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登兖州城楼翻译赏析
《登兖州城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前言】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
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
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
凭高杯古,不免踌躇惆怅。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
式。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
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
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
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
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
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
2
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
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
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
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
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
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
“荒城迥易阴。”徐摛诗:“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
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
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
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
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
《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翻译】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
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
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
3
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
心中十分感慨。
【赏析】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
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
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
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
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
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
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
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
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
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
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
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
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
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
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
4
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
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
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
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
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
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
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
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
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东郡”、“南楼”,“趋庭”、“纵目”,
“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
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
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
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
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
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
“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21:0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35269123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杜甫登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杜甫登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