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5 10:02:47 阅读: 评论:0

新生儿祝福-什么样的蜂蜜好

教学方案设计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连云港海鲜)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

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

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欢迎

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继续独立识字的习惯和根据上下文识字的方法;

2、培养同学阅读时读出自身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

感受阅读的乐趣;

3、感受少年儿童的生机勃勃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感受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快乐的节日》歌曲《快乐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歌曲《快乐的节日》。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名叫什么?对,快乐的节日。(师板书课题)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全

班齐读)

师: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同学

回答)

师: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身的节日呢?(同学回答)

对,“六月一日”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大家都会以快

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

乐的节日,好吗?请翻开语文书107页。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朋友们,这首歌词写得可美了,你们愿意自身读读吗?老师

请大家大声的借助拼音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拼几遍,再把生

字词圈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好吗?(生自由读文,认识生字)

2、检查认识生字情况。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

自身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同学观察说说自身的发现。

(可以说说读音也可以说说偏旁)

4、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身的识字水平,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读

的非常

准确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来凑热闹了,

你听!

2、教师点击课件,出现丁丁配乐范读课文的画面和声音:

师:丁丁读的是什么呀?(同学回答)丁丁读的怎么样?(同学

回答)

师:对,因为丁丁带着自身的感情去读了,我们读书不但要声音

洪亮,读流利而且还应该带着自身的感情去读,这样才干读好。你想

不想读好呢?下面,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在小组内练一练。一

会儿,咱们竞赛,看谁是今天的读书小能手!

3、同学自由读课文。

4、读书竞赛。谁想争当第一个读书小能手?

师:你最喜欢的哪一小节。(同学回答)

师:好,请读吧。(同学读书)

师:你觉得读的怎么样?(同学自评)想不想听听他人的评价?

(同学互评)师: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想读的就跟

你的同桌合作读吧!看你和同桌到底谁是读书能手!

5、教师评价:我觉得同学们都是读书小能手!刚才,我们读了自

身喜欢的小节。

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我们喜欢的小节。怎样学呢?请看我们的

学习小助手的建议:(课件出示学习建议:在小组内⑴你能大声的、

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小节吗?相信你!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一

试)

6、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7、汇报自学情况(根据同学的汇报情况出示相关的课件内容):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回答)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同学举手)还有补充吗?好,

既然喜欢,一定能读好。请你们再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好,请起立)

还有喜欢其他小节的同学吗?(指名同学说)

8、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扮演读、全班齐读等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师:小朋友们,刚才咱们美美地读了课文,大家感到快乐吗?为

了奖励大家这节课的精彩表示,老师想教大家唱这首歌,你们愿意吗?

好,请听!出示多媒体课件:歌曲《快乐的节日》。

1、同学听歌。

2、好听吗,你想唱吗?来,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你可以一边

听一边小声跟唱。

3、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的。生齐

唱《快乐的节日》

4、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同学回答:可

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扮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那好,

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

节日吧!可以画,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同学在小组内自由活

动)

四、情感升华

师:能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玩,老师真高兴。你们有没有想过是

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同学回答)

师: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

祖国妈妈的培养、保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我们怎样报答祖国妈妈呢?请你对着我们的祖国的说说你的心

里话。(同学畅谈理想)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谈出了自身的理想,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自主作业(略)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精美图片,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

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位于镜泊湖……

二、整体感知

1、展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

3、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确: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

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

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

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

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

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

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精读赏析

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

助?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

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

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⑵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⑶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

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

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

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

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

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

⑵“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参P146

⑶“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

教参P146

⑷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

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

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

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

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

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

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

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

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

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

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

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

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

吗?

四、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

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

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

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

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

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

的豪迈宣言!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活动意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端午节又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之

一。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洋节日,而冷淡了传统节日的今天,在看

到有报道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报“世遗”的今天,在有一次我问学

生清明节是哪一天学生却答不上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有必要

对端午节这个主题展开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

历、习俗等,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了解

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的习俗、文化。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

作精神,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4、了解粽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学会其中的一种制造方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个文

明的古国。下面欣赏一段画面,想一想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学生

观看过春节的录象)师:刚才这个画面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生:

过年、过春节。师:不错,这是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春节。那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各是什么时间?生:八月

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三十除夕、五月初五端午节、四

月五日清明、正月十五元宵节。(注:要分清是农历还是阳历)师:

每个传统节日你家是怎么过的呢?吃些什么呢?生:春节串门走亲戚、

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师:在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国传统

的什么节?生:端午节。师:那么大家对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等又了

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端午时节话端午。

二、反馈收集、采访的情况

师:上次老师让你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在自

己制定的表格中,不知同学们完成的怎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吧!

1、学生汇报交流:

(1)端午节习俗组汇报。

a、采药。

b、沐兰汤。

c、饮蒲酒、

d、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e、采茶、制凉茶。

f、挂艾草、菖蒲、榕枝。

g、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

“躲午”,亦称“躲端五”。

h、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

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

i、另外我们当地习俗有门口挂艾草、屋内放置烧着的凉茶火盆,

用以躯蚊。采好凉菜以备盛夏饮用、吃螺丝、早晨给家中的小孩煮平

安蛋。

(2)端午节由来别称组汇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

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

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

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

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

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

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

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

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

节等等。

(3)端午节传说组汇报。

a、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

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

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

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

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

史教育》。

d、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e、夏至。

f、纪念女诗人秋瑾。

(4)端午节饮食组汇报。

①吃粽子。本地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

白粽子(既碱粽),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肉粽,馅心以小枣、果

脯肉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绿豆红豆都可。

②饮菖酒、雄黄酒、朱砂酒。

(5)端午节庆祝活动组汇报。

①划龙舟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

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

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

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②打马球。

③斗草之戏。

④射箭。

(6)端午节诗词组汇报。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端午节对联组汇报。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8)端午节佩饰组汇报。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

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

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豆娘,旧时端

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

作装饰品。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

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

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可打乱顺序,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相应的视频资料)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知

识,那么能告诉老师这些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生:上网、看电视、

看书、看报、问别人。师:的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看大

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本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啊。

三、动手操作:

包粽子

师:是啊!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可是我们有的亲人(父母在

外打工),儿时伙伴身在异乡读书,还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与亲人团圆过端午,那就让我们一起用一种独

特的方式——包粽子来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同胞好吗?

1、让一学生介绍必备材料:粽叶、绳子(如棕条、竹条等)、馅

料。

2、师示范包粽子,并强调注意事项。

3、师生共同包粽子,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作品展示。

5、课堂延伸。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手捧着带着浓浓粽香的粽

子,你想把粽子送给谁呢?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述。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徜徉在飘着浓浓粽香的中国传统节端午节中,

通过大家的汇报交流,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可谓

是满载而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作为炎黄子孙应该

牢记民族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希望大家过

个愉快、祥和、有意义的节日,也希望大家过好每个中国节。

作业(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把这次活动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出一份有关端午节内容的手抄报。

3、把这次活动掌握的知识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附:

1、板书: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

月初五)、

七夕、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处九)

2、表格:

收集调查采访表

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1、端午节的习俗组: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

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2、端午节的传说组:与之相关的传说??

3、端午节的食俗组: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

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

否受人欢迎?

4、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组: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

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怎样?表现出什么

5、端午节的由来组: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

6、端午节的庆祝活动组: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

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7、端午节的佩饰组: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

8、端午节的对联组:有哪些相关的对联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环节一:读课题。

师:(看板书),请大家恭恭敬敬地读课文题目,不错,去掉深

字,再读;

师:再加上深字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1:真挚的爱。

生2:事例中反映的感情深。

师:带着感情,再次读题目

师:面对着深字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慈母情深?

生2:感情有多深?

生3:为什么用深?

解析:变换方式四次读课题,紧紧抓住深字做文章,实际上是为

学习课文定调,让学生在进入文本之前初步感受慈母情深。

教学环节二:预习检测,找到教学突破口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做一张练习(课前已发),填空。

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的一双的眼睛,出示正确答案,学生校

对,马上修改。

请一生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非常棒,这里面有一个怪字,对是龟字,齐读。刚才这

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

师:谁见过龟裂的手?

生:奶奶的手。

师:有一个字写起来特别繁,我数过整整23笔。对,是攥字。请

大家拿起手,用食指书写。

师:记住的同学请把手攥紧。再次齐读这段话。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1:想哭。

生2:伤心。

师:不对啊?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我应该怎么样呀?(学生答

高兴)。而我却鼻子一酸,

让学生读再读再次读。问:为什么呀?

解析:

1、预习是课前的事,检测在课堂上进行会更有效;

2、每个年段在教学中都不能忘了当堂识字、写字的教学;

3、鼻子一酸无疑是这堂课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突破口,课堂

找到了突破口,就找到教学的方向,找准了方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一切手段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

教学环节三:默读、找句子。

让学生打开课文,静静默读,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用笔划下

来。(教师巡回观察,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师:划出一处、两处、三处及其以上的同学分别举手。

师:刚才我发现一位同学和我们大家不太一样的,请XX来读你划

的那句。

解析:学生在课堂上有静心默读,圈点批注,用心思考的时间,

动静结合的课堂。

教学环节四:品词品句、咬文嚼字。

(一)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读。

2、哪个词是重点?

3、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

4、想想应该怎么读?

师:震耳欲聋你会怎么想?(难受;烦躁;一刻读停不下来)把

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

师:你们一刻都停不下来,而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

出依据?

生: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喊母亲;

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

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继续找。

生回答: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的问;旁边的喊;塞

在,大声的说。共6个地方提醒我们这噪音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师:我进去了,噪声没有停止过,再次读:七八十台缝纫

而这只是今天这一刻,

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去年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读:七八十台缝纫

设想:明年、后年、再后年,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

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孩子们,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回有什么滋味?

生:难受;心酸;感动

师:这是一份酸楚的感动。这么多的感受,我的鼻子怎么不会一

酸?

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些句子能少吗?这大声喊能少吗?这就叫

语文意识。

解析: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感受母亲的艰辛,母亲在震耳欲聋

的环境中工作,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

2、引导学生在品读这句话时,老师对母亲工作的情景进行还原,

设想母亲昨天,明天,去年,明年,后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学生

如身临其境,此情此景,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这种造境手法的

巧妙运用,让学生有了现场感,再加上老师通过语言的魅力深情地对

气氛进行渲染,多个来回的带读,学生对母亲生活的艰辛的感受便水

到渠成。

师:还有那些地方,那些文字让我鼻子一酸?

(二)生回答,(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

的母亲

师: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1:里面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生2: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

师:那正常怎么说?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

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师:对比着读,比较两句,第一句有什么感觉?

生:强调;感情深;奇怪(表扬,有一双慧眼)。

解析:

1、教师善于深度挖掘教材,对语言极度敏感,才能捕捉到这种独

特的写法;

2、通过比照阅读,通过这组慢镜头,让母亲的影像在孩子们的头

脑中清晰起来,让母亲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高大起来。

师: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让学生读慢读。

师:作者这么慢是让你们仔仔细细的看看母亲的脸。

让学生闭上眼睛,师感情朗读(背的部分),问:你们看到了什

么?

生:一个瘦弱的背,疲惫的背,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的背。

师: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

生:挺拔的;健康的

师:闭上眼睛,继续看,(教师读脸的部分)睁开眼,你们看到

母亲怎么样的脸?

生:布满汗珠的脸;疲惫不堪的脸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母亲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的脸应

该是怎么样的?

生:光彩照人;光洁鲜亮

师:闭上眼睛,(师读眼睛部分),孩子门,你们看到了目前怎

么样的眼?

生:无情的眼;充满血丝的眼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印象中母亲的眼,我母亲的眼应该是?

生:炯炯有神;水灵灵

师:然而这样的脸,这样的背,这样的眼我再也没有看到了,却

看到了,读(这段话)(先师读我的母亲,生读其他;再调换,生读

我的母亲,)

师:作为儿子,不禁要问:母亲呀,你那挺拔的背,炯炯有神的

眼,光彩照人的脸到哪里去了?

生1:被繁忙的工作夺去了。

生2:被我们吃掉了。

师:看到母亲这样,你作为儿子,怎么能不鼻子一酸?再读。

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个句子能少吗?这就是语文意识。

解析:老师再次采用造境的手法,把文字通过想象还原成画面,

并将记忆中的母亲形象与现实中母亲的形象进行比对,作为儿子的我,

看到现在为生活操劳,为生活奔波,为儿子着想的母亲,怎能不鼻子

一酸?短短的一句话,通过老师巧妙的处理,变得有了味道,变得有

了温度,慈母形象在老师巧妙的处理中得到了凸显。

师:还有哪里,令我鼻子一酸?

(三)生答(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有弯

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慢镜头,现在我们来用快镜头。请一位同学

来读。

师:好,很好,一口气读完了,为什么呀?

生:因为母亲工作很忙碌。

师:所以我们要用快镜头来读,齐读再请一生读。

师:这里用了四个立刻,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

生:母亲工作节奏快。

师:再读,体会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气势?

生1:抓住一切时间工作,挣钱!

生2:一个比一个重复,一个比一个感情更深!

师:着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什么不伸懒腰?

不喘气?不休息?

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师: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工作?请大家

带着感情齐读!

为了表达母亲的辛劳,这句话(慈母情深)能少吗?这就叫语文

意识。

读,师生配合读,学生读刚才的三句话,教师读其他部分。

解析:看看这里读的处理:指名读齐读指名读抓关键词立刻读带

着感情读师生配合读,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目的,都有针对性,而且

层层深入,步步走高,这就是课堂的梯度上升。

师:母亲是那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的挣钱,而当我向母亲要钱

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怎么做?

(四)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字最重要?对是塞母亲是怎么样的塞?

生1:迫不及待的塞,

师:用上去读迫不及待的塞,

生2:毫不犹豫的塞。

师:用上去读毫不犹豫的塞,

生3:不假思索的塞。

师:用上去读不假思索的塞,

师:是啊,母亲是想让我多看书。

师:带上刚才的感觉在来读这个句子。

师:这哪里是钱呀,是

生:是爱

生:是希望

生:是心血

生:是汗水

生:是劳累

生:是生命

生:是情

解析:对于一个塞的品味,竟如此深入,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塞

变得变得内涵丰富起来,让塞变得情感丰富起来,塞或许只是母亲当

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蕴含着慈母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厚谊。

教学环节五:拓展写话。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孩子们,这就是我

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

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者母亲

的博大情深。

我会在心里一遍一遍对母亲说:(请大家把想说的写下来,可以

是懂事、决心、自责、忏悔)

要求:至少用到四个母亲这个词。

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品读交流。

教师总结谈话:作者笔下的母亲是这样的,我的母亲,我们的母

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

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慢面,那是慈母的情!我们在《懂你》的歌

声中结束。下课!

学生起立,站着看着出示的母亲的图片,听完了这首歌。久久没

有离去。

解析:整堂课由读题感知巧妙引入品词品句拓展写话,动静结合,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慈母的形象也随之逐渐清晰起来,高大起来,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只是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更受到了情

感的熏陶与洗礼,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

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

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

刮”

2、准备教学课件。

3、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

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

“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

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

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

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

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

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抽出____长出____

积雪汇成____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散步俯下____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

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

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

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

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

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

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

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各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

“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

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

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

要长且直。

五、回归整体,表达感受,总结点题。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挡献刮

春夏秋冬

季节→树木→其他景物

教学设计方案篇6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林冲棒打洪教头(结果)。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

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

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你正在浏览《老百晓

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

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

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

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

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自以为是

忍让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骄傲

教学设计方案篇7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

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

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

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

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

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

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

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

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

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

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

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

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

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教学设计方案篇8

一、教材简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

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

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

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

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

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

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

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

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

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

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

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

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六、设计理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

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

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

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

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

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

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

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

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

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

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

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

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

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

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

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课文内容: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

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

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

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

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

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

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

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0:0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1767124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方案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方案设计.pdf

上一篇:含雨字的成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