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歌

更新时间:2023-03-03 18:41:44 阅读: 评论:0

羽毛球拍品牌排行-亲子小游戏

七夕诗歌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合同管理流程)

李贺关于七夕的诗词《七夕》鉴赏

《七夕》

唐代: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孤独又一秋。

解释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民间传奇,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见。

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展乞巧活动。

浦:水边。别浦:指天河、银河。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

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事见宗懔《荆楚

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

处。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

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领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

聚。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

“《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这里指自己曾

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一秋:即一年。

赏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见;一写

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见后重又分手的地

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耀,牛女在鹊桥上还能

依相偎珍惜这美妙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虽然匆忙一面,

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究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

中有乐。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此刻已

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

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

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

过了牛女。首联透过比照,宾主清楚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

划,可谓出手非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简单,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

般漫长。新月最终静静地挂在天涯,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

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

又陷入苦痛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

楼。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

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原来,

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围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

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行见。这一颔

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

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视着

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

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

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裂的

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

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漂亮的光荣,虽然这究竟属于梦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梦想最终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

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

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简单见时难,诗人

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

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

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颖、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

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

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殊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

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见衬托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

充分显示出过人的功力。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

睬,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扩展阅读:李贺的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

悲愤;描写梦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

的荒*昏聩,歌颂边塞将士勇敢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

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动,构造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

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缺乏,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

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奇怪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气氛是李贺诗歌最为胜利的因素之一,也是

“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典型如李贺

的《秋来》诗文。《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

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

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怪的

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

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

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

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

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表达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别具一

种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8:4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40104121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夕诗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夕诗歌.pdf

上一篇:八年级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七夕诗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