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

更新时间:2023-03-04 15:57:30 阅读: 评论:0

写给老师的祝福语-什么是红茶

语文新课标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南非开普敦)

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哈尔滨市清华中学刘世双

我从教已经12年,无论是在117中学还是在现在的清华中学,

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不知不觉已经送走了4届毕业生,在

这个似乎短暂而又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文《大纲》有了一定

的认识,尤其是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大家都在研究语

文《新课标》,自己通过不断摸索,同时在网上也阅读了许多名家的

论文,自己对初中语文《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借着本次市骨干培训的机会,我有幸跟专家和同行们学到了很多

东西,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认识。

一、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

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

等。

二、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

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

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

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

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

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

文教育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

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

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2.我对知识序列的认识。

①由于语文教材不断翻新,而且目前所用的新教材知识序列几乎

没有,写作序列更是没有。我觉得编教材要知道准备和学生一起学习

的文章的语文基本素养用途,诸如这篇文章在语文习惯积累养成教育

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在阅读信息筛选整合概括感悟上有那些值得历

练的,在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文采上有那些值得借鉴的。

②对于新教材的主题单元给教师的困惑。

语文知识、能力发展、习惯方法怎么来体现?知识分为三种:一

是陈述性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听说读写知识、文体文学常识等,解

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静态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知

道学生如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让学生去操作等,解决的是“做

什么、怎么做”的动态知识;三是策略性知识,优化解决问题程序的

知识,据说新教材比较强调策略性知识,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意

见。

③阅读教学希望的突破:过去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教材为本(或者

说是以教参为本的),包含三个领域:知识领域是学什么;操作领域

是怎么学;情意领域是思想的提高,看上去是三个领域,而实质上还

是知识层面的成分较大。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

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

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

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

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

3.配套练习的编写和选用。

这是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做有心人整理搜集教学资料,建议参

与到编课外读本和训练题,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

评价注意“实”、“活”、“新”。

目标定位实。教师的教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从长远来看,在人文

关怀(以文育人)、思想情感、审美鉴赏、思维发展、写作借鉴、素

材积累方面有促进作用吗?常态下平实。你的课对同类学校要有一定

的推广价值,平实的课还要看对习惯养成是否有所帮助,因为习惯出

能力,学法出成绩——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教育是踏踏实实的语文教

育。待完善真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

真实的指标。教学有实效。

要求听、说、读、写一体化,提高作文能力必须和阅读能力结合

在一起,必须注意到要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学生书面语的发

展总是有一个由罗嗦到简洁的过程,从多写到精练的过程。写作从充

分发挥想象能力的“话鬼”开始,后多写熟悉的“话人”。写作要有

序列,某一阶段以专题写作为主,某一阶段以训练某种写作技巧为主

等。作文的评价要有利于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增值,在于建立信心,

这是主要目的,而不全是为了甄别,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评分时可以

等分不等值。

4.我觉得《新课标》要对课堂教学加以引领。

课堂要突出“五活”:引入含活势——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形

式求活泼——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气氛要活跃——情意共鸣沟

通,信息反馈畅通;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结尾留活意——留着激情、留着悬念。上课开始时能让人一见钟情,

结束时会暗送秋波。课堂小结是括号、问号、连接号、感叹号,绝不

是单纯的句号。

“活”的核心实质追求是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高。提出的问题

要有价值、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思考欲,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思维活

跃也是智慧语文的标志,以文育智,智慧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融入文本”;第二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超越文本”;

第三个层次的智慧是“我独立于文本之外,自由自在创造性地阅读与

写作”。思辩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语文课也要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为己任。

“活”课还有一个课堂氛围营造的问题,但是不是师生、生生都

互相尊重?是不是和谐?是不是活跃?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这种环

境下学生是安全的,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没有人笑话;他

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和老师意见不一致,也不会受到批评。

“活”课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教是为了少重复教,语文课堂不

能没有对话。但讨论活动的时间不能太短,建议不少于4分钟。时间

太少的就没必要设计成讨论活动了,直接请学生发表见解好了;也不

能有“讨论”没“碰撞”,有思维碰撞才有思维深度,讨论因需而置、

因时制宜,但都需要指导;讨论要适时、有效、有意义,答案一见便

知的和跳一跳也达不到的根本不需要讨论。“导而弗牵”不是绝对的,

以导为主,必要的牵也是必需的——讲课有时是需要设思维的套的;

恰到好处地表演也是需要的。另外,讲多讲少也不等于课的好坏。当

然,小组合作不能有“形”无“实”。与其让学生做无谓的讨论还不

如教师的讲,语文课堂毕竟是产生人格感染力影响力的场所。

“新”的第一个表现是有教学创意。用王蒙的话就是“亏你想得

出”。有教学创意的课一般还体现在“导语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整

堂课有1-2个教学高潮”、“结语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课堂教学

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思想高度),能折射出教者的现代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等。

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课文PPT数量4~10

为宜,这个数量可以避免放映员现象出现。多媒体使用的阶段要求:

起初,鼓励使用——能用就用(因为这时大家都不会用);中期,恰

当使用——该用的用(此时处于半成熟阶段);后期,理想使用——

能不用则不用(因为成熟的语文教师还是首要语言魅力的)。

四、具体培训措施

1.成立新教材课堂教学教研中心组进行专业领航。分片建成校际备

课组,按地域兼顾学校层次。更要重视本校备课组的通力合作。新教

材要求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领域特别

宽。备课组活动在“定主题(篇目)、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

的基础上,建议每个单元活动两次,第一次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力求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法处理达成资源共享。例如教授《岳阳

楼记》一课时我加了一个副标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同文异构是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也是课程开发

的主体。教材整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有选择、有组

合。资源开发:对教材进行全新诠释,补充具有时代特征的与时俱进

的鲜活内容。富有创意:有没有自己想出的新点子,课堂氛围上有没

有活泼些,在育智的思维发展上是不是有了实效,学生是否更喜欢了

这门学科。

对传统比喻中教师角色的隐喻批判:教师是蜡烛——忽视了教师

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教师是园

丁——存在着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

和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

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要给学生一碗

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隐喻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

容器;传递单一内容(只有水);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简单的“倒给”

与“承载”。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学经验还有欠缺,对《新课标》的认

识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诚恳的希望专家、老师给我以指正,以利我

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进步。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5:5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16650123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新课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新课标.pdf

上一篇:企业制度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语文新课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