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诗词

更新时间:2023-03-04 16:52:37 阅读: 评论:0

超技练习曲-曲阳影都

冬至诗词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麻酱拌面)

冬至阳生春又来——咏冬至节古诗词赏析

冬至阳生春又来

——咏冬至节古诗词赏析

川雪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

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

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

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

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

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

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

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

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

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

气。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

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

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

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

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

个吉日,应该庆贺。《后汉书》中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

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廷上下

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

“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晋

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

旦”,庆贺冬至日的仪式仅次于正旦(春节)。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

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

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

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

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

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

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时令和节日特征,诗人墨客们面临冬至

节,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咏颂冬至节带

给人们的启迪与希望。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小至》,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

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

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

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景物与家乡的

没有不同,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

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

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

厚的生活情趣。首联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

到,春天也就不远了。诗人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

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是分承:颔联承首联

“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用葭

管动飞灰写冬至节到。颈联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用河边

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

天的景象。尾联以抒情作结:在这身处异乡无可奈何的情景

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

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

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

杜甫另一首诗《冬至》,抒写自己孤独漂泊的感伤: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离开长安后流落他乡,首联

中的“年年”“忽忽”表现时间飞逝,又到一年冬至,而长期漂

泊的诗人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困苦不堪。“常为客”三

字为一诗纲领,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颔联写诗人

漂泊江上形容憔悴,因为远在天边,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

亲人。边远地区过冬至节是自家人亲亲热热欢聚一堂,而这

与诗人的孤独漂泊形成强烈反差。颈联写诗人只能在雪后拄

着拐杖面对山沟,表现了诗人长期漂泊后的年老孤独,与下

句回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得意往

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感到人生的失落。尾联写每到此

时,诗人因冬至这样特殊的日子自己还孤独漂泊而感伤无

限。“三秦”借指长安,即朝廷所在。朝廷对诗人的遗忘,让

诗人心里感伤无比,十分迷茫。

这首诗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

伤感与迷茫之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抒写了游子思家

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岁末,诗人任秘书省

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

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

的景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

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

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呀!诗人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

验,感情真挚动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

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

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

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使用白

描,情感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

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

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此诗是诗人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

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却从

反向落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诗人杜牧的《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思念弟弟,感

情深挚: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一

阳生:指冬至日。

杜收只有一个弟弟,兄弟甚是友爱,诗人曾因照顾生病的弟

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对弟弟的关

心。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是通

过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诗人善于运用对气候、

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首联点明了节令,

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

书问候一下吧。诗人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

感到欣喜。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颔联把两

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

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

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颈

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诗人

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

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

之情着实感人。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

寒风已让诗人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

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

焦虑。诗句层层推进,逐渐加强了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唐代诗人戎昱的《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抚今追昔,感慨

顿生: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去年冬至到来之时诗人在长安,手柱拐杖的诗人也曾身居高

位,头顶高帽。今年长安又到冬至日,而诗人却身在辰州,

走下台阶遥想当年寒冷的霜雪。夜里诗人梦见自己跟随队伍

在苍天下前进,然而现在身处穷乡僻壤,难以实现报国之志。

诗人身处南方断绝了来自北方的消息,只得站在江边上涕泗

横流。

诗人被贬辰州,遇冬至节日,抚今追昔,感慨顿生。想到身

处偏远地方,报国难成,不由得泪流纵横。

唐代诗人权德舆的《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充满

了对温暖阳光的期盼:

清斋独向丘园拜,盛服想君兴庆朝。

明日一阳生百福,不辞相望阻寒宵。

诗人独自一人在房里向着花园内朝拜,穿着朝服心中想念着

君王兴盛国家。相信明天的太阳一出来众生都会受到恩泽,

又何必在意这寒夜的阻挡呢。诗人在冬至节心系国家,相信

寒冬即将过去,温暖的阳光将会普照大地,带给人们幸福。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冬至感怀》,于冬至感悟人的生命意义: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勾萌”指草木初发的嫩芽,曲形称为“勾”,直形称为“萌”。

诗人由去世的亲人想到人与草木的不同,为人死不能复生而

感到不平。自古人死去,不能随着冬至后的新阳复生。人的

生命不同于草木,只能羡慕草木到春天又萌发生长了。人年

老时衰弱,年轻时强盛,老年人只有传承给后代的年轻人,

才能立足于世上。

诗人在冬至日想到人与草木的不同,感悟到人的生命意义。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写冬至游寺,别

有情趣: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熙宁五年(公元1086年)冬至,苏轼轻车简从,独游吉祥

寺。那天,寒气凛冽,细雨潇潇,枯草浸润,天地空濛。

吉祥寺中广植千株牡丹,每年仲春花开时节,赏花者云集。

几年前的仲春,苏轼曾与友人相偕赏花,在园畔席地而坐,

饮酒,簪花,赋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

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吉祥寺赏牡丹》)五十

多人酩酊大醉尽兴而归。

此日冬至,“井底微阳回未回”,指冬至时阳气将要回升还未

回升,因而“萧萧寒雨湿枯荄”,寒雨下个不停,把枯黄的草

木都打湿了。以牡丹之盛闻名天下的名刹,此时更无游人,

只有诗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清雅风流,还洋洋自得。想想,

风萧萧雨霏霏,枯草湿了,又不是赏花时节,又有谁有诗人

这份独游寺院的雅致呢?

不过,他的胞弟苏辙在冬至这一天也自得其乐: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冬至日》)

苏辙(公元1039—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

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官右司谏、

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

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他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

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

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

等行于世。

一个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却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把儒

贤颜子当“先师”来景仰的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如此兄

弟俩,不都是在俗世红尘里,守得自己的一方净土吗?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冬至》,喜迎春天的到来: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六管飞葭动细灰:古人将芦苇的薄膜烧制成灰,放入十二乐

律的管内,埋于密室地下。管端上口齐平,上覆以绢帛,下

端长短不一。全埋在泥土中。第六管是黄钟,此管最长,得

地中阳气最早。冬至一阳来复,黄钟律管的膜灰便自动飞出,

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

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古人称为“飞灰侯气法”。

杜甫《小至》有“吹葭六管动飞灰”的诗句。

此诗的意思是:黄钟律管应合历象,和风催动,阴气下伏,

阳气上行,暖气回升。葵影移动,白天渐长,梅花在小寒时

节就要盛开了。八方之神的卦象都占得明年是好年成,六管

灰动,冬至节到,阳气开始上升。岸边迎腊月的柳树,长短

枝条将绿,要引领春天到来。

诗人欢迎冬至的到来,讴歌上升的阳气、含苞的梅花和萌动

的柳枝,满怀热情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辛酉冬至》,表现了晚年的清贫寂寞: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从陆游的这首诗就能看出古人把冬至看得大如年了。冬至又

称“冬节”,民间习俗认为不必等到春节,吃过冬节汤圆就表

示增加一岁。因此,有人打趣说,冬节不吃汤圆就不会老一

岁了。把冬至看作“增年”之节日,足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节到了,诗人家里无客人来往,家门口很寂静。“家贫轻

过节,身老怯增年”,诗人家中贫穷,把过节看得很轻,自己

年老体病很怕岁数增长。写出了老人过年节的心理。全家祭

拜祖先后,吃过晚饭,诗人就早早的独自睡觉了。在梦中梦

到春天来到,诗人已绕着镜湖边散步了。

诗人晚年过着清贫寂寞的生活,过节也如平常一般。不过诗

人心态坦然,相信春天自会到来。

南宋词人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抒写了自己的节日情怀: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

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才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

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奕同社,笑歌相

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

作生涯,休拘束。

词的意思是:虽是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已萌生了春意,蕙

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

漫开来,明天早晨太阳升起后就可占卜新一年的年景了,明

年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

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该赋新诗。我这不是强颜欢

笑,而是为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但门外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

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聚在一起,大家一同

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美酒,从头仔细检索梅花曲

谱。就算不能天天醉死梦生,也不必太过拘束。

词人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的节日心情,表现

了开朗达观的人生态度。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西江月·丙午冬至》,写冬至夜的贫富对

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

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

逋山下。

上片为贫富对比。“添线”两句,写贫寒之家的冬至夜。贫寒

之家过冬至节,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彻夜刺绣,

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

节令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升天上。“五更”

两句,写富贵之家的冬至夜。此言“冬至大如年”,富贵人家

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

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所以扬蹄昂首嘶鸣。上片贫富对比,

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

下片描述自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词人帽下已露出斑白的头

发,然而镜中却映出了他脸上桃花般的醉酡色。他舒适地在

帘内边饮酒边赏梅花,醉梦中好像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

样。这说明词人虽属“寒士”,终是有酒度岁也。

这首词以对比来抒情,揭露社会之不公,兼有自嘲之意在里

面。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6:5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19957123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冬至诗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冬至诗词.pdf

上一篇:有花的成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冬至诗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