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hòu)撮录(cuō)衙役(yá)宛然(wǎn)
B.青面獠牙(liáo)鬼鬼祟祟(suì)食肉寝皮(qǐn)面面相觑(qù)
C.牵掣(chè)痨病(lào)椽子(chuán)接洽(qià)
D.刽子手(kuài)簿子(bò)劝勉(miǎn)佃户(dià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___________了。
(2)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_________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3)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___________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4)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___________。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
瞒得我过。
A.妥当宛然吟吟接洽B.停当宛然呵呵接洽
C.妥当宛然吟吟接触D.妥当宛然哈哈接洽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B.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C.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D.“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4.对原文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作者在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了“鲁迅”的笔名。
B.《狂人日记》的主旨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
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
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D.《狂人日记》中“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为:因为“仁义道德”才“吃人”。
5.对于《狂人日记》中人物形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哥展现的是一个权威、严厉,偶尔露出一点儿和蔼、假慈祥,一旦被触及痛处又尴尬窘
迫、恼羞成怒的传统中国家长的形象。
B.“陈老五”,虽然没有性格与面孔,但仍然是一个吃人的帮凶。
C.赵贵翁和他的狗,是最坏的,天生就有吃人的本性。他们是旧有的顽固势力的代表。
D.“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
子娘被债主逼死的”,是指在封建统治和压迫下不觉醒的劳苦大众。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是吃人的人。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说过可以“易子而食”;
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
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
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
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
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
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
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
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
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
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
“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
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
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6.文中空白处该填的词语是()
A.假如虽然毫不亲口B.假使仍然并不亲口
C.假使居然并不亲自D.假使仍然毫不亲口
7.画线的语句真实用意是()
A.表明狂人精神真正存在病理上的问题,思维混乱。
B.表明狂人故意这样说,证明医生也是吃人的人。
C.有意表明狂人的思维混乱、不清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D.狂人原先记得,只是一时忘记了。
8.“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真正的指的是谁()
A.赵家的狗B.赵贵翁C.大哥D.一切吃人者
9.对“祸祟”“自戕”“呜呜咽咽”“嚼烂”四个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òsuìzìqiāng
wūwūyèyèjuélàn
òsuìzìqiāng
wūwūyànyànjuélàn
òchóngzìqiāng
wūwūyànyànjiáolàn
òsuìzìqiāng
wūwūyèyèjiáolàn
10.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本草纲目》上载人肉可以煎吃,以及“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等典故来证明中国的
吃人传统由来已久。
B.赵家的狗、“海乙那”等都是吃人者的帮凶。
C.“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点明在杀人礼教
的惯性之下,亲属沦为凶手而竟不自知,表明了封建礼教的麻痹作用和吃人者的可悲。
D.狂人反对、诅咒吃人,但同时也认为存在着“劝转”吃人者放弃吃人的可能和希望,给了
读者一丝希望和亮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8题。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注,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
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
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
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
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
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
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
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
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
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
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注:金心异指钱玄同,当时《新青年》的编辑委员之一,发表大量文章,成为新文学运动的
闯将。
11.“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中的“他的意思”是()
A.让作者停钞古碑,改做文章。B.让作者做些文章,摆脱寂寞。
C.让作者做些文章,投身革命。D.让作者撰文助《新青年》一臂之力。
12.“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中“我的确信”是指()
A.禁锢于无窗而万难毁坏的铁屋中的人,即将被闷死,不应惊醒他们,使其蒙受临终的苦楚。
B.惊醒禁锢于无窗而难破毁的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不能说决无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C.惊醒禁锢于无窗而难破毁的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不会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D.他们办的《新青年》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他们许是感到寂寞
了。
13.说出下列比喻的含义。
(1)“铁屋子”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睡的人们”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一间铁屋子……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一段
文字的含义是()
A.惊醒熟睡的几个人,就能进而唤醒广大民众,就有捣毁这十分顽固黑暗的社会的希望。
B.揭示了鲁迅当时的苦闷情绪,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鲁迅认为顽固黑暗的社会很难摧毁的,不愿使清醒的几个人经受临终时的痛苦。
D.鲁迅为从熟睡中而死灭的人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们的忧虑。
15.“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A.决不能因为是我认为一定不能出现的想法,就叫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
B.决不能把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理由强加给朋友,命令他放弃可能会有的看法。
C.决不能拿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意见用来说服他,叫他放弃所说的可能会有的意见。
D.决不能用我的看法叫他折服于我的想法。
16.“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属于“十余篇”之列的正确一项是()
A.《社戏》《藤野先生》《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药》。
B.《社戏》《一件小事》《故乡》《藤野先生》《明天》《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风波》《孔乙己》《阿Q正传》《药》。
D.《社戏》《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药》《故乡》《阿Q正传》。
17.“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的意思是()
A.并不是一个急切地不能对自己的言论加以控制的人。
B.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说话心里就不安的人。
C.并不是一个急躁到不能让自己说话的人。
D.并不是一个急躁得不能不说话的人。
18.对画线的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目的。
B.“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实际上是给革命志士以道义
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激励,文字上的呼吁。
C.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激励。
D.主要是对封建统治者黑暗统治不满的呐喊。
参考答案:
1、解析:B项中“獠”读“liǎo”;C项中“痨”读“láo”;D项中“刽”读“guì”。
答案:A
2、解析:B项中“停当”指事情完成,并不代表事情完成好坏;C项中“接触”指刚开始谋
面,还未谋划好;D项中“哈哈”指大笑,如仰天大笑,一般大笑时不会睁眼看人。
答案:A
3、解析:B项,句末的句号应换成感叹号,以表达狂人恍然大悟时的感叹。
答案:B
4、解析:D项,《狂人日记》中的那段出名的话不能被理解成:因为“仁义道德”,才要吃
人;也不能被理解成“仁义道德”本身就是“吃人”。正相反,这段文字必须被理解成:尽
管有“仁义道德”,还是吃了四千年的人;而吃人的时候,正是以“仁义道德”为幌子。
答案:D
5、解析:B项中陈老五虽然屡屡出场,但只是作者的一个道具,是一个中性人,没有任何
实际意义,因此不能认为他是吃人的帮凶。
答案:B
6.解析:A项中“虽然”不表结果,填入不合适;B项中“并不”的强调作用不如“毫不”;
C项中“亲自”多表示动作,而不是语言。
答案:D
7.解析:鲁迅先生在文中故意让狂人忘却《本草纲目》的全称,真正用意是表现本文是狂人
在病中所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答案:C
8.解析:作者的真正的用意是表明一切吃人者像狮子一样凶恶——像野兽一样吃人,所以凶
恶;像兔子一样胆怯——吃人时,也害怕被人吃,所以胆怯;像狐狸一样狡猾——必然找到
冠冕堂皇的吃人理由,才肯下口,显出狡猾。
答案:D
9.解析:A组“嚼”读“jiáo”;B组“咽”读“yè”;C组“祟”读“suì”。
答案:D
10.解析:B项,作者通过“海乙那”这个事例,来说明赵家的狗也吃人这一事实,并非表
明“海乙那”是吃人者帮凶的意思。
答案:B
11.解析:将“我懂得他的意思了”和下文中“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
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表明了金心异是需要鲁
迅向《新青年》撰文,摆脱目前《新青年》“寂寞”的局面。
答案:D
12.解析:根据下文“希望是在于将来”,可以看出并未涉及B、C两项的内容。D项是通过
金心异表达出来的既存事实,不是作者的确信。
答案:A
13.(1)黑暗的旧中国。
(2)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尚未觉醒的愚弱的国民。
(3)在新思想的宣传鼓动下,开始觉醒的人。
14.解析:B项,虽然反映了鲁迅当时苦闷的情绪,虽曾有过犹疑和孤寂,但仍然认为希望
在未来,而不是矛盾;C项,鲁迅虽然认为黑暗社会顽固而强大,但仍然有摧毁的希望;D
项,鲁迅为就死的人感到的是悲哀和心痛,而不是忧虑。
答案:A
15.解析:在这里“折服”的意思不是“叫人信服”,而是“说服”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
思和C项相符。
答案:C
16.解析:《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答案:D
17.解析:将这句话放在本段中理解,不难看出“切迫”的意思是“急切”,“已于言”的意
思是“停止说话”。
答案:B
18.解析:鲁迅固然有对黑暗统治不满。但在此处主要的还是为革命先驱呐喊助威,为唤醒
麻木沉睡的国民灵魂而呐喊,也有为激励自己的呐喊,因此D项不准确。
答案:D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9: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80829124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狂人日记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狂人日记原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