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西师大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后世有圣人,
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
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
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
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
悟。
[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
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
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
2/6
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__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直通车。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竞走: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
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
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6.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
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shé)
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信然。
[1]选择()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
[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
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
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
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以此诫之(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选择。
(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___)。
A.品尝B.曾经C.尝试
(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___)。
A.只有B.唯一C.只是
4/6
[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__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
[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
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
[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
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天地。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解释加点的字。
性敏好学:_____家贫: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
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____)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
[3]“问之”是___向____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__________”
[4]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A.水滴石穿B.恍然大悟C.点石成金D.粗中有细
12.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
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⑧,少⑨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
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
5/6
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⑧简札:信件,书信。⑨
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
[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
“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
[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
[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B.放弃C.不要
[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B.正在C.开始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
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6/6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破之(_________)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光持石击瓮(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司马光B.归有光C.黄继光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
“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A.爱不释手B.难以释怀C.冰释前嫌D.解释清楚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7:2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21774123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力不暇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力不暇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