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永恒》——达利作品赏析
说到喜欢的艺术家,个人还是最喜欢达利,高中的美术课上老师第一次介绍他的
时候就被他个性的小胡子深深吸引.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越发觉得这个艺术家十分
有个性,当然也就开始喜欢上他和他的艺术了。而第一次认识达利就是从他的那幅《记
忆的永恒》开始的。
《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
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
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
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
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
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
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
的结果。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
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
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
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
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
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这是道恩·艾兹
(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Sal
vador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
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
象和行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
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
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
题。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
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
达利1904年5月11日生于加泰罗尼亚,曾就学于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学院,
不过分别在1923年和1926年两度被逐出校门。他曾经专门学习过学院派方法,并
对立体派、未来派等作过尝试探索.1927年他完成了第一幅超现实义油画《蜜比血甜》,
并于1929年夏天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达利称得上是一名天生的超现实义者,
他的绘画是细致逼真与荒诞离奇的奇怪混合体。他声称“我在绘画方面的全部抱负,
就是要以不容反驳的最大程度的精确性,使具体的非理性形象物质化。”为了达到这
一目标,他设计了一种新创作方法,即所谓的“偏执狂批判活动",从而把幻觉形象从潜
意识中诱发出来。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
全然没有视觉逻辑的条理性,因而只会带给人们梦魇之感。过份的透视感和摄影般的
清晰度则对这种梦幻性作了进一步强化.这些作品被达利自称为“手工制作的梦境照
相”。达利深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性心理学影响,他的画中常常使用象
征手法对弗洛依德的观点作出图解。如既似瓶罐又似女人头像的变形,来源于弗洛依
德关于容器象征和女性共同性的观点。弗洛依德曾借着心理分析去观察达利的那双眼
睛,他说:“这双西班牙人的眼睛既真诚又狂热。"
《记忆的永恒》作于1931年,它受到弗洛依德的启迪,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幻世
界。我们看到,清晰的物体无序地散落在画面上。那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尤其令人
过目难忘。无限深远的背景,给人以虚幻冷寂,怅然若失之感。达利的绘画往往是支
璃破碎的,充分展示了无意识的梦幻场景。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偶得的幻觉形象,必
定经过了画家相当的努力;而看似无意识的画面,必定是有意识计划的结果,甚至是
惨淡经营的结果。《记忆的永恒》也不例外。弗洛依德曾这样对达利说:“你的艺术
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
当然,实际上荒诞派的发展正是在创作理念和手法上一定程度借鉴了超现实主义,实
际上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这里,之所以运用荒诞派手法来分析《记忆的永恒》,并
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际上想说明的,正是艺术作品的解读是多元化的,除去作者本人
附加的意义,作为受众,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分析作品,得出自己独到的印象和
结论。只要不违反作品所创造世界内部的逻辑,这种解读本身就无法被证伪。
我虽然不是达利,或许在他眼里,时间是流动或是瘫软,可是在我自己的眼里,
有我自己对于时间的认识,可能现在无法具体的描绘,但是在不就的将来也许通过时
间的积淀能得出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7: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2203310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永恒的记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永恒的记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