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中国脊梁”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
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
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
命,必须做。”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
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多被救出。
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当地58岁的村
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倪太
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经过艰
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
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
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
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四川泸定地震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在这一灾难中挺身而出的
“中国脊梁”。首先,材料第一段中展现了第一类“中国脊梁”形象。在
这场地震中,甘宇和罗永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弃逃生机会,坚
持逆行开闸泄洪,挽救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逆行者”。在他们
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脊梁”舍小我为大我的无私奉献。材料第二
段中,村民倪太高秉持着“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
能放弃他”的感恩心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艰难寻找最终成功找到
甘宇。从倪太高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知恩图报的“中国脊梁”形象。
而通过材料最后一段,则可以得知,“中国脊梁”并不仅仅是那些在中
国历史上留下过轰轰烈烈的业绩的人,还有那些在危难关头敢于挺身
而出,在和平时期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一个个善良的平凡人。
试题要求以“中国脊梁”为主题进行写作。对此,如果写记叙文,可以
去叙写某一位“脊梁”的感人事迹进而讴赞之;当然,根据材料内容可
以得知,选用的这一个形象最好是具备善良、奉献等精神的平凡人。
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去论证何谓“脊梁”,中华民族为何需要“脊梁”,“脊
梁”的价值所在,怎样做一个“中国脊梁”或“民族脊梁”。对此,还可针
对材料最后一段话,论证平凡人只要心怀祖国、积极奉献、努力拼搏、
知恩图报,同样可以成为“中国脊梁”,借此,可倡导人们去做“中国脊
梁”等等。
参考立意
1.“奋力拼搏”的人也是中国脊梁。
2.为人民“攻坚克难”的人就是中国脊梁。
3.向平凡的中国脊梁致敬。
优秀例文
以平凡之躯,立起中国脊梁
汶川地震的阴霾还未褪去,新冠疫情的阴云还正笼罩,泸定地震的突
如其来又震碎了无数人的美梦。但是,无论是危难关头的生死抉择,
还是妻离子散的悲恸打击,都未曾压垮我们,只因我们有一个个挺立
着的中国脊梁。面对艰难险阻,甘宇、罗永放弃生的希望坚持逆行拉
闸泄洪,倪太高不顾震后山路危险坚持搜救“恩人”。他们无一不是常
人眼中的“小人物”,没有撼天动地的伟业丰功,亦无震撼人心的豪言
壮语,但他们,却以一己之身、平凡之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
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危难中,正是那一份责任心,让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舍生忘己,
无私奉献。甘宇、罗永之所以在最危难的时刻,不顾生命安危选择逆
行,就是因为拉闸泄洪,保卫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是他们的责任。
同样,正是因为责任,无数白衣天使在新冠疫情爆发时选择逆行武汉,
芦山地震时村支书袁超不顾癌症痛楚成为救灾一线的超人。在艰难险
阻面前,他们都是平凡之躯,却都凭着心中那一份责任感迎难而上。
平凡的他们,都是逆行的“中国脊梁”!
并非只有在危难中有所作为的人们才配被我们称为“中国脊梁”。和平
生活中,那一个个如倪太高一样与人为善、有恩必报的平凡人,同样
是“中国脊梁”。正是那一份朴素的善良,让平凡的“中国脊梁”与人为
善,知恩图报。面对恩情,倪太高选择以乐观与善良对抗人生的无奈
与苦难;同样,刚脱贫的汶川龙竹村村民,驾车36小时运送100吨新
鲜蔬菜驰援武汉;云南贫困村石板寨村村民们,得知武汉疫情困难后
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支援湖北。从前,国家帮助他们;
如今,他们回报祖国。他们虽平凡甚至弱小,却也以“滴水之恩,涌
泉相报”的朴素情感,诠释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平凡的
他们,都是善良的“中国脊梁”!
我们也许熟知鲁迅对于“中国脊梁”的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
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但我却想说,这一个个默默无闻、
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们,同样是“中国脊梁”。
在灾难中,正是一个个无名英雄挺身而出,为我们迎来了中国的和平;
在发展时,同样是这一个个无名英雄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了中国的
腾飞。他们以凡人之躯,不计回报,却又有恩必报,撑起了中华民族
的“脊梁”。而对于我辈青年来说,也许我们将来也只是一个个普通得
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但只要我们能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职责,与人为
善,能在面临抉择时坚守担当,关爱他人,我们,就同样能成为中国
未来的“脊梁”!
就让这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为中国筑起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
挺起坚实躯体,屹立于世界之巅。
拓展阅读---人民日报时评
中国脊梁,中国力量
这个春节,非比寻常,新型冠状病毒抗疫战争全面打响。“抗疫”宣传
出现许多硬核操作,许多“抗疫”故事,令人泪目。他们是一个个义无
反顾的白衣天使,是一个个坚守在平凡岗位的普通人,面对疫情,他
们勇敢地站出来,冲到最前线,用自己的力量带来一束束照亮前路的
光。
唯有担当,方显忠诚。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门前,一线护士刘海燕与
前来送饺子的9岁女儿隔空拥抱,她对女儿说:“乖,妈妈是个共产
党员,妈妈什么都不能怕,战胜病毒,妈妈就能回去了”;上海浦南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晓静,带领一支50人的护理队驰援武汉,她也
是一名退役,退役时她曾许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
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武汉雷神山的建筑工人,薪资未谈就直接奔赴
现场,“来这干活,家里人都支持,不知道给多少工钱,不给钱就当
是志愿者了”;某运动品牌为一线的武汉医生捐物资,捐了10743副
泳镜(可以当护目镜使用),下面有人评论,“这个数字有零有整,
是把库存都拿出来了吧?”下面回复:“是的,所有库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鲁迅先生曾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在阴霾中找到方向,在
坚持中看到希望。他们勇敢地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遍布各个角落,汇聚磅礴力量。
我们作为被勇敢者保护着的人们,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珍重自己,
必戴口罩、勤快洗手、减少出行、不吃野味。二是保护家人,普及知
识、开窗通风、清洁消毒、科学就医。三是定心凝神,不信谣、不传
谣、多做运动、好好休息。抗击疫情从你我身边做起,愿所有人都能
平安归来。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谢谢每一个奋战在一线
的工作人员,因为你们的义无反顾、倾尽全力,铸就了中国脊梁,传
递了中国力量,这场所有人的共同战“疫”,一定会胜利的!
抗击疫情,你我并肩!
高考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鲁迅先生称赞玄奘为“中国的脊梁”,主要是赞誉其_______的爱国
精神;玄奘身处异国时,本土思渴,未敢留须臾,回国译经是为了弘
扬佛法,普度众生,这表明其具有造福人民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屈原、贾谊、司马迁、杜甫直至以后,爱国
精神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唐代的时代风
貌的影响,更受传统文化的所致。唐朝作为当时强盛的大帝国,是当
时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其文化远播四方,_________;唐代创
造的辉耀寰宇的文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直到现在,外国人还把
中国叫作“唐土”,把中国人叫做“唐人”;唐代高度繁荣的文化培养了
强固的民族自信心与高昂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唐人,玄奘内心深处涌
动着的爱国激情,成就了他______的丰功伟绩。所以王亚荣先生说,
(),玄奘精神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所结出的丰硕之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卧薪尝胆络绎不绝家喻户晓登峰造极
B.披肝沥胆络绎不绝闻名遐迩无与伦比
C.卧薪尝胆薪火相传家喻户晓登峰造极
D.披肝沥胆薪火相传闻名遐迩无与伦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玄奘的爱国情感既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受唐代的时代风貌所致。
B.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唐代的时代风貌所致。
C.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因传统文化所致。
D.玄奘的爱国情感既是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受传统文化所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玄奘精神是“果”,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因”
B.玄奘精神是“因”,造就了当时的文化之“果”
C.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互为因果孕育了祖国优秀文化
D.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成就了祖国优秀文化
小说阅读训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
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
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
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
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
包裹,头也不回地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
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
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
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
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
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
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
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地敲了几
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地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地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
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
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需还公输般借他
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
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
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
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
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
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
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
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
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
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
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
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
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
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
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
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
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
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
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
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
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可见公输般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B.墨子说话“三句不离本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见到公输般时,
抑或是说停攻宋之后,始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墨子和公输般楚国重逢,面对墨子的质问,公输般说“先生说得很
对”,表明此时的他已被墨子辩驳得无话可说,彻底放弃了制造云梯
助楚攻宋的想法。
D.鲁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
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用词精炼,人物对话传神。“我去按他一下罢”,一句话
就表明了墨子劝说公输般的信心。
B.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公输般居住场所的高级与墨子的粗衣陋
食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公输般的骄奢淫逸。
C.《非攻》的人物语言,既有典雅的古代典籍色彩,又明显地夹杂
着现代语词。
D.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命名上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异曲
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推陈出新的独特意味。
3.小说第三段描写了墨子出发去楚国前的准备,这一段能否删掉?
为什么?
4.有人说鲁迅在这篇小说中生动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
的英雄形象,请概括墨子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式英雄的原因。
答案:
一、1.D“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披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根据语境,形容爱国精神,此处用
“披肝沥胆”更适合,排除AC。
“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薪火相传”,比喻
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
传。此处用以形容爱国精神历代相传,用“薪火相传”更好,排除B。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闻名遐迩”,指名声很大,远近都知
道。此处用以强调唐代文化名声很大,四周各国都知道,故用“闻名
遐迩”。
“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无与伦
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此处用以形容玄奘对佛教的贡
献没有人能比得上,故用“无与伦比”。
2、B、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为前后语序不当。联系上下文
可知,此句为过渡句,上半部分应陈述“传统文化”,下半部分陈述“时
代风貌”,排除CD;
第二处“因……所致”为句式杂糅。“所致”意为“由于……而造成的”,前
边再加“受”造成句式杂糅,可改为“既受……的影响,更是……所致”,
排除A。
A、
联系后文“玄奘精神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所结出的丰硕之
果”一句可知,“传统文化”与“玄奘精神”二者为因果关系,而“玄奘精
神”是“丰硕之果”,故应为“果”,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故传统文化
或者当时的文化背景为“因”。
B.因果关系颠倒,“玄奘精神”是“果”,“文化背景”为“因”。
C.“互为因果”说法错误。
D.“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成就了祖国优秀文化”因果关系不成立,
把“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一起当做了“因”,而前面分析可知,
“玄奘精神”是“果”。
二、1、C.“彻底放弃了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想法”错误,根据后文的
对话“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
经对王说过了’”可知,此时的公输般并未彻底放弃制造云梯攻的想法,
最后“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才表明他彻底放
弃制造云梯攻宋。
2、B.“意在突出公输般的骄奢淫逸”错误,将公输般居住场所的高级与
墨子的粗衣陋食进行对比,不是为了突出公输般的骄奢淫逸,而是为
了突出墨子行事风格朴实,劳形苦心,同时也体现了墨子劝说公输般
的难度之大。
3.不能删除。
①从情节来看,墨子未做充足准备,只带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便匆匆离
去,体现了此行时间的紧迫及意义的重大。
②从结构上看,“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与下文中的墨
子“像一个乞丐”和“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相照应。
③从人物形象上看,“盐渍藜菜干”“破铜刀”“破包袱”“窝窝头”“草鞋”更
能体现墨子“劳形苦心,扶危济急”的仁爱思想,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
4.①墨子拥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为民
请命,代表平民的利益。
②墨子是一个难得的实干家。能急人所困,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真
正做到身体力行。
③墨子坚毅执着。他不畏路途艰辛,义无反顾,面对公输般的辩驳,
坚持“非攻”的信念。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1:4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65570122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华民族的脊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华民族的脊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