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绝对值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4 02:50:06 阅读: 评论:0

象棋棋谱大全-科三多少分及格

绝对值教案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赵平原)

2.3绝对值

[教材分析]

绝对值知识是解决有理数比较大小、距离等知识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们后面

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借助数轴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计算、观察、交流等活动发现绝对值的性质特

征,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且会进行简单的绝对值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应用绝

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进一步领略数

学的和谐美,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相反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什么叫

相反数(并举例说明)?怎样表示字母的相反数?

(回顾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为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并回答问题.

[出示投影]

情景:在一棵大树下,有两只狗(一灰一黄)在玩耍,过了一会儿,有人在大树西米

处以及东米处各放了一根骨头,两狗发现后,灰狗跑向西米处,黄狗跑向东米处分别衔起

了骨头.

问题: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一情景.

它们所跑的路线相同吗?

它们所跑的路程(线段OA、OB的长度)一样吗?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把刚刚看到的这一情景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在这里,我们以大树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米,建立数

轴,在数轴上标出这两只狗的位置.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问,灰狗是向西跑,而黄狗是向东跑,所以它们所跑的路线不相同,

在数轴上来看的话,灰狗向西跑了米到达A处,记做3;黄狗向东跑了米到达B处,记

做3;再来看第二问,不管往哪个方向跑,灰狗和黄狗都是跑了米,也就是说,它们所

跑的路程是一样的,在数轴上,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那么,这个距离在数学中叫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内容.

[板书:2.3绝对值]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

在我们的数学中,就是不需要考虑数的正负性,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狗跑

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来表示,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

值.

那么什么叫绝对值呢?

[板书:绝对值的概念]

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表示.例

如:到原点的距离是,所以的绝对值是,记做|4|4;5到原点的距离是,所以5的绝

对值是,记做|5|5.

[板演]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1,

4

9

,,7.8.

解:|21|=21;|

4

9

|=;||=;|7.8|=7.8.

[口答]说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西

3米

3米

7,2.05,,0.25,1000.

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给出几对相反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究,老师个别指导)

议一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每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三个负数和零,然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

绝对值.

(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相互出题、答题)

通过上面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老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数的绝对值是

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板书]绝对值的特点: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试一试:若字母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当是正数时,||a=______

当是负数时,||a=______用式子可以表示为



)0(

)0(0

)0(

aa

a

aa

a

当=0时,||a=______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取任何有理数,都有||0a,||a

不可能是负数.

三、尝试反馈,巩固提高

1、判断:

(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2、选择:

(1)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大于、小于、小于或等于D、大于或等于

(2)

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m,则这个数为()

、m、m、mD、2m

3、填空:

(1)

|2|=____,|-2|=____.

(2)若||4x,则____x.

(3)

若|a|=0,则a=____

(4)

1

||

2

的倒数是____,

|2|

的相反数是____.

(5)7.2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____.

4、应用:[教学时可据实际选择其一或全选]

(1)正式排球比赛对所用排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现检查5个排球的质量检测结果如下

(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5,3.5,0.7,2.5,0.6

请指出哪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并用绝对值的知识加以说明.

(第五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因为它的绝对值最小,也就是离标准质量的克数最近.)

(2)某班举办“迎国庆”知识竞赛,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不答得分,答错一题扣10分,今

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所得分数,分别为50,20,,30,请问哪个同学分数

最高,哪个最低,为什么?最高分高出最低分多少?

5、探索:如果|||1|0ab,求____,____ab.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1、在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绝对值的概念,学会了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还知道一个数

的绝对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零的.

2、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借助数轴去理解,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50页习题2.3:知识技能第2题、数学理解第1题

2、已知

1

|2|||0

3

xy,求23xy的值.

六、板书设计

2.3绝对值

一、绝对值的概念例1

二、绝对值的特点

板演

三、绝对值的非负性

七、教学后记

—————————————————————————————————

—————————————————————————————————

—————————————————————————————————

—————————————————————————————————

—————————————————————————————————

—————————————————————————————————

————————————

一、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

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

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

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

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

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七、练习设计

p.18,1.2题.p21,2.3.4题.

八、板书设计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

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

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

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

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

有一个新的认识.

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5.为避免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

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

(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

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

(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

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

(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较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

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

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一、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

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

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

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

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

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七、练习设计

p.18,1.2题.p21,2.3.4题.

八、板书设计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

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

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

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

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

有一个新的认识.

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5.为避免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

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

(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

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

(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

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

(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较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

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

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2: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694061222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绝对值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绝对值教案.pdf

上一篇:公司收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绝对值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