:0

寓言成语有哪些-软件产业

完整的人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高端局常用英雄)

第35卷第8期

Vo1.35 No.8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5年8月20日

Aug.2O 2015

doi:10.39696.issn.1008-9640.2015.08.006

塑造“完整的人"

一一席勒美育思想探析

谢蕊竹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 要:席勒的美育思想奠定了现代美育体系的基础。席勒意识到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将审美教育提升到

人生美学的高度,其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通过对社会现状和人性发展态势的分析,

席勒把审美游戏视为完整人性的构建之要,这一观点作为席勒美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重大,使人从感性

与理性的分立中得以重新整合,在审美的国度中获取自由,实现平等。

关键词:席勒;审关教育;游戏;完整的人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08.0011.02

席勒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

美学的原创性贡献对现代美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在被工具理性主宰的时代,席勒继承了卢梭等启蒙学

派的思想传统,发展了康德的美学思想理念,将康德

的形式美变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力量。通过对人性

完善和社会改造的重新思考,席勒创作出《审美教育

书简》力图构建自己的审美王国。他主张用审美游

戏的方式改造人性,使人从片面性发展中解脱出来,

摆脱物质上和道德上的强制。席勒看到了理性价值

膨胀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对人性的反思揭示了现代人

的异化问题,并努力为人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

此,哈贝马斯曾评价其《审美教育书简》为“现代性的

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 )。

、席勒美育思想的构建背景

正如席勒在第一封信中所说,《审美教育书简》

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思考,这与人类的幸福生活有紧密

联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给予席勒实现人性解放的

希望。然而,面对反动势力的倾覆以及雅各宾派的专

制恐怖政策,席勒意识到这种暴力革命并没有实现自

由王国的构建。于是,他转向对人性的挖掘,希望审

美道路的铺设能够让人成为完整的人,使社会实现真

正的平等和自由。“为了解决经验中的政治问题,人

们必须通过解决美学问题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

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L2j(…。这也是席勒与同时

代先验唯心论思想家的不同,他是在探讨现实问题的

基础上思考人性的完善,实现人类的理想生活构建。

此外,康德对席勒美学思想的建立也有很大影

响。康德吸取英国经验派和大陆唯理派中合理的东

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批判哲学体系。在对审美判断

力进行分析时,康德阐述审美判断的本质特性,认为

“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

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因此,审美是

无功利性的、自由的。这给席勒构建审美王国以启

迪,如何在价值理【生被高举的时代中完善完满的人性

成为席勒美学的重要内容。

席勒认为,国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对个人完整

性的发展是无效的。因为按照理性法则建立起来的

国家就像一个“精巧的钟表机构”【2 J(P14),而弱小单

薄的个体“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

上,人自己也就把自己培养成了碎片”_2 J(P14)。这

对国家的构建产生了质疑,认为国家没有使人享受

到其发展的成果,反而禁锢了人的天性并将之分裂

成碎片。身份等级的划分和职业的规定对现代人

性造成了创伤,“人性变成了职业和知识的一种印

迹”_2 J(1'15)。为了使各个阶层人的功能得到最大发

挥,国家将职务当作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人成为

了国家机器上的小碎片,在职业中耗尽了所有气力。

在这种以工具理性为宗的时代洪流中,科学的力量不

断壮大和扩张,而艺术精神变得失去价值意义,其界

限也在不断缩小。人在这样的目的下丧失精神力量

的协调,自身的完整性也被忽视。这就是席勒力图为

审美的世界创造一部法典的原因。

二、审美游戏对完整人的塑造

席勒敏锐地意识到在以实用观念建构的国家中,

无法发展完整的人性。因此,作为时代精神产物之一

的艺术,若与时代精神同流合污,会让人陷入泥淖之

中。面对美和艺术的缺席,席勒主张用“创造的冷静

和伟大的耐心”来创造美。通过美引导人们走出迷

途,恢复人的完整性,使人走向自由。而美怎样实现

人的完整性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席勒

收稿日期:2015—08—05

作者简介:谢蕊竹(199O一),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对人性的理解。

席勒论述美建立在对人性的阐释基础上。席勒

先将人性抽象化为“人格”和“状态”。“人格必定

是它自己的基础,因为固定不变的东西不可能从不断

变化的东西之中流淌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对人格有

一个绝对的、以其自身为根据的存在观念,这个观念

就是自由。状态必定有一个基础;因为它不是通过人

格而存在,因而不是绝对的,所以它必须在发生着,

那么,我们对状态就得有一个一切依附性存在的条件

或者生成的条件,即时间”E2](P33)。简言之,“人格”

是固定不变的,其存在的基础是“自由”,而与之相对

的变化‘‘状态”,则以“时间”为存在条件,由此产生‘感

性本性”和“理眭本性”两个基本法则。在这样的作用

下,人们受到“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驱使。“感

性冲动”要求有变化,来自人的感性本性;“形式冲动”

要求在变化中保持“人格”,来自于人的理陛本性。席

勒认为,“这两种倾向的确是相互矛盾的,但它们并不

在同一客体中相互矛盾”E2](P38)。因此,产生了调和

二者的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它从抽象的人

性观念上证明只有美才能使人达到审美的人的形态,

揭示了美的本质,论证了美和艺术的特征。

正是因为“游戏冲动”的产生,才使人有了艺术

创作的冲动。康德在论述艺术和手工艺术的区别时,

认为手工艺术是“雇佣的艺术”,只是因为人被取得

的报酬所吸引而不得不做的一种劳动,而艺术则是一

种游戏,是自由无功利的。席勒对美和艺术的看法以

康德为基准,是其观念的继承发展。他认为,“游戏

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括来表示,可以叫做活

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

总而言之,用以表示在最广的意义上称为美的那种东

西” J【 ’。席勒所谓的“活的对象”就是指对象

的形式在人的感觉中存活,而这样的生命是在人的理

性认知中获得形式的“形象”,是一种“感性冲动”和

“形式冲动”相统一的“形象”。因此,不难看出美

是游戏的对象,是统一人的天性的自由活动,所以美

和人性是共生的。

而通过美塑造完整人性的途径就是游戏。“美存在

着,因为美给人规定了绝对的形式性与绝对的实在性

这双重法则。因此,理性又做出了裁决:人应该同美

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 2 J( ’。

人在游戏时才是完整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也

只有在游戏中。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它使人摆脱“感

性冲动”中肉体对人的强制,也使人不会受到“形式

冲动”中道德观念的约束,让感性与理性得到和谐统

,让人成为以自由为本的完整的人。

除此以外,在论述人的发展阶段时,席勒再次提

到游戏对人发展完整人性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外

观”的阐述,论证了美的本质性特征。席勒将人或者

整个族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状态、审美状态

・l2・

和道德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只是受其支配;在审

美状态下,人摆脱了这种受动性,而在道德状态下,

人可以支配意志。只有拥有审美心境,才能使人摆脱

限制,成为自由的人。只有外观才能让人从自然状态

的奴役生活中解脱,是“人性的真正扩展和走向文化

的决定性步骤”_2 J(船 。因为当人们对外观感兴趣

而对实在感到冷漠时,象征着人从野蛮人向人性的过

渡,即外观使人类关注到物质需求之外的、纯形式的

东西。人对外观的欣赏是人把艺术创作当作快乐的

源泉,在审美外观中进行审美游戏,享受着超功利性

的游戏自由,使人向审美的王国迈进。

三、最高理想的实现——自由王国的构想

通过对审美外观的诠释,席勒论证了人只有在游

戏中才能成为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只有在游戏中才

产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然王国通过审美游戏发展

为理想王国。席勒在最后一封信中对自由王国有这样

的描述:“在力量的可怕王国的中间以及在法则的神

圣王国的中间,审美创造冲动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第三

个王国,即游戏和外观的快乐的王国”E21 。在这

样一个王国中,人们摆脱了一些强制性的东西,美的

外观让人们自觉放弃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欲望,用感官

间的相互吸引使精神笼罩美的柔和面纱。这样在审美

王国里,“一切东西——甚至供使用的工具,都是自由

的公民,他同最高贵者具有同样的权利”E J(m7’。

而这样的审美王国该如何构建?又怎样才能在审

美王国中塑造完整的人性,成为审美的人呢?解决这

一问题,需要基于席勒对美和人性的讨论。席勒认

为,美可以让人按照自己的本性,成为自己所应该成

为的样子,让人回到某种无限,这是美对“人性的馈

赠” ¨ 。只有通过审美,人才能从感受的受动

性中挣脱出来,拥有思维意志的主动性。而人在感

性受动阶段的心灵受到感性限制,只有审美才能让人

从这种限制中解脱,重新获得已经丧失的可规定性,

给“感性的人提供一种纯粹的形式”Ez](e71 ,让人的

感觉界限被打破,从自然的人发展成为精神的人,从

自然状态过渡到道德状态。这再次论证了“感性的人

要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

没有其他途径”-2](r,71’。审美是完善人性的唯一途

径,也是构建自由王国的唯一出路。

虽然席勒的思想有理想化的时代局限陛,但其关注

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异化问题,揭示人类的生存危机,这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其深远意义,其思

想光芒也将在现代隆美育思想体系中永恒绽放。

参考文献

[1]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

京:译林出版社,2014.

[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陆水东)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0:1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236012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的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的人.pdf

上一篇:研究生妈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完整的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