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写作素材汇总
1.鲁迅先生的轶闻趣事
鲁迅对对联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
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
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
“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
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
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
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
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
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
四座。
鲁迅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
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
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
第2页共12页
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
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
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
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
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
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
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
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
路出家”了。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
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鲁迅先生却感慨地
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的。”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
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先生废寝忘食,
冥思苦想,可始终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场景来。于是他又抽出
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王鹤照对
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
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
第3页共12页
天宝在哪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
边倾听,一边记录,在此基础上终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
今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正传》的精妙时,你可知道鲁迅曾
经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
鲁迅爱书故事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
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
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
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情况。鲁迅先
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
如果上面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
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
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
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
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鲁迅童年故事
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在同
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
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
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经过了
第4页共12页
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
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鲁迅求知欲十分强
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
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
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广
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做过统
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2.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
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
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
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
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
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
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
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
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
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
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
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第5页共12页
看戏。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
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
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
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
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
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
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
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
“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
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
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
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
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
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
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养鱼。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
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
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
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
第6页共12页
密,会影响鱼呼吸,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
些东西除去。
习武。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
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
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
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三十年代曾为自己和
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
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
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养壁虎。鲁迅先生饲养过壁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五十年
代写的《追忆鲁迅先生》诗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顾悠悠
几顾瞻;万里仍旧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窗余壁虎干饭香,
座隐神龙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李盛
仙)
3.鲁迅的教子经
海婴出世的第二天,鲁迅手里捧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松树,
非常高兴地来到医院的房间里,轻轻地放在了许广平床边的一
张桌子上。这是他送给妻子许广平的。这松树翠绿、苍劲、孤
傲、沉郁,有似鲁迅的性格。他希望儿子也像这松树。
第7页共12页
从寓所到医院有百数十步远。在海婴生下来之后,鲁迅每
天至少有两三次到医院里去,有时还领着一批批的朋友去慰
问,手里特意拿些食用物品给许广平。每当静静坐下来之后,
他便欢喜慈祥地看着孩子的面孔,承认很像他自己,却又谦虚
地表示:“我没有他漂亮!”
怕用烟熏了孩子,每天工作时他就搬到楼下去,把客堂的
会客室改为书房。但一到夜里12时,他必然上楼,自动地担
任到凌晨2时的值班,留心海婴的服食眠息。他时常抱着海婴
坐在床头,手里搬弄一些香烟盒之类,弄出锵锵的响声,引得
小孩高兴。小身子在他大腿上乱跳;倦了,他有别的方法,把
海婴横卧在他的两只弯起来的手臂上,在小房间里从门口走到
窗前,再来回走着,唱那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诗歌调子: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有时又改口唱仄仄平平平仄仄调:
“吱咕,吱咕,吱咕咕呀!
吱咕,吱咕,吱吱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第8页共12页
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在他两手造成的小摇篮里安静地入
睡。有时,他很累,但是总不肯变换他的定规,好像那雄鸽,
为了哺喂小雏,就是嘴角被啄破也不肯放弃它的责任似的。
鲁迅原来是不大喜欢看电影的,后来听朋友们说,和孩子
一块看电影既是一种娱乐,又可教育孩子,多方受益。于是他
也看起电影来。不论写作多忙,凡是有适合儿童看的电影,鲁
迅总要专门陪海婴去看。什么《人猿泰山》、《泰山之子》、
《仲夏之梦》、《米老鼠》等,以及一些世界风光之类的纪录
片,都带海婴看过。
除了电影之外,一些较大的文化活动场合,只要有重大文
化活动,鲁迅也总是约许广平携儿子光顾。不过,有些活动是
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是要考虑一番的。
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预购了有狮、虎、大象表演的马
戏节票,他简直心花怒放,兴奋不已。他一直等到很晚,迟迟
不肯上楼睡觉。鲁迅考虑到这些节目大都是猛兽表演,并且是
在深夜临睡之前,怕海婴受到惊恐,所以没叫他去。第二天,
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便耐心地向海婴解释,告诉他以上的考
虑,并答应白天找机会陪海婴再去观看。意外的是,第二天他
们去看表演时,没有猛兽类的表演(那些猛兽关在大笼子里),
只看了些马术和小丑的滑稽节目。不过,这对海婴来说,感到
更有趣。
第9页共12页
由此可见,鲁迅为了海婴的身心健康,是何等的煞费苦
心。如今,每当提到这些事,海婴还是激动地说:“父亲对我
如此真心地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4.鲁迅争分夺秒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
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
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
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
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
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
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
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
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
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
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
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
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第10页共12页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
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
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
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
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
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5.鲁迅的遗嘱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
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
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
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
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
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
他接近。
第11页共12页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
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
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
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
不宽恕。
6.鲁迅曾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
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
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
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
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
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
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
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
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第12页共12页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
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
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
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
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
了,结果将很坏。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8:5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40975121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仲夏之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仲夏之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