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

更新时间:2023-03-04 06:03:46 阅读: 评论:0

简单的自编儿歌-周末问候

元认知策略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手工蚕丝被)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一、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

弗拉维尔(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

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成分:

元认知知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元认知控制: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

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

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e.g.认识到自己更擅长数学而不是化学的知识。我知道我的劣势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有的

人通过阅读比通过听讲会学得更好等信念。

个体间差异的认知

e.g.知道自己记忆、理解的水平和别人相比是强还是弱

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

e.g.知道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且十分容易出错。

(2)有关任务的知识

e.g.我知道要理解和记住复杂、陌生的信息是比较困难和费时间的。

记住一个故事的要点比记住故事的确切字句要容易。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e.g.我知道在自己熟悉或是不太重要的材料上可以少用些时间,在自己陌生和比较重要的

材料上要多用些时间

2、元认知控制

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

包括以下三方面:

计划

监控

调节

也有人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董奇,1989)

元认知知识: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

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元认知策略

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该怎么办?

你或许会慢慢地再读一遍

你或许会用图、表、索引帮助理解

或许还会退回到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

你要学会如何知道你为什么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你自己

你还要能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么是不明智的

所有这些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大致分三种:

1、计划策略

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

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包括:

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例子:准备小学毕业考试

(1)确定目标:我为小学毕业考试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目标:以优异成绩毕业。

(2)收集信息:如考试的种类、需要的时间、以往的旧试卷、知识的薄弱环节、重难点、

学习资料的准备等。

(3)思考:把整理好的所有东西浏览一遍,计算离考试的时间有多长。如11周,每周

可以全神贯注学习30-33小时,但还需要考虑一些临时变化的时间。

(4)计划:计算出学习时间9周×30小时=270小时,把270小时分配给4门课程:语文、

英语、数学、自然。每门课程有约70小时的准备时间,但需要考虑学习内容的多

少与难度,将时间再分配,如

语文:45小时(3周×15小时)

英语:75小时(5周×15小时)

自然:60小时(4周×15小时)

数学:90小时(6周×15小时)

总计:270小时=9周×30小时

(5)行动与校正

2、监控策略

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

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

包括: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例子:

当你为了应考而学习时,你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章节你并不懂、你的阅

读和记笔记方法对这些章节行不通,你需要尝试其他的学习策略。

两种具体的监控策略:

(1)领会监控

一般在阅读中使用

熟练的读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的目标,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

提高领会监控的方法(Devine,1987)

方法解释

变化阅读的速度

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能力的差异。对

于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抓住作者的整

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

度。

中止判断

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作

者可能会在后面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

多的信息或在后文中会有明确说明。

猜测

当所读的某些事不明白时,养成猜测的

习惯。猜测不清楚段落的含义,并且读

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重读较难的段落

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尤其是当信息仿

佛自相矛盾或模凌两可时。最简单的策

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集中注意

方法解释

提前注意学习目标

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所注意的目标。

重点标示

提高或降低声音,使用手势表达关键信息;用不同的颜色或不

同的排版指明要点。

增加材料的情绪性

选择情绪色彩浓的词来赢得注意。

使用独特的刺激

做演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告知重要性

告知学生测验的题型和范围。同时也有必要告诉学生哪些材料

不重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

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与监控策略有关。

–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补救他们理解上的不足。

例子:

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

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

元认知策略举例:

英语单词记忆

本月份的计划如下:

1.借助单词表和课文,挑出不会的单词,整理在自己的词汇本上;

2.时间安排:每天保证至少30分钟,在起床后、早读时、课堂上(如果老师给出时间)

、晚上睡觉前进行。

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本月还有20个单词未记住

发现自己记忆几个相似的单词有困难

调节策略:

每天至少35分钟记忆单词

将这几个单词分别在课文中的句子找出,结合句子进行记忆

元认知训练用的问题单

计划

1.这个问题是什么?现在我们打算干什么?

2.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知道了些什么?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

3.我的计划是什么?

4.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如果……,将会怎样?

5.下一步我做什么?

监控

1.我遵照了计划或策略吗?我需要一个新的计划吗?我需要一个新的不同策略吗?

2.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3.我上了正道了吗?我正逐步接近目标吗?

评价

1.哪些措施起了作用?

2.哪些没有起作用?

3.下一次我应该有什么不同措施?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于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

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学习的过程。

举例:

认知策略:我把单词按词性进行分类。

元认知策略:我认为把单词按词性进行分类有利于加深记忆。

三、资源管理策略

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善于选择安静、干扰较小的地点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

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学习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重点阐述:

1.时间管理策略

(1)时间排序

一般人在第三象限耗费时间最多。如削铅笔,整理文具盒

紧急但不重要既重要又紧急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重要但不紧急

紧急

不紧急

重要不重要

其次第二象限,“会想的轱辘有油喝”,紧急的事情总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普通人和成功的人花20%~30%的时间在第一象限

第四象限,造成时间管理效果差异,成功人花60%~68%的时间,普通人花20%左右

(2)有效时间管理的使用

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举例:

考试周时间管理

每天预留4小时复习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

每天拿出1.5小时复习1章高数,1小时复习1章英语,1.5小时复习1章物理确立切

合实际的目标

每天去图书馆10楼学习使用固定的学习区域

物理比较难且最先考,先解决,其次高数,最后英语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闺蜜打电话来说去逛街,拒绝;室友打电话说一起去看电影,拒绝学会对分心的事物说

“不”

每天完成复习任务后回寝室奖励自己看一集综艺节目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

2.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奈尔森-黎高,1985)

求助形式特点目的

执行性求助他人“替”自己解决困难

只想要答案或者尽快按成任

务,自己不做任何尝试就放

弃获得成就的能力,选择了

依赖而非独立掌握。

工具性求助他人提供思路和工具

为了独立地学习,借助他人

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

或者实现目标的目的。

学业求助过程:

(1)意识到求助的需要

(2)决定求助

(3)识别和选择潜在的帮助者

(4)取得帮助

(5)评价反应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常常有许多学生把学习中的困难归因于缺少能力,而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在于,从来没有

人教过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1.特定性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向别人写出阅读的提要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年幼学生可能比较困难。

2.生成性

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东西。

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

给别人写内容提要

向别人提问

将笔记列成提纲

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

向同伴讲授课的内容要求

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

不加区分的划线

不抓要点的记录

不抓重要信息的肤浅的提要

3.有效的监控

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

当这些策略正在运作时能将它说出来

4.个人效能感

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使他们感到策略的效力

学生应当意识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1.划线

划线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

注意只划出确实重要的信息

与其他策略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划线的方法

圈出不知道的术语;

标出定义;

标明例子;

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

在重要段落前加强调符号;

在混乱部分加问号;

标出可能的测验项目;

画箭头表明事件与观点间的关系;

注上评论,记下不同点和相似点;

标出总结性的陈述。

2.做笔记

笔记的种类影响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方法。

逐字逐句做笔记、总结性笔记、用自己的话做笔记……

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和为了准备教别人而做笔记是很有效的。

做笔记的过程(McWhorter,1992)

(1)在笔记的每一页的左边扉页留出1~2寸的空白;

(2)做笔记时保持这扉页是空白的;

(3)做完笔记后,在扉页上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

学生自己做笔记并且进行复习,比只做笔记不复习和借别人的笔记复习要学得好。

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Kiewra,1989)

讲演慢一点;

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

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他们观看;

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如提纲或二维方格表等。

3.写提要

写下能表达所读信息的中心思想的简短陈述。

让学生每读完一段话后用一句话作概括

让学生准备一个提要来帮助别人学习材料

4.PQ4R方法

Preview:预习

Question:设问

Read:阅读

Reflect:反思

Recite:背诵

Review:复习

5.提问策略

柏里斯和肯发现,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教学生提一些“谁”、“什么”、“哪儿”和“如何”的

问题,他们能领会得很好。

英格勒特等人给学生一张单子帮助他们构思创作,这单子教学生向自己问以下一些问题:

“我写给谁看?”“要解释什么?”“有什么步骤”,等等。

结果表明,学生能在解数学题、拼写、创作和许多其他课题中成功学会自我谈话。

(1)提问类型

提问类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识记——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资本主义的概念吗?

应用——以下国家中,你认为哪些国家采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分析——哪些因素能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综合——整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制度会是怎样的?

评价——根据你所选择的证据,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更高?

(2)提问的序列

最基本提问顺序:组织,激发,反应。

最常见提问顺序往往采用由开放性问题导向封闭性问题的形式

常用的提问类型:漏斗型、逐步提高型、逐步下降型、播种收获型

(3)提问中注意的问题

使用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建议:

事先计划好问题

提问的风格应该简洁、明确、主题性强

复杂:“我们都知道政府的三个分支机构是什么,可是他们是怎么来的,如何设计,

又是如何联系的?”

简洁:“让我们回忆一下政府的三个分支:行政、司法和立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各

个机构分别行使什么政府职能?”

给学生时间思考

低层次问题,等待时间至少3~4秒钟,高层次问题增加到15秒。

避免教师自己回答问题,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

教师:那么,是哪位总统解放了奴隶?

学生:亚伯拉罕——

教师:林肯!对,对了。

要让学生保持悬念

先提问,再点名

选择学生有随机性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及时的反馈

对于正确的回答,加以鼓励

对于不正确、不完整的回答进一步询问或重新导向。

避免只接受所期望的答案,扼杀学生创造性。

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有代表性的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1、直接教学

与传统讲授法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2、交互式教学

主要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澄清、预测;

教师示范四种策略,然后教室指定一个学生扮演“教师”,学生轮流担当“教师”

举例:书上399页

3、脚本式合作

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

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彼此交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6:0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810263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认知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认知策略.pdf

上一篇:南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元认知策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