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倒装句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3-03-03 13:37:29 阅读: 评论:0

鲦鱼效应-语文教学

倒装句文言文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装修合同范本)

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导读: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

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

─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

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

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

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

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

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

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

(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

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

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

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

“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

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

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

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

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

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

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

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

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

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

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

“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

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

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

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

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

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

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

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

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

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

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

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

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

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

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

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

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

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

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

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

“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

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

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

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

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3:3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21849121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倒装句文言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倒装句文言文.pdf

上一篇:海棠花的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