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化常识专题
1、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
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
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左传》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C.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自号香山居士。《钱塘湖春行》是他的作品。[来源:
学|科|网]
D.《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应是春秋时期。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从下列
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答案】选B理由: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标题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选C理由:标题借用典故“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
树。后人用“桑梓”指代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解析】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首先要读懂标题的大
意,然后分析标题的语言特点,特别是要把握好对标题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自
己的理解,选出一个你理解最透彻的回答即可。如选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
八十一难”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典故,借孙悟空指代人生,努力练好处事安身立命的
本领,笑面人生苦难喜怒哀乐。标题借孙悟空的典故阐明处世哲学。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
【解析】C项,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苏轼对词的功绩:一改宋词的婉约之
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物。而不是“使词依附于
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B.《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文中人物杨志是一个憨厚鲁莽、天真任性的人。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儒家经典《孟子》,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的观点,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通过菲利普夫
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
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B句中“杨志是一个憨厚鲁莽、天真
任性”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B.陆游,字同叔,号放翁,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游山西村》。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是词牌
名。
答案.B,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
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
称自己时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
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
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密切关系。
【答案】C
【解析】C项,句子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主题应该使用引号。故答案为C。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
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
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以歌颂母爱与童真,赞
美美好的大自然为主题
【答案】C
9、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摧残读书
人的罪恶,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B.“人民艺术家”巴金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塑
造了一个从勤劳朴实蜕变成麻木堕落的人力车夫形象。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集》,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子夜》
《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林家铺子》《腐蚀》等。
答案.A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情词恳切,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从而
使得“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B.茅盾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三次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
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冰心在《繁星》《春水》两部诗集中,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为主题,永
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首
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
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B错,“茅盾”应为“朱自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
璧”。
B.《社戏》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C.“雄伟壮丽、敬畏生命、阳光灿烂、打量一番”是一组结构不同的短语。
D.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
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D
【解析】D.有误,“桑梓”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都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
人用来代指故乡,不是代指乡村。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
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体。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
《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
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
《孟子》合称为“四书”。
【解答】A.有误,“生”是扮演男性的角色,“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
B.有误,《故乡》出自《呐喊》;C.正确;D.有误,“四书”不包括《礼记》;故选:
C。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
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
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
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14、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和《己亥杂诗》不属于同一朝代的作品。
B.《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不属于同一诗人的作品。
C.《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属于同一文体的作品。
D.《次北固山下》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边塞诗类型的作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中有关知识
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运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B错,《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
都是李白的作品;C错,《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不属于同一文体,前者是词,
后者是曲;D错,《次北固山下》不属于边塞诗,故答案为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
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
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
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
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错误,没有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这一说法。
1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射雕英雄传》——金庸——原名查良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孟浩然——七言律诗
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游记体小说
【答案】B
【解析】B项,应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七言律诗。
1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
“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B.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C.《威尼斯商人》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
的悲剧。波澜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柳宗
元、范仲淹,两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
识积累判断正误。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芙蕖”是指莲花,C《威尼斯商人》是喜剧,D
范仲淹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
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
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
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
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答案】C
【解析】C项,《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19、按要求完成题目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
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
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
品(含译作)
《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这个要点,根据
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对应”的特点,如“莽原”与“野草”偏正式的名词相
对,“呐喊”与“奔流”并列式的动词相对,还要考虑到句子的通顺,在提示中选择词语
对出下联。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
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
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
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
讽刺性的悲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
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D错,《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
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
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
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牢记文学常识,不能混淆。
《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的作者是雨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
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
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
定俗成的活动。
D.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答案.C
2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B.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
山水的名篇。
C.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
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变色龙》。
答案.D
2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西汉刘向整理成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出自该书。
B.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
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
隐、牡牧。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
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
及风格、流派等。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
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B中大闹桃花村和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B错,故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5、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句与“清明节”有关;B句与传统节日无关;C
与“重阳节”有关;D与“春节”有关。据此,答案为B。
2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
B.《红岩》中的许云峰和成岗被捕后,面对徐鹏飞的威逼利诱,拒绝出卖党组织。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D.《童年》中年幼的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
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
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
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C错,“长勺之战”记载于《左传》。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
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
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
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
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
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据此,答案为D。
2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五中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在关于朋友关系的各种称谓中,金兰之交指的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
交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布衣之交指的是以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
【答案】C.
30、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剧《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第五幕中的独白,通过对
“风”“雷”“电”等的歌颂,表现了主人公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的强烈情绪。
B.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在清朝被钦定为正史,但
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C.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诗人。她的散文《荷叶•母亲》,用红莲
比喻自己,借遮盖大雨的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
系,可以直接组合,也可靠连词放在中间来组合。
【答案】C
【解析】【详解】C.《荷叶•母亲》是散文诗。故选C。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0:0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597691219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昆明市师训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昆明市师训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