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今日美文】☆你造吗?让你拉开与别人距离的,正是你行动的脚步啊☆感
谢天,给了我们一个不“空”的天空!一个没“顶”的天空!☆家,是你的起点,
也是你的终点☆你硬要说,是“病”带给了我们不幸和死亡——你这也是“病”
☆我是蔡志忠,我的人生中从来就没有走过什么崎岖的道路☆再不联系的话,
那些沉睡在通讯录的人都要变成陌生人了☆每个人身上都有疤,但千万别让一时
的伤,成了一生的痛☆假如人生是一场变幻莫测的风景,我们就做一棵点缀的树
☆总会有人让这个庸俗不堪的世界变得高贵并且不同寻常☆做苹果,那就做
一只永不生虫的苹果!一只大大的苹果!☆母爱,是一根永远牵扯不断的线☆
有伟大而善良的心,就能把琐碎的日子砌成澎湃的生命☆所谓快乐的诀窍,其
实就是多看看人生如意的十之一二☆每棵大树都曾是种子,但不是每粒种子都能
长成大树☆一点点地涂染,把人生的每一片枯黯都染成娇艳的花瓣☆能让自
己生机勃勃的唯一动力,就是来自你内心的沸腾☆人生就是排队走,不用着急往
前跑:做永远努力的一个人☆别以为上帝没有给你什么,他只是没有让你坐享其
成☆关于风的哲学:风是在动的空气,空气是不动的风☆有些所谓的“努力”
,其实是毫无意义无价值的生命消耗☆既然没法躲过风雨,那就做一棵迎着暴风
雨歌唱的树☆养一朵雪花,藏一段岁月,暖一份天长,续一份地久☆其实,
我只是想要和你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假如生活是一本书,你就是永远跑不掉
的第一作者☆苹果之香,原来就是从被上帝咬了一口的伤口飘出☆想要什么
就有什么?呵呵,天下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恋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要像妈妈那样照顾妈妈☆昙花一现,成就了昙花
的一生☆云水禅心,清静如莲:放下执着心,你就是解脱的佛☆一路挫折,
一路小结——竹子就是这样刺穿了天空!☆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打开生活之门,
品鉴心灵之花☆谁都是时间的过客,或许放手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一转身,
一拍两散,于是,你的世界从此干净☆如果有一颗不宽恕的心,再大的天空都是
一只笼子☆活在自己的春天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
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
“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
《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
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
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
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
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
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
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
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
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
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
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
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
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
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
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
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
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
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
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
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
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
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
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
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
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
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
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
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
在
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
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
各半。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闻:听到。
[译诗、诗意]
(一)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
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二)
锦城(今四川成都)的弦乐声每日纷纷不断,随江风直上云天,声高传播远。
这些曲子应是天宫(暗示皇宫)才有的,人间哪里能够听得到几次呢?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
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
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
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
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
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
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
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
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
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
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
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
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
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
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
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
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
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
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
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
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
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
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
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
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
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
(《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
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杜诗镜铨》)(崔闽)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5:4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66577124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赠花卿杜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赠花卿杜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