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五年级语文《伟大的友谊》一等奖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
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
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让学生从表现英雄
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通过阅读领悟
写人词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重在
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
护群众爱护、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痛击敌人之后,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转移。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他们的英勇无畏。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1、引上绝路
学生默读这部分课文,你在读中感受深的语句或者是打动你的语句,结合语句中的关键
词语,写写自己的体会,作好批注。
(1)、这部分中的绝路指什么意思?
(2)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生答后出示这句话,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班长态度坚定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
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
是一样的?
(“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更能说明五壮士为保护群
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3)、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
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指导朗读
2、顶峰歼敌、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作好批注,并讨
论。(抢、夺、插、举、喊、拔、拧等)
(2)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什么?从这句话中,结合句子中的重点的词说说你能体
会到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3、英勇跳崖
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屹立”、“纵身”、“昂首挺胸)“屹立”
的意思。“纵身”又能看出什么?
(2)、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谈
谈自己的感受。
(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
度的责任感。)
(3)文章又一次提到他们完成了掩护任务,想一想,这两次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
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录像。(播放影
视资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
三、总结全文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四、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第6~9自然段.
2、请同学们课下积累一些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板书设计:
14、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
顽强的斗争精神
3、小学五年级语文《伟大的友谊》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
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
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
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
如下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
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4、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
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
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读书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默读,
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质疑法。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思维。
3、讨论法。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问法。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点拨法。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
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
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
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
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开始,我放映“闻
鸡起舞”的动画短片然后顺势引入课文。点名朗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又
为下面精读课文做铺垫。第二个步骤:研读课文,质疑解惑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
段,要求学生为这几个故事取个简短的小标题。(①只身求学②划粥割齑③谢肴④闭门不出)
再安排三个环节逐一研读:
环节一:学习第二段。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会要求学生找出该段中能体现范仲淹读书十
分刻苦的句子,发挥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说说范仲淹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他又会如何克服。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石二鸟。
环节二:学习第三段。在学习此段前,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粥割齑”的意
思,并让学生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短尾最后两句话。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
学生积累词语。然后我顺势追问范仲淹对待这种清苦生活的态度,体会范仲淹的求学之勤。
环节三:学些第四至五段。
学生轻声读四至五段,小组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范仲淹仅仅是因为担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饭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当听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皇上出游轰动全城,为什么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学生回答后我稍加点拨,归纳总
结。然后我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读第五段的对话。目的在于还原情境,加深
理解。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已经理解这四个故事都是讲述范仲淹的勤奋好学。第三个步
骤:体验情感,突破难点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六至七段,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
撑她刻苦求学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抱负。其次,评价范仲淹,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
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从而突破难点。最后,讲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第四个步骤;拓展
延伸,深化主题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说说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动你。然后我
以“少年强则国强”为结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饱含感情齐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展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科学合理,
一目了然。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扣人物的行动,语言,
神态描写,让学生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
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5:2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284441212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伟大的友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伟大的友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