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
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协调、生产总结、生
产统计、生产质量、生产成本、生产现场、生产物料、生产设备、生产安全等方
面进行管理并加以控制,具体落实到以下九个方面。
一、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建立合理的生产组织架构:
根据“TF一体化管理理念”,发挥组织架构横向沟通,纵向管理和领导的职
能,通过制定与组织架构统一系统的《工作职责说明书》来行使其职能作用,
并按此组织架构配备最少、最合理人力资源,必要时,进行人员职能合并,
将设计开发、工程、品管、物控(计划、采购、仓库)、生产组织起来,从
而建立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见: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组织架构图,如:
精品厂生产组织架构图、品管部组织架构图、工程部组织架构图、《人员配
置表》等)
二、确定产能,提高生产效能:
在原有的标准工时基础上,通过“IE”工程分析,“SPC理论”确定产能,
散件上线,规划生产线布局。对PMC的《生产制令单》、《生产排产计划》
进行部门《生产排产计划》生产安排及综合调整、支持PMC的《生产排产
计划》,并根据“2P理论”对影响生产计划的相关因素进行跟踪落实,缩短
生产周期,准时交货、提高产能及生产效能。(见:《精品厂调整平面布局
图》、《产能标准表》、《订单评审记录表》+《对应订单BOM表》+《对应订
单BOM表文字说明书》、《欠料跟踪记录表》、《欠料通知单》、《仓库出料盈
欠记录跟踪表》、《仓库出料进度跟踪记录表》、《停拉记录跟踪表》、《停拉通
知单》、《生产管理制度》)
三、保证并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以ISO9001:2000为指导方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来料(IQC)、过程
(PQC)最终成品检验(QA)+模拟状态(QA)检验、为产品出厂而待定
的辅助检验(OQA),从而建立ISO9001:2000为依据的可追溯质量体系,
满足客户要求。(见现执行的ISO程序文件、《来料检验报告》、《IQC来料让
步接收记录跟踪表》、《IQC来料拒收/退货记录跟踪表》、《品质异常处理单》、
《首件样品标示表》、《首件确认签名记录表》、《过程品质控制记录表》、《过
程品质控制追溯记录表》、《生产日报表》、《成品检验通知单》、《不合格品处
理报告》、《顾客退货检验报表》、《品管管理制度》)
四、降低成本消耗,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重点对员工工资和材料成本两方面管理进行管理。调整生产部门非生产人员
和生产人员的比例,初步调整到1:13~15之间,降低非生产人员的工资成
本;同时,制定材料损耗标准,严格控制物料报废,超标准部分,由直接生
产员工承担。(见:《产品单价表》、《计时申请表》、《计时工资记录统计分析
汇总表》、《计时工资转件申请表》、《领料单》、《退料单》、《不合格品处理报
告》、《材料损耗标准》、《材料报废记录跟踪表》、《顾客退货处理方案通知单》)
五、生产环境秩序控制管理:
通过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保证生产物流顺畅,大力推行“5S”管理,
成立“5S”检查评比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制定奖惩制度,实现有效环
境秩序管理。(见:《调整工厂平面布局图》、《“5S”检查评比记录表》、《“5S”
检查评比小组成员名单》)
六、人员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早上生产例会,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具体早会内容围绕前一天生产任务
—产能完成情况,生产质量情况—一次合格率;生产成本情况—材料报废
数;环境秩序—“5S”执行结果;公司重大决策和各种通知、员工出勤、违
章违纪、操作规程执行发生与否;设备使用及生产安全执行与否;对员工做
好思想工作和生产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见:
公司《月员工动态表》、《月员工考勤表》、《月员工奖惩通知单》)
七、设备、仪器、工装夹具管理:
做好设备的定期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仪器利用率、完好率。(见:
《设备管理台帐》、《仪器管理台帐》、《工装夹具管理台帐》、《设备定期维护
保养计划表》、《设备使用记录表》、《设备状况跟踪记录表》、《设备易损件跟
踪记录表》)
八、严格进行生产安全管理:
加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设备操作安全培训与管理工作,防止工伤及意外
安全事故发生。(见:《生产安全培训计划表》、《消防安全培训教材》、《用电
安全培训教材》、《设备操作安全培训教材|》、《生产安全培训记录、考核表》)
九、员工培训管理:
定期、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岗位技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
系知识、程序文件执行等管理培训,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调
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生产批量管理的导入,必须围绕现有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进行,通过强有力计划跟踪、落实指导、检查监控到责任人落实规定完成时
间并加以确认的“PDCA”管理方法和手段,将所有的方案、方法及体系与
ISO9001:2000接轨,避免重复和交叉工作,更不能发生矛盾的方法,通过
《问题跟踪记录表》跟踪落实管理、生产组织架构实施、《工作职责说明书》
贯彻执行、《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批量生产管理。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9:1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92344122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产管理体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产管理体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