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

更新时间:2023-03-05 01:45:29 阅读: 评论:0

前发生-三亚旅游景点排名

语文学习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镜子风水)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一: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

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

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

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

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

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二: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

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

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

书,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

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

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

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三: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

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

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

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

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

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

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

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

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四、定多读:破

三春,汇九流。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

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

“融汇九流”。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

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四: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

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

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

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运用这些“范

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

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

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五: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

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

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

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

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

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六: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

师“点拨”的道理。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

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

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

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

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

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

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七: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

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

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

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

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

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

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

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

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

的语文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4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5192911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学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学习.pdf

上一篇:医院见习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语文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