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礼

更新时间:2023-03-05 10:12:29 阅读: 评论:0

胃溃疡吃什么好-如何做酸辣粉

立于礼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台式机内存)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全)课本论语选论诗礼乐1

论诗礼乐

(一)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兴于诗○1,立于礼○2,成于乐○3。”─泰伯第八‧八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全)课本论语选论诗礼乐2

○1兴于诗:读诗可以鼓舞心志,让人兴起向善的品德。

○2立于礼:学礼可以端正行为,懂得立身处世的道理。

○3成于乐:习乐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章旨孔子教导人藉诗、礼、乐以立身成德。

研析本章孔子提出进德修业的三项内容:诗、礼、乐及其作用。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他极肯定诗的纯正无邪,

认为诗可陶冶德行,兴起向善的心念。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他认为人除了要

学习经书典籍外,还要以礼约束自己,才能使人行为合宜,懂得进退应对,所以他说:“不

学礼,无以立!”

孔子曾在齐国欣赏韶乐,竟然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不禁赞叹:“不图为乐

之至于斯也。”(述而)可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境和谐愉悦,所以他说:“成

于乐。”

名言◎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托尔斯泰)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

◎音乐有一种魔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英国‧莎士比亚)

(二)诗可以兴、观、群、怨

子曰:“小子!何莫○1学夫诗?诗可以兴○2,可以观○3,可以群○4,可以怨○5;迩○6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第十七‧九

○1何莫:何不。

○2兴:感发心志。

○3观:考察得失。

○4群:和睦相处。

○5怨:抒发忧怨。

○6迩:近。

章旨孔子告诉弟子学诗的好处。

研析以现代眼光来看,诗经只是一本纯文学典籍,然而在先秦时代,它是一本多功能的

宝典。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晋文公的大臣赵衰说:“诗、书,义之府也。”把诗

经看作是义理的宝库。在各种政治、社交场合引用诗经,是极普遍的事,左传中的人物

引用诗经及其佚诗的多达二百多次。此外,诗经也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生物宝典,

又可以配乐演唱,运用在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上,有娱乐嘉宾的作用。正因为诗经具

广泛的功能,所以孔子将它列为六艺之一,作为施教的科目。

名言◎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英国‧雪莱)

(三)趋庭之教

陈亢问于伯鱼○1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3,鲤趋而过庭○4。曰: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全)课本论语选论诗礼乐3

‘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

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5也。”─季氏第十六‧一三

○1伯鱼:名鲤,孔子之子。

○2异闻:听过特殊的教诲。陈亢怀疑孔子教导伯鱼有异于门人之处。

○3独立:指孔子一人独自站在堂上。

○4趋而过庭:快步从庭前走过去。趋,疾行。过庭,穿过堂前庭院。古代礼节:年幼者经过

长者旁,应当疾走以表示尊敬。

○5远其子:指不偏私厚爱自己的儿子。远,音ㄩㄢˋ。

章旨记伯鱼所受庭训为学诗、学礼,亦见孔子施教之公正无私。

由上二章可见孔子极重视诗、礼、乐的效用。

研析陈亢的提问,是想探知孔子教育儿子的内容。他揣测孔子有所偏私,对儿子的教导

可能有一些“家传祕方”,因此询问伯鱼,而所得答案竟是:“不学诗,无以言!”、“不

学礼,无以立!”陈亢得知后非常高兴,因为他只问一个问题,却有三种收获:知道学

诗与学礼的好处,以及孔子的施教是一视同仁,并未厚爱自己的儿子。后人以“庭训”

作为父教的代词,就是源自于本章。

名言◎你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美国‧爱默生)

事例康熙教子的庭训格言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对诸皇子的教育非

常严谨,常亲自检查督促课业,天未亮即要他们早起背诵古书,还亲自教导他们经史、

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常常到深夜才休息。宫廷将

他告诫儿子的言论编为庭训格言一书,正因他全方位的教育,所以他的儿孙们多数能文

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儿子雍正,功业显赫,见识超人;孙子乾隆,儒

雅倜傥,自号“十全老人”,缔造了清朝康雍干一百三十多年的盛世。

(四)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其斯之谓与○2?”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3。”─学而第一‧一五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指整治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地切磋琢磨,喻进德者

当精益求精。

○2其斯之谓与: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其,表示推测语气,或许。

○3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你一件事,就能悟出其他的道理来。诸,代词,相当于“之”,指子

贡。

章旨此章说明贫与富皆当乐道自修,并可见子贡善于引诗之高明。

研析子贡经商致富却不骄傲,他认为做到“富而无骄”已属难能可贵,因此颇为自得,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全)课本论语选论诗礼乐4

并以此向孔子请益。孔子虽予以肯定,但告诉子贡不可就此满足,应精益求精,做到“贫

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子贡反应敏达,随即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

为喻,体悟老师的勉励之意,而孔子对于子贡善用诗句也大为赞许。从二人精彩的对话,

可以看出师生感情融洽,以及孔子教学的灵活而富启发性。

名言◎在大多数富人当中,财富用于炫耀。(英国‧亚当‧史密斯)

(五)林放问礼之本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2!礼,与其奢○3也,宁俭;丧,与其易○4也,宁戚。”

─八佾第三‧四

○1林放:鲁国人,孔子弟子,事迹不详。

○2大哉问:问得很好,表示赞叹的语气。

○3奢:奢侈,在此指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4易:治,在此指办理丧事时,只重丧礼仪式,而无哀痛之情。

章旨孔子说明礼的根本在于重实质,而非外在形式。

研析林放见当世之人为礼,往往重视繁文缛节,他怀疑礼之本不在此,所以向孔子请教,

孔子对他的提问大为赞赏。孔子指出:过分节俭与过分奢侈,都不合礼;过度哀痛与过

度铺张也同样不合礼。但两者相较,与其形式上奢侈铺张,宁可实质上俭约哀戚。

时下的丧礼,有些人过于重视形式、排场,如五子哭墓、电子花车、做法事大声喧

扰等,其实都已偏离了礼的实质与精神。相信孔子也会对此不以为然。

名言◎不少人过于拘泥于礼仪,反而粗野不文;过于谨守礼仪,而显得繁琐可厌。(法国‧蒙

田)

(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1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2云乎哉?”─阳货第十七‧一一

○1玉帛:瑞玉和丝帛,为古代祭祀或会盟时,所用的贵重礼物。

○2钟鼓:古代诸侯朝聘、会盟或民间祭祀典礼中,奏乐时所用的乐器。

章旨孔子慨叹世人行礼奏乐徒具形式,而不明礼乐的根本在恭敬与和谐。

研析周代的文化在礼乐,礼的根本精神在于恭敬,乐的根本精神在于和谐,而玉帛与钟

鼓只是传达礼乐的媒介。到了春秋时代,一般人只注意到礼乐外在的媒介,而忽略其实

质精神,所以孔子有此感叹,他认为如果礼乐只是在形式上力求奢侈、完备,却没有真

诚的心意,那就是舍本逐末、徒具形式。

名言◎音乐是直接与人的心情交谈的艺术。(日本‧池田大作)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礼的运用,以达到和谐为最可贵。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译人如果没有仁心,那么礼又有什么用呢?人如果没有仁心,乐又有什么用呢?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全)课本论语选论诗礼乐5

问题讨论

一、你认为该如何建立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

二、孔子为何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三、孔子认为学诗贵在通达应用,你能否举例加以印证这种说法?

四、你喜欢音乐吗?你觉得音乐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帮助?

五、今日社会风气奢靡,婚丧喜庆铺张浪费的情形,屡见不鲜,请提出你的看法。

六、在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你认为该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落实礼乐教化?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0:1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234912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于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于礼.pdf

上一篇:三张照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立于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