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注释
浣溪沙原文、注释
浣溪沙原文、注释1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
作者: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
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
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
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
时。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④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
其上。
⑤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浣溪沙原文、注释2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
①.络丝娘:缫丝女。
②.垂白:须发将白的老翁。杖藜:拄拐杖。
③.捋青:摘取将熟的麦子。捣麨:将麦子炒干后捣成粉末。软
饥肠:充饥。
赏析/鉴赏
这首词以浅显生动的语言,逼真地摹写了农村夏景,而且抓住景
物特征加以描绘,词尽其妙,非常具有特色。这首词描写的是徐州城
东乡村夏日的风光。因而,它写苘麻等农作物,写蚕妇、老叟等农家
人,写煮茧缫丝、捋取新麦等农家事,无不扣住了彼时彼地的特点。
词中虽未用“夏”字直接点明时令,却借助写苘麻、收麦等间接交代
时值夏日。试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须发将白的老叟会摘取新麦吗?
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叶层层苘叶光”,那老叟扶着拐杖
“抬醉眼”的神态,能显得如此清晰吗?
这首词不仅惟妙惟肖地摹写农村夏景,而且以巧笔写人。描写其
音容笑貌,勾勒其劳作情景,或反映其生活境遇,或刻画其心理状态。
苏词写人一目了然。上片以一特写镜头写蚕妇,下片也以一特写镜头
写老叟。写蚕妇,仅“隔篱”一句,便使蚕妇煮茧缫丝时娇语谈笑的
情态跃然纸上。写老叟,既传神地刻画了其老态龙钟、醉眼朦胧的肖
像:“垂白杖藜抬醉眼”,也逼真地描写了他贫困的生活境遇及其盼
望秋熟的心境:“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首词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苏词
上片的“麻叶”句,诉诸视觉;“谁家”句,诉诸嗅觉;“隔篱”句,
诉诸听觉。下片3句也诉诸视觉、听觉等。这样,便使词中蚕妇、老
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浮雕感;使苘麻等景物及村民劳作、生
活的情景历历在目,逼真可感。
浣溪沙原文、注释3
闲理丝簧听好音。
西楼剪烛夜深深。
半嗔半喜此时心。
暖语温存无恙语,韵开香靥笑吟吟。
别来烦恼到如今。
注释
【笑吟吟】微笑貌。宋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
小酌》词:“夜月楼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元周文质
《青杏子·元宵》曲:“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釵插。”《水浒传》第
二四回:“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鲁迅
《呐喊·白光》:“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
吟的显出笑影。”
浣溪沙原文、注释4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
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
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
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
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
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
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
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很眼熟,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整首词虽含伤春惜
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整首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
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
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了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
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
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
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
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
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
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
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
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
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
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
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
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
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
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
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
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
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
的纡细心态。
词的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
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
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
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
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
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
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
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
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
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
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
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
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
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
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
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浣溪沙》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
思。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他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
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
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
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
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
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
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
本。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真宗死后,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
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
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
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
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
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
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
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
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
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
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
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
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
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
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
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
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
《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
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
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
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
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
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
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
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
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
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
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浣溪沙原文、注释5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注释】
①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稼轩仍罢居铅山瓢泉。偕:同,和。
杜叔高:稼轩友人,叔高曾于淳熙十六年(1189)一访辛于带湖,此
二访辛于瓢泉。据稼轩《瀑布》诗自注,正是庆元六年。此春日小唱。
上片描绘自然春色,词清句丽,有情多姿,别见风韵。下片因景抒怀。
既弃政归田,乐于山水,理当超世绝尘,无奈时念故人知音,遂平添
出一番新愁新恨。命笔新巧,不落窠臼。“自笑”两句流水对兼句中
对,下片三句各以两字重叠,读来流利清畅,别具音韵之美。
②“花向”两句:以美人粉面、翠眉喻春花春柳之美。颦(pín
频):皱眉。
③好山如好色:化用孔子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子罕篇》)并脱胎于苏轼《自径山回和吕察推》诗:“多君
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④怀树怀人:朱熹注《诗经·召南·甘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
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谓因怀人而爱树。辛词则说由怀树而怀人。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9:2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426913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奈何花落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奈何花落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