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更新时间:2023-03-04 21:49:13 阅读: 评论:0

充电头有几种-阳台推拉门

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骑鹅历险记》)

1

科学家的故事50字

《科学家故事100个》检测题

一、填空。

1、鲁班,原名,他是我国鲁班”的是喻皓。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

产卵的鱼类”是里士多德。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发现的,他还发现了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定

地震的地动仪;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

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

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

7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心

说,建立了日心说;布鲁诺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

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

维萨里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所载药物种;丹麦天

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

验,他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

2

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

11、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

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罗蒙索诺夫是俄

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物质和运动

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

玻璃制造透镜的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成为第一个发现

细菌的人。

13、英国发明家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

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

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

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

为绊脚石。

14、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

用。英国医生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推翻了“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

籍建筑设计师炎。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罗布

泊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18我国现代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中国的莱特。李四

3

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

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倍比定律,并引入

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

形。

二、连线题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X

射线

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维勒发现镭门捷列

夫遗传学奠基人

居里夫妇创立盲字伦琴开创微生物生理学布莱叶

诺贝尔化学元素周期率

三、问答题。

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

形成了什么概念,他在临终前给献身于科学的青年哪几条建

议?(填空并回答)

答:条件反射。建议:1、循序渐进;2、谦虚;3、热情。

2、我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创立了哪些方法

减少了工程数量和缩短了工期?

答:修建中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工程数量;利用竖井

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工期。

3、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人”,他的

4

一生有哪些重要贡献?请列举四条。

答: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的量子概念;统一场论。

4、本书中介绍了100多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事迹,通过

这些故事,你发现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共性?

答:爱国的热忱;勤奋好学,废寝忘食的精神。

篇二:科学家的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发明有1328种,

电灯、电报、电话、复印机、留声机都是他发明的。我给大

家价格“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

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

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

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

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

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

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

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

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

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

5

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

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

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

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

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

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

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

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

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

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

决条件。(转载于:在点网:科学家的故

事50字)

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然而,身体的脆弱磨

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

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

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

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只好辞职养病。但他决心要完成“用

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

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

6

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

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

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

强地工作着,常常是日以继夜,连夜战斗,饿了吃面包,困

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就以旧茶叶箱、旧帽子

盒盖、编织针等代替。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

电信号将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电视机诞生了。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

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

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

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

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

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

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

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

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

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

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7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

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

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

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

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

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

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

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

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

创者、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

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

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

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

衣。

8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

识我了。”

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

霍金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

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小时候的霍金与一般的孩子一样,

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但不是全才。例如,他相当晚才学会阅

读,但他对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别感兴趣,他曾计算过进自家

屋子的各种方法,发现共有11种。

霍金一旦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

力,例如,他可以花整个晚上玩某种复杂的游戏,这也许是

导致霍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还喜欢和擅长设计复杂游

戏,这种创造一个“世界”并赋予它规则的游戏让他感到非常

惬意。

霍金21岁,被诊断患卢伽雷症,霍金患此病的年龄大大

低于大多数病人,因此,人们认为他会更早而不是更晚地死

去,医生曾宣布他只能活两年半。

受此影响,那时,霍金对生活非常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

得做的事情。但是,出院后的霍金有一次梦到自己被处以极

刑,他突然意识到活下去是值得的,如果被缓刑的话,还有

很多事情可以做。从那时起,他开始进行研究,大约18个

月后,皇家学会发表了他的一篇最新引力理论论文。在研究

的道路上经过几十年的跋涉后,终成一代大师,被誉为“当

9

代爱因斯坦”。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扁鹊中国医学家,创立中医

张衡中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地动仪

蔡伦中国发明家,发明纸

华佗中国医学家,发明麻醉药

毕升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印刷术

沈括中国化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

现石油。郭守敬中国天文学家,发明许多天文仪器

袁隆平中国生物学家,发明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

稻之父”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发现第四纪冰川地质,指

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

源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们提出的“不守恒”

理论,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永健美籍华裔科学家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瑞典发明家、社会活动家,发明炸药,创建诺贝

尔奖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

物理学家,提出许多不同学科的理论

阿基米德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提出杠杆定律和浮

力定律爱迪生美国发明家,被喻为发明大王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发现牛顿三定

10

律、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提出正负电理论,美

国开国元勋之一

居里夫人法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推动放射性研

究发展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创建相对论

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近代日心说

布鲁诺意大利天文学家、思想家,发展日心说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被喻为近代物理之

父阿格里科拉德国化学家,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篇三: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一、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

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二、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

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

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三、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

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

11

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

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篇四: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11岁考取容闳所招

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

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

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

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

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

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

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

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

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

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

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

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

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

12

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

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

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

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

(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

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

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

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

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

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

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

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

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

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

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

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

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13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

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

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

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

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

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

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

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

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

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竺可桢长期搜集

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

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

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

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

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

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

等。

中国当代科学家小故事

14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

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

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

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

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

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

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

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

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

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

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

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

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

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

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

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

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

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

卓越功勋。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

15

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

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

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

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

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

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

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

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

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

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

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

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

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

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

“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

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

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

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16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

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

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

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

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

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

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

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

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

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

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

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

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

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

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

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

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

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

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

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

17

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

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

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

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

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

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

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

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

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

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

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

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

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

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10.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

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

18

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

了4钵稻苗,还可以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

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

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

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

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

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590亿

美元相当。

篇五:科学家的小故事(精选)

煮手表的科学家

牛顿有一次想问题,后来感觉饿了,想吃早饭,于是想到

要煮鸡蛋来吃。但煮鸡蛋时还不忘学习,于是过了几分钟后,

掀开锅盖,看到的竟是他的手表在锅里。再一看,鸡蛋怎么

在自己手里!

这体现了一个人何等的专注精神!牛顿无论对学习还是研

究都很专心,也正因为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

度,才造就出来一位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人类解开大自

然之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锲而不舍的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利坚合众国电学

19

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

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

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

(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间。

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

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

《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

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

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爱迪

生被列车员打了一耳光,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

子。这样的挫折,

没有使爱迪生退缩,他依旧执著于发明创造。他发明了电

报、电灯、电话,在物理学史中,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

富。

不一样的王选

〈大师王选〉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

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

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

20

足”。

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

就结束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

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

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名人是过时的人。”这是王选给名人下的定义。“名人要保

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

〈凡人王选〉

北京大学东门对面,方正大厦巍然而立,“这是王选一手

带大的?孩子。”方正集团的一名高层人士说。

2003年,王选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办公室并未

搬出方正集团。

在方正集团内部,能明显感觉到王选身后留下的恢弘事业

和集团上下对他的敬重。

王选助手丛中笑哽咽着说,“他很谦虚,在同学同事面前

都没有架子。”王选很少用汽车,甚至在方正集团给他配备

了汽车后,他也不在家门口坐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方正。

北大教授金东瀚印象中的王选,最爱穿的就是白衬衫和卡

其布的裤子,膝盖那里经常磨得发白。“我们在电视上看到

他穿西服都有些不习惯。”他说,王选去参加外面的活动,

总是随身带着西服,到方正集团里面把西服穿上,活动完了,

21

再脱下来,换上平日装束。

我在采访中多次接触王选,他一点架子也没有,总是一副

谦虚的笑容,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王老师”。他从来不居功、

不诿过,如果继续

炒作,损害的不仅是王选的声誉,也是方正集团乃至整个

北大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声誉。

勤奋学习的陈景润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留校当一名图

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

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

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

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

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

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

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

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

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

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

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作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

22

《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

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

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

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

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

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

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

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

为“痴人”和“怪人”。

神五回收惊心400秒

每个人都深深知道,作为“远望”三号的船员,历史性的时

刻就要来临。

因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经进入绕地球飞行的最后一

圈——第14圈,回家的时候到了,在飞船飞过南大西洋

上空的时候,“远望”三号只有400秒左右的时间,去完成

对飞船的一系列高难度控制动作:“抓住”飞船并稳定跟踪、

发送进站链、第一次调姿、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第二

次调姿、变轨发动机点火、实施飞船制动控制并实时结束制

动。

这是惊心动魄的400秒!!“远望”三号自9月8日驶

出长江,南下太平洋,跨越爪哇海,横穿印度洋,抢渡好望

角,挺进大西洋,全体参试人员与风暴和巨浪战斗了整整38

23

天,30%的船员在晕船呕吐的状态中坚持工作,为的就是

这400秒。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21:4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37753123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家的故事简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家的故事简短.pdf

上一篇:有一种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