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子兵法》解读
一、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
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
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
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
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
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
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孙子兵法》全书
共十三篇。
第一《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
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
益强。
第三《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
手段使守敌投降。
第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
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
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2
第六《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
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第七《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
先机之利。
第八《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第十《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
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二《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第十三《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
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
响。
二、孙子兵法内涵
《孙子》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从哲
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
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第一个是层次军事战略和战争观,第二个层次军事战术,第三
个层次是治军建军理论。
(一)军事战略与战争观
一是慎战思想
开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3
明确提出,国家的存亡荣辱,人民的死生祸福,无不系于“兵”。,把养
兵用战之事置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要位,要求“兵者”必须做到“安国保
民”。提出“慎战”的思想。在《作战篇》中提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
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
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
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
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
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司马法》也提出“天下虽安,忘战必亡;国虽大,好战必危”。
《火攻篇》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
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国君
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
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
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
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
二是知战思想
有一句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基本是兵家法典,它出自
孙子兵法,阐述了必须知战,然后战。
《谋攻篇》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
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具体这么说的,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
4
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
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
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
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
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
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
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
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
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
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
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
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三是非战思想
作为兵法,并不强调全部用战争解决一切,他反对穷兵黩武,
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提出非战思想,即“不战
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
大的胜利。
《谋攻篇》提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
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
城之法,为不得已。
同时提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
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
5
次之。(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
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
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四是速战思想
孙子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以最短的时
间里边,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
《作战篇》提出:故兵贵胜,不贵久。
同时提出: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
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
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
有也。(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
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
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
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
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
二是趋利思想
孙子兵法中多处提出用兵要趋利避害。要接受战争,不能光想得
利,不想它的害,这是不现实的,《百家讲坛》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
教授总结说“赋智者之虑,比杂余厉害”,就是聪明人的考虑,要把利
与害放在一起,来辩证地对待。
《火攻篇》说:“非利不动”与“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作战篇》提出: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6
(即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的方面,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有利的方面)
(二)军事战术思想
这个思想是孙子所有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分,也是他的
核心。《孙子兵法》说来说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么他实际上就把重
点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讨上,他里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
一是掌握战场主动权。争取战争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这
个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
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虚实篇》提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
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大凡先期到达战
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劳累。所以,善
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
;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
能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计篇》提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
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
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
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
7
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
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
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二是运动作战思想。
《九地篇》末总结: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
及拒。()
《兵势篇》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三是攻守原则
孙子兵法多处提出攻守原则,这对于今天的作战仍具有指导意
义。
《军形篇》提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
全胜也。(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
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
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
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军争篇》提出: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
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
法也。(不仰攻占据高地之敌,不迎击背靠丘陵险阻之敌,不追击伪装打败之敌,不进攻
士气旺盛之敌,不贪吃敌军的诱饵,不阻击撤兵回国的敌军,把敌军包围起来要留一个缺口,
不要过于逼迫已陷于绝境的敌军。)
8
第三个层次:建军思想
是治军的理论,是管理军队和建设军队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
军队是老百姓组成的,这个军队不经过训练,不经过调教没有一定的
纪律,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所以孙子对这
个问题,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治军的方法,
那么这些方法和许多包括用将,将领用什么样的人,包括部队的训练,
包括部队的赏罚,就是说怎么奖励怎么惩罚等等等等很多。他的核心
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物”,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质管
理、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他们形成为谁打仗、为谁作战的一种基
本的思想,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齐之以物”就是要
用严格的军纪军法,谁犯了错误,那坚决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惩罚
一是对统帅的要求。
九变篇提出: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
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
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提出“不武、不怒、不为”的思想。原文:善为
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于做武士的人,不崇尚武
力;善于用兵的人,不怒形于色,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对阵)
二是对部队管理的要求
势篇提出: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石卵
9
者,虚实是也。
对部队的奖赏,在火攻篇提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
曰"费留"。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6:0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67455124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孙子兵法全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孙子兵法全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