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和狐狸》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想故事情节。
2、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
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想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倒影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狐狸图片〕这两个是什么字?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
你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许多故事里都有狐狸,它很会动脑筋,会想出各
种各样的点子。
2、观察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狐狸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
种变化呢?
〔2〕〔出示表情一〕狐狸在干什么?〔很馋、滴口水、口水直流。〕
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狐狸看到好吃的,就会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着看。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气〕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个表情。狐狸怎么啦?〔低着头、垂
头丧气、无精打采。〕谁来学学?我们一起试试。
3、引导幼儿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片内容。
〔1〕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
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变化的图片〕这儿还有三幅图,仔细看看,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张画上都有什么?〔乌鸦和肉〕再仔细看看,
这幅画上说了什么?
a.乌鸦叼着肉飞走了。
b.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
c.乌鸦嘴里的肉掉下来了。
〔3〕你觉得这个表情和哪幅图有关?为什么?〔肉在乌鸦嘴里。引
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因为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
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馋得口水直流。
〔4〕后来,狐狸很得意,很神气,这又是为什么?〔。〕是哪幅图
呀?因为狐狸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气。那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
里的肉的?〔四个幼儿说〕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
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张开嘴巴〕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
你认为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
种句子。〕狐狸想了许多点子让乌鸦张口。最后,乌鸦还是上当了,嘴一
张,肉就掉了下来。看――狐狸怎么样?很得意,很神气的。
〔5〕可是乌鸦呢?它会怎么想?〔想把肉夺回来〕看最后一幅画,
肉又回到了乌鸦的嘴里。这时候,狐狸的表情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
么,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夺回这块肉的?和你旁边的伙伴商量商量,一起想
想。
〔6〕乌鸦可能想了什么好方法?〔。〕
〔7〕乌鸦究竟想了什么方法?〔出示河边的图片〕狐狸来到了哪儿?
它看到了什么?河里真的有吗?为什么?乌鸦对狐狸说――〔课件〕“河
里的那块肉比你的大多啦!”乌鸦说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说?狐狸会上
当吗?为什么?你们看――〔课件〕最后,狐狸没有吃到肉,只能垂头丧
气地走了。
4、完整欣赏故事。总结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你想对乌鸦说什么?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小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像乌鸦一样,多动脑筋,
想方法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你的朋友、老师、阿姨、爸
爸、妈妈等其他的大人。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
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故事
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
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落实“预
习指导”,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
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一、以读为主线,培养和开展学生语感。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
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
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
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
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
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
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
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
一层。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
孩子们会露着“做作”〔表现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温柔的语气去讨
好“乌鸦”,有的孩子在“骗肉”时还会晃着脑袋。一脸的“亲切”样。
边悟边读,学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读中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表现,
同时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种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读中,其实已经进行了一
种角色互换,自己显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乌鸦。他们在绘声
绘色的演读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认识。
二、上出低年级特点,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
这一重点来设计问题的,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的对话,然后指导学生根
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3-5自然段,教学充分表达学生自主性。
小百科: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
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
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表情,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完整地编出符合图
意的故事情节。
2.扩展幼儿思路,学习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开展幼儿的操作力、想
象力和语表达力。
3.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并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ppt;配乐音讲述磁带一盘;供幼儿讲述的图片及绘画材料人手一
份。
2.课前已有到小河边观察倒影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模仿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一天,有只狐狸不知什么原因,它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
种变化呢?请看老师的表演。师表演滴口水、很得意、垂头丧气,引导幼
儿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如滴口水、口水直流、很得意、很神气、垂头丧气、
灰溜溜、无精打采〕。
师: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看看到底遇到
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内容。
1、出示三幅表情图及肉位置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表达
出现三种表情的原因。
提问:狐狸为什么一会儿掉口水,一会儿很得意。一会儿又垂头丧气
呢?引导幼儿互相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2、引导幼儿理解重点、难点。
提问: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又是怎样夺回狐狸嘴里
的肉的呢?
为化解难点,启发提示:
〔1〕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
〔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嘴巴张开〕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它会对
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
〔2〕乌鸦失去了肉,心情怎样?它会怎样想?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得
到这块肉的?出示图片三提示幼儿。
三、引导幼儿编出符合意图的故事情节。
1、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幼儿自由编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述。
3、听录音示范进述。要求幼儿在仔细原清楚录音里是怎样讲的。
4、师生共同讨论讲述思路。幼儿按照以下讲述思路重新整理故事。
〔1〕什么时间,狐狸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它的表情怎样?会
怎样想?
〔2〕它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这块肉的?它得到肉的表情怎样?乌鸦
失去肉的心情怎样?
〔3〕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夺回这块肉的?狐狸失去了肉又是怎样的?
四、表演故事: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
演。
2.幼儿三人一组协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讲,一人扮演乌鸦,一人
扮演狐狸。
五、扩展幼儿思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师:这只狡猾的狐狸以后还会遇见谁呢?它会怎样想,怎么说呢?别
的动物相信它吗?结果会怎样呢?请想好的小朋友用画画出来,画好后按
我们刚学的乌鸦和狐狸的讲述方法编一个好听的故事,找个朋友讲讲。幼
儿绘画,自编故事,教师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最后,请1―2名想象独特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指导他们用
连贯的语句表达,但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述思路。
六、结束:
鼓励幼儿把编得故事讲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幼儿出教室,自
找伙伴讲故事。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地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
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3、通过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语言、动作、表情,明白乌鸦上当
的原因是喜欢听好话。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开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故事动画
3、大树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快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
郊游好吗?”出示大树林的图片。
“美丽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看,飞来飞去的是什么鸟?”出示乌鸦的
头饰,“它的妈妈年纪大了,它飞出来给妈妈找吃的,我们一起帮助它寻
找食物好不好?”
“它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块肉,可就在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出故事《狐狸和乌鸦》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1〕提问:乌鸦找到一块肉,心里怎么样〔快乐〕
〔2〕引导幼儿学一学乌鸦快乐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快乐
的?
3、请幼儿看《狐狸和乌鸦》的动画。
〔1〕提问: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会打什么坏主意?〔把肉
骗到手〕
〔2〕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么对乌鸦说?乌鸦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学说,并想象表现出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狐狸是不是真的想听乌鸦唱歌?你觉得狐狸怎
么样〔狡猾〕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爱听好听的话〕我们能不能学习它?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遇到事情
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5、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改编故事。
教学反思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拟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
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
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
想要学。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师幼互动,教师用
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
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
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
嘴大喜欢鸣叫。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初步学唱歌曲。
2、能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笨。
3、体验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听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材料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三拍子音乐进场,进行《小篱笆》的歌表演。
2、熟悉歌词,创编重点动作。
T:图上有谁?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
〔教师根据幼儿的答复用歌词有节奏地进行概括,并请幼儿创编表演
动作〕
重点表演:A:谗的口水掉地下
B:狐狸夸乌鸦的话
C:狐狸一口就吞下
引导幼儿把动作夸大,表现出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笨。
3、边有节奏地说歌词边表演,重点表演幼儿创编的局部。
4、教师范唱歌曲并表演。
5、整体跟唱,边唱边表演。
6、分角色表演。
活动目标:
1.在听听想想中,明白狐狸是用说好话〔奉承话〕的方法骗走了乌
鸦的肉。
2.能根据故事的内容,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的想象开展。
3.通过故事,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活动操作教具:乌鸦、狐狸的角色及一块肉;
2.表演道具:一棵树;乌鸦、狐狸头饰;一块肉。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角色,引出故事的开头。
师: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乌鸦在干什么?〔可以丰富词语“叼”〕
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走过,看见肉,狐狸会想什么?
师:狐狸有没有吃到肉〔得到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乌
鸦和狐狸》。
2.完整听赏故事,了角故事内容。
师:狐狸有没有得到这块肉?是乌鸦给它吃的吗?狐狸是用什么方法
得到这块肉的?可以请幼儿学说狐狸的话,注意语气语调。
3.讨论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师:乌鸦是不是真的“羽毛真漂亮,唱歌真好听”?那么,狐狸为什
么要这样说?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乌鸦〕?
4.想想说说,开展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再次完整讲一遍故事,然后问:乌鸦看见“狐狸叼着肉,飞
快地跑了”,想一想这时候,乌鸦可能会怎么办?幼儿结伴讨论后,教师
可请个别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
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
了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7:2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86042122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乌鸦与狐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乌鸦与狐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