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4期 养猪SWINE PRODUCTION 3
养猪、论猪,应该学点逻辑学
粱皓仪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10)
中图分类号:¥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 1)04—0003—03
201 1年春节前后,全国生猪价格进入稳步上升
通道,“五一”节后更是从每周一个价逐渐演变为每
天一个价,时至今日,全国猪价已引起各界人士高度
关注,而社会上或行业内各方人士对猪价变化原因
及养猪业存在问题的阐释则与以往类似,十分耐人
寻味。笔者觉得其中存在若干简单逻辑思维混乱的
误区,不妨在此与读者诸君分享。
1关于解释生猪价格变化的逻辑思维
据政府权威部门公布,至6月初,全国大多数
地区的生猪价格与2010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
60%。而6月初至今不到1个月时间内猪价又涨了
2.0元/千克左右。一时间经济学界的“通胀论”甚嚣
尘上,养猪业界“成本论”再次成为“尽管猪价高,但
依然没赚多少钱”的“合理台阶”。事实上,现时猪饲
料中的主要组分玉米和豆粕,其价格的变动对商品
猪饲料成本的影响权重是有限的。如果商品猪从断
奶时开始至100千克上市这段时间,一次性地每吨
玉米价格涨100元,在正常隋况下,只会导致生猪的
饲料成本每千克增加0.15元左右;如果每吨豆粕涨
收稿日期:2Ol1-06—25收稿,2011-07一Ol修回
作者简介:梁皓仪(1958一),男,广东南海人,高级畜牧师,硕士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研究.
E-maihhyliansO6@126.corn
100元,则只会令每千克饲料成本增加0.06元左右;
如果这两种原料都同时涨价100元,也只会使生猪
饲料成本每千克增加0.2元左右。而每头母猪每年
所耗饲料的原料价差造成的成本增加,分摊到每头
断奶小猪身上仅约5元左右(母猪繁殖性能严重受
挫者可另当别论,但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10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年有代表性的饲料原料
与猪价变化情况(表1),显而易见,与5年前相比,
因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的变化导致猪价成
本升幅约2.20元/千克,而实际上生猪价格的涨幅
却高达12.4元/千克;而与2010年同期相比,仅就
饲料原料价而言,养猪成本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猪
价升幅却达1倍。可见,在此轮猪价变化面前,“通
胀论”与“原料成本论”显然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逻
辑混乱。
表1广东地区不同时期主要饲料原料与生猪价格
注:1.玉米价格为广东当时主要集散地(港口)批发价;2.豆
粕价格为广东当时主要油厂批发价:3.生猪价格为当时广东珠江
三角洲地区代表性价格。
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条件。
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综合目标,村防员办公室应单设,并设疫苗冷
藏室、消毒药品室、器械贮藏室、值班室、休息室;统
一设置工作台,配备小型冰箱、冷藏箱、消毒锅、消毒
喷雾器、办公桌、文件柜等仪器设备和办公用品;统
一悬挂XX(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村动物产地
检疫、报检点和XX乡镇XX村动物防疫室的牌子;统
一建立疫苗管理、免疫档案管理、产地检疫规程等制
度并上墙;实行全日制上班,做到医不过夜、骟不过
三、有检必报、有检必检的服务制度。真正落实五有
(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交通工具、有通讯工具、有
防检疫和冷链设施设备),从而给村防员创造良好的
工作条件。
(4)建立风险规避机制,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的
工作无后顾之忧。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风险很大,一是人畜共
患传染病的风险;二是面对大家畜、简陋养殖环境和
交通运输工具的意外伤害风险;三是防疫员在从事
强制免疫工作中,畜主不予配合,出手伤害的人为风
险;四是动物防疫责任风险。因此,必须逐步完善村
级动物防疫员风险规避机制,给予健康卫生津贴和
工伤保险并交纳养老保险;对动物免疫注射造成的
不良反应和免疫死亡的动物要落实专项补偿经费;
确保村防员免疫注射的质量,避免因操作失当造成
的不良后果,是保证村防员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稳
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重要措施。
(编辑:柳青)
4 养猪SWINE PRODUCTION(4) 2Oll
事实上,猪病肆虐,大部分猪场生产性能严重
低下,再加政策导向而致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致使
可上市健康商品猪大幅减少,养猪生产者投入产出
严重失衡,才是造成生猪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养猪成
本大幅增加的根本原因。因此,简单地说,猪病失控,
导致养猪业损失惨重,再加散养户大量退出,造成一
段时间内生猪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半年来猪价
稳步上升屡创新高的根本原因,而猪价高对消费者
物价指数(CPI)拉升的结果被直接解读为“通胀”的
原因,则是逻辑混乱思维方式“逆理成章”推演出来
的本末倒置的错误结论,也是主流舆论媒体在2008
年对当时猪价屡创历史新高原因解释的原装翻版。
我们一些经济学家,包括某些农业经济专家,已经习
惯了使用现代咨询手段,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
根本不到猪场做点最起码的田间调查,便运用各种
数学模型演算出最权威的数据,并以其主流派专家
的特殊地位行使话语权,把无中生有的结论强加给
社会,非常有效地在社会层面起到掩盖事实、混淆是
非、误导行业误导民众误导政府的功能,把养猪业及
部分养猪人的思维引入一个更为混乱的状态。
5月初,笔者与某省几位地级市行业主管谈及
养猪行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时,这些专家级
领导忧心忡忡地告诉笔者,2010年,当地实际存栏
母猪平均年提供上市商品猪可能不超过10头。不
少母猪饲养量在100~300头规模的猪场什么措施
都用过了,却好几个月几乎没有生产出正常断奶的
健康仔猪。母猪流产、死胎、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
孕的情况相当严重,不少猪场的母猪配种返情率达
30%~40%之多,小猪在哺乳和保育舍阶段死淘率
普遍在15% 20%之间,有些则高达50%或以上。而
据笔者所知,最近大半年来,就全国范围而言,此类
情况并非个案,更为耐人寻味的是不少大型或超大
型养猪企业的情况并不会比中小型猪场好多少,尽
管他们公开的报表并不十分难看。因此,头脑清醒
的养猪业内人士数月前已预测到现时猪价状况,只
不过全国范围内猪病失控造成的恶果远超一般人
预料而已。
2关于猪病判断的逻辑思维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系统中一个局部
元素出现问题,它只会导致系统中某个部分出错;如
果系统中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全局性的系统错误就
不可避免。纵观最近五年来的养猪形势,从“无名高
热”的恐惧,到“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权威判断,以及
短时间内随之推出的强制免疫方案,猪病控制并未
收到预期效果;随后在业界人士大面积观察到接种
“蓝耳病疫苗”的猪群其对应抗体水平与对照猪群的
抗体水平并无任何差异,有关专家们才“终于发现”
“蓝耳病”的免疫接种与体液免疫关系不大,“主要通
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随后各地争相推出的“蓝耳
病”“弱毒苗”似乎可以给养猪人带来一线希望(尽
管疫苗专家们这次同样没有拿出任何令人信服的与
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细胞免疫指标),而大量有目共睹
的事实却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这次专家们可能犯
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这些疫苗不但没有把猪病控制
好,反而会令猪病变得更加复杂。2010年以来某些
地方准常态口蹄疫的存在以及去秋以来产房小猪以
拉稀为表面特征导致大量死亡的情况很难排除与
“蓝耳病”弱毒苗的干系。因为“蓝耳病’’病毒会造成
机体严重的免疫紊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大量
同类案例的其中之一足以令人毛骨悚然:2011年4
月上旬,笔者远程处理四川某400头存栏母猪场的
“绝症”案例:该场从1月26日起,初生小猪“拉稀”
衰竭而死,期间求助了可能找到的各路专家,各种诊
断意见与相关措施五花八门,“各种最好的疫苗及药
物”已用了许多,遗憾的是,直至给笔者电话之前,数
月来几乎没有一头小猪生存下来。从其提供的检测
报告中显示,母猪及初生小猪的猪瘟抗体滴度都很
高(≥1:512),而2周龄和4周龄小猪的猪瘟抗体滴
度却很低(≤1:32)。诊断专家建议尽快补打猪瘟疫
苗。然而,凭笔者的皮毛兽医常识判断,该场很可能
在小猪1周龄前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令小猪猪
瘟抗体(当然还应该包括没有检测或者暂时无法检
测的其它抗体种类)急剧消耗。果不其然,猪场总经
理说,小猪在7日龄时接种了“最好的”进口“蓝耳
苗”!值得庆幸的是,在停掉所有的治疗药物和有害
疫苗后,用笔者提供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方案、并对
某种关键性疫苗接种方案作调整,10天左右以后出
生的小猪再没出现任何拉稀的症状,折腾了好几个
月的猪场终于恢复平静,管理人员终于见到久违的
健康猪群。类似的案例这半年来笔者已处理不少于
50例,无一失误。然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最
前卫的专家在“蓝耳病”故事再没人相信的情况下,
不厌其烦地给养猪人发送信息,宣布在80%的样品
中检出kobu病毒(被吓怕了的业内人士戏称为“恐
怖病毒’,)和博卡病毒,据说宣称检出“恐怖病毒”的
专家却未见治好任何一个猪场。
显然,我们的某些专家往往习惯于看见什么说
什么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觉得现在的实验室手
段很先进,什么都可以检出来,殊不知这却又陷入
了“井底文化”的怪圈。事实上,当下不少判断方法
2011第4期 梁皓仪.养猪、论猪,应该学点逻辑学 5
包括某些实验室手段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果只是片
面地追求“看得见的形”,而不从动物的整体上把
握机体的健康乃至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动物群体
前后生长、生产阶段的相互承传关系,难免会做出
错误的判断及据此施行错误的方案,并造成无法
避免的损失。
以下案例可能值得有不少类似经历的养猪人
深刻反思:5月初,某拥有2 600头存栏母猪的猪场
出现猪群厌食、个别有呕吐,在某生产区连续发生
20多头母猪不规则流产现象,大量哺乳仔猪拉稀,
死淘率大幅上升,个别产房哺乳仔猪死淘率达60%
以上。“蓝耳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蓝耳病”处
于“高度活跃期”。然而该场已停用“蓝耳病”疫苗近
5年,且是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福源康的坚定用户,
这几年从未受过“蓝耳病”困扰,这次“疑似蓝耳病”
是否由2010年新进后备猪所致?令管理人员深感疑
惑与焦虑。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笔者接报并详细了
解发病情况后明确表示与“蓝耳病”无关,而可能是
霉菌毒素中毒的典型案例。随后的饲料检测结果表
明,当时饲喂的饲料检出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
超标2 000多倍!剔除有害因素并采取某些辅助措
施一段时间后(通常需3~5周以上的时间),再无流
产出现;流产后的母猪全部再次发情;未受毒素侵害
的小猪再没出现拉稀现象,一场因玉米质量造成而
与“蓝耳病’ 著无关系的危机就此平息。如果按主流
学派专家的思维方法作“蓝耳病”处理可想而知会带
来多么可怕的后果。
然而,由于毒物中毒的一过性特点(有问题的玉
米用完就没了)很容易给某些猪场造成接种了“蓝耳
苗’,后猪群健康会逐步好转的假象。笔者最近处理的
这两个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对猪病判断时很有必要
对所掌握的证据作简单的逻辑分析后再作结论。
关于中国猪“蓝耳病”疑案,建议读者对其来龙
去脉稍作短暂的回忆:2006年令养猪人束手无策的
“无名高热”经各路专家最后确诊为“高致病性蓝耳
病”,并以惊人的速度研发出相应的疫苗。中国农业
大学主要从事蓝耳病研究的著名专家杨汉春教授曾
撰文指出:虽然目前已有多种(多个毒株、多个生产
厂家)商品化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投
放到养猪生产,但这绝非好事情,不仅对防控该病无
益,反而会加重其疫情的复杂性。滥用和大量使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同一个猪场使用
两种(不同毒株)以上的活疫苗、免疫次数过频、普免
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姑且不谈某些活疫苗的安全
性问题(活疫苗本身的免疫抑制、对母猪的安全性),
这无疑会加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疫
苗毒株间以及疫苗毒株与野毒株间的重组机会,从
而导致新病毒的产生。此外,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
重要疫病(如猪瘟)的疫苗免疫防控效果。(猪业科学
201 1年第1期)。可是,全国各地仍有无数养猪人担
心,如果不接种“蓝耳病”疫苗万一来了“高热病”怎
么办?笔者很难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这么多
人愿意为那个可以认为是无中生有的恐惧付出沉
重的代价?然而,更需养猪人深思的是,多年来国际
上众多独立研究人员已充分证明:“蓝耳病病毒”在
动物体内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功能,而我们中国的
“蓝耳病”专家两年前就已向外宣布已分离出36个
“蓝耳病”毒株;由于“蓝耳病病毒”变异性很强,不
同的新毒株还会不断被发现,难道我们的疫苗专家
要让我们的养猪人接种超过36种“蓝耳苗”才能把
猪养好?
事实上,据笔者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观察到的情
况分析,接种了“蓝耳苗”的猪场发生“高热病”的比
例要远大于不接种“蓝耳苗”的猪场,这可能是“蓝耳
苗”造成猪群免疫紊乱的结果,使猪群对“猪流感”等
病毒感染更为敏感。我们的行业管理人员亦十分清
楚,为数不少的猪场或碍于面子或迫于压力领回去
的强制免疫的疫苗,不愿费力挖坑埋掉的朋友只不
过给垃圾堆增加少许内容而已。因此,不少有社会
责任感的业内人士认为:尽量不含政治因素或商业
企图,真正以科学态度重新评估中国的猪“蓝耳病”
及相关疫苗之时,可能不单是中国养猪业之大幸,亦
是社会管理民主进步之重要标志。
国家统计结果表明,我国2010年的生猪上市
量达6.8亿头,占全球产量的53%以上,且中国历
史上素有“粮猪安天下”之说。因此,如何正确理解、
掌握、控制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不但对参与其中的
数千万人的生计至关重要,更是关系到13亿中国
民众利益的国计民生问题。近年来多位国家领导
人反复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当下在养猪业
强调此层面的政治内涵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
义。然而,猪业科学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参与其中
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井口”,任何以偏概
全的做法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凡事均“透过
现象看本质”,运用简单的思维作符合逻辑的分析,
并以实践结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以红头
文件的公章大小来衡量是非曲直,可能是少走弯路
避免迷失方向的明智选择。因此,养猪、论猪,应该
学点逻辑学。
(编辑:富春妮)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0:1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46257124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养猪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养猪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