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涉及到的地理知识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
通。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
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筹备6年,建设9年,港珠澳大桥历时足足15年。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
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它的建成与通车,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了。
1、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有何意义?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
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
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
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特别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创立的完整的大桥工程决策体系,对未来大湾区整体基础设
施建设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2、港珠澳大桥有何特别之处?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
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
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东人工岛好似“蚝贝”
3、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一桥到底不行吗?
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
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
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
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
这就构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东人工岛
4、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
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
管隧道。
世界最大规模钢桥段建造、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两大人工岛的快速成岛等技术创下多
项世界纪录。?
中国首创的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创造了221天完成两岛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
【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
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1-3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3.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B.方便旅客休息??C.抵御地震台风??D.利于桥隧转换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带一路”的发展,必将带来强大的物流和信息流。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
开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全长55公里。桥梁和隧道的转
换通过海底隧道两端的两个人工岛来实现,人工岛由93个重达110吨、50米高的钢圆桶围成,在人工岛
的外缘堆砌许多石块形成斜坡。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到珠海或澳门,由原先的3个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设计图和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鸟瞰图。
(1)列举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推测人工岛外缘堆砌石块的目的。?
(3)指出港珠澳大桥对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3BCD
解析:
1.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A、C都与事实相反;隧
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20:4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33922123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港珠澳大桥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港珠澳大桥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