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解读
1.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清单
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___和________。区域内部的________
相对一致。
3.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由于________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________、
发展⑨________等也存在差异。
4.地理环境差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在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是________季风气候,松
嫩平原纬度较高,是________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以________土为主,松嫩平原以________土著称;长江三角
洲地区矿产资源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⒅________生产活动的影响尤为明显,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业贸易、
⒆________生产活动的影响也较大。
参考答案:
1.空间地理差异
2.区位形状边界特定性质
3.地理环境水平方向
4.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亚热带温带水稻黑贫乏石油
5.农业工业
要点精析
要点一:如何完整地认识一个区域
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一个区域,才是完整的认识。这主要包括清楚区域的类型、区位的特征、区域间
的差异、区域内的共性、边界的形状。可简化为下图: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解析: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像一些自然分区一般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如自然带植被,
A错;一般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B错;区域界线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主观划分
的,但不是任意划分,而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C错;故选D。
答案:D
要点二:区域的分类与基本特点
按照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按照性质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按划
分方式分为区划区域、景观形态区域;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分为均一区域(如:地貌类型区、植被类型区、人口密
度区、文化区)、功能区;按照结构划分为单相区(如:坡度、农田等)、多相区(如:农业区等)、总和区(如:
自然、社会综合区);按照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区域。
区域具有层次性(最高层的地球表层区域、自然区域、工业区域等)、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界线
往往是过渡带,具有模糊性,因此具有可变性,如,海岸线因海水的涨潮、落潮变动而变化;农牧交错带因农垦
活动的强弱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
第2页
区域划分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解析:区域划分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
同,划分出来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答案:D
结合实例运用形象图示法记忆区域的特点
要点三:分析判断区域主导产业部门的技巧
区域主导产业部门通常受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差异中也可以看出这一
点,有关内容整理如下:
要点四:区域差异
(1)自然区域差异——“一二二”
一个整体: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两个基本要素:气候、地貌
两面镜子标志:植被、土壤
(2)区域经济差异
以自然为基础: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整体水平——如GDP,人均GDP
发展速度
历史文化
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地理
环境
差异
地理位置
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l000mm
以上,水热充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生长期也较短
土地条件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
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区域
经济
发展
农
业
类型水田耕作、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
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
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
易落后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
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基地
比较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多采用比较法。就是将两个区域的地理要素——位置、气候、地貌、水文、土
壤、植被、生物、矿产和能源、城市、经济、文化等进行对比分析。
【典型例题】
读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比例尺相同),完成下列各题。
(1)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从本图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________(温度带)的范围更大。
第3页
(3)美国西部以________工业闻名于世。我国将在西部重点建设________工业。美国棉花带的分布地区,
大致与我国商品棉基地________相当(举一例)。
(4)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的基本情况相似。
①中美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布局总体空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西部大开发始终以交通为先导,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已在西部修建青藏铁路,其布局的
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与美国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美国与我国跨越的经纬度范围差不多,但中国亚热带
范围要广一些,两国都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美国西部以电子工业为主,我国则以
能源工业为主。从美国西部大开发中我国应学习其成功经验,但模式不一定要全部相同,如在交通上要学习,在
发展方向上要结合我国的国情。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2)亚热带(3)电子能源江汉平原
(4)①中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拓展,美国经济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扩展②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资金和先进技术保证
[点拨]结合本题两国的地理位置与相关区域知识,有关区域差异的对比还可以涉及以下角度:
(1)美国的东北部和中国的东北部气温、降水、自然资源条件的分析;
(2)中国东部季风气候明显,且范围广大,美国东部表现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3)中国的交通干线多南北走向,而美国的交通干线多东西走向的原因分析;
(4)我国中西部以牧业为主,而美国中部则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的原因分析。
要点五:区域研究的内容
了解区域特点:资源特点;环境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人地关系特点。
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各区域之间相互联系规律
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
(1)区域的空间特征
(2)区域的结构
(3)区域的地位
(4)区域的功能
(5)区域的竞争力
注意:区域的发展成本
(6)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以上(2)——(6)既是区域今后发展的条件,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
研究区域的发展规划
(1)区域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2)区域的均衡发展
(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区域发展方案及评价
【典型例题】
读“长江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4所反映的是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该
问题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发电、________、航运、__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在仔细读图的基础上,联系长江
水系上、中、下游的基本特点,以及长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作答。(1)利用柱状图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结论,然后联系实际作答。(2)长江含沙量增大,与上中游河段的生态环境不断
被破坏有直接关系,而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造成的后果是洪涝灾害频发,2019年的长
江特大洪水灾害就是明证。由此,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长江三峡工程除了能有效防止中游河段洪水
第4页
肆虐以外,在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作用。对“十五”重点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的作
用也非常明显。但联系南水北调工程这一点,相当多的同学衔接不上。
答案:(1)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泥沙沉积湖底和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
(2)长江上游河段草场退化严重,导致水土大量流失中游河段对森林资源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下
降,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易出现洪涝灾害
(3)防洪南水北调
要点六:区域差异比较方法
比较两个差异性区域,首先要选择区域等级大体相当、要素属于同类(如都是地形图等)的两个区域;第
二要选择差异性大、有较强对比说明性的两个区域。进一步作对比,要从自然要素差异和人文要素差异两方面比
较。最后对比较的结果做评价分析。
【典型例题】
2019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
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位于欧洲西部。
两地区均为人口稠密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
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言我国东部农业机械
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
答案:B
思维拓展
读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1—1—7,回答下列问题。
图1—1—7
(1)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地区是________,D地区是________。
(2)B地区淡水养殖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能源充足
(3)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________。
(4)E地区农作物具有________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灌溉水源是________。
解析:图中A是雅鲁藏布江谷地,B是太湖平原,C是三江平原,D是河套平原,E是哈密盆地,分别具有
不同的特点。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光照条件好;太湖平原河网密布,人口稠密,
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条件;三江平原人少地多,人均粮食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河套平原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引黄河水灌溉;哈密盆地光照条件好,有冰川融水作为灌溉水源,瓜果著名。
答案:(1)低温(热量条件)灌溉水源(2)BC(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
量比B地区多(4)耐旱冰川融水
【课外拓展】
我国的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趣谈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
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
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
第5页
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
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套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
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
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
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
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
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
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春天多阴
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这
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
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
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
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的,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
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
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
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
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
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
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
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
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3:0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906284123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区域地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区域地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