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民风民俗散文
出自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
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
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
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
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
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
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
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
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
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
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
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
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
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
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
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
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
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
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
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
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
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
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
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
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
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
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
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春节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春节,铺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
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
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
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
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
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
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
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
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
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
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
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
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
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
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
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
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
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
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
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
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
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
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
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
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
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
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
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
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
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4: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102513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舍的文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舍的文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