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是韬光养晦还是锋芒毕露
[新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海南著名风景区小洞天有棵龙血树,据专家测定其树龄已6000多岁,堪称
树中的寿星。人们认为该树长寿的原因是:
一、满树是虬曲而中空的枝条,为无用之材;二、焚之起烟,为不燃之
木;三、树身矮小且藏于深山,环以高大乔木,风摧秀木,无碍其生,有利于它颐
养天年。故而有人据此参透一种人生哲理:
韬光养晦,颐养天年。
然而,当今社会更加推崇锋芒毕露、锐意进取的时代“弄潮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
袭。
北大辩论:
是韬光养晦还是锋芒毕露
反:
收敛锋芒更有利于成功
中国有两个成语,一个是“锋芒毕露”,另一个是“韬光养晦”。这两个成语表
达的是相反的意思,前者是“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
气,好表现自己”,后者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高级汉语词
典》)。一个人是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都可能影响到他所从事的事业成
功与否,而我们认为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更有利于成功。
锋芒毕露使人容易骄傲、目空一切,所以经常会“恃才傲物”,一方面可能
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会不考虑他人的看法,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恐怕会
完全听不进去,并且容易习惯性地展示自己的锋芒,无所顾忌,最终犯下严重
的错误。
2/11
说到恃人傲物,锋芒毕露,很多人会想到杨修。曹操为什么最后要杀杨
修?杨修过于显摆其个人才华是一方面,也许曹操是有些妒忌,而导致杨修最
终被杀的是他在行军打仗如此重大之事中,因为锋芒毕露所犯下的错误:
曹操平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又难以推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防御
持久,进退两难。
曹操心中烦燥犹豫,偶说“鸡肋”二字,杨修就教随行军士收行装准备归
程。夏侯惇问怎么回事,杨修说:
“以今夜号令,便知xx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
矣。”曹操怒杨修造言乱军心,斩之。关键是杨修聪明过头,把撤军这样的事关
全局的大事用负面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了。殊不知,这样的军机大事是不能
用此方式表达的,即使曹操心里真是这样想的,但是曹操没有直接表达出来,
就是因为曹操认为这话说出来会影响军心,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但是杨修却
一张嘴就说出来了,岂不是不该?作为杨修来说,他恐怕是平日里锋芒毕露习
惯了(在有关三国的记载中很多杨修在众人面前独占鳌头、显示才华的记
载),尤其是在他人不解答案的情况下,更是乐于把只有自己知道的事说出
来,不分场合不分环境。曹操杀杨修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夏侯惇和杨修同罪。就有人替夏侯惇求情,却无人替杨修说话。最后聪明
反为聪明误,杨修因才丧命。
说明有才如不善于把握,恰恰要为才气所害。杨修把聪明才智大多用在游
戏文章、争强好胜上。屡屡在一些小把戏小策略上,出风头,露头角。但在整个
人生大计上,他不明智也不聪明。作为曹操的谋士,他在军事和政治大计上没
有为曹操出过什么良策。曹操或许就把杨修也视为鸡肋,杀之可惜,留之无
用。”以上这段话概括了杨修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推之于他人:
锋芒“毕”露就是你时时展露锋芒,一般来说表现的机会多,那么这些机会
大多是平时小事,在这些小事出风头,争强好胜,对你本人并没有什么好处。
3/11
在你需要帮助时,你的同学同事未必会愿意;在你的工作中,你的老板也
未必欣赏你。不管我们愿意承认与否,多数老板不喜欢锋芒毕露的属下,这是
事实。
以上是从反面来说明锋芒毕露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和成功。下面我们来谈谈
收敛锋芒: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有利于一个人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不断进步,谦虚
谨慎地向他人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即使别人比你
差,可能也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
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向着成功方向迈进的每一步
都坚实有力。
收敛锋芒,有助于清醒冷静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充分了
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在许许多多的小事争强好胜,而是在重要的大事上
蓄势待发,才是真正明智的行为。
收敛锋芒,谦逊好学,会帮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和老师,在你的一生当
中,他们可能起到一些关键的作用,给你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指引和建议。一个
人的成功,不可能仅仅是他的个人行为,这其中必然有许多人的协助和支持,
赢得人心,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收敛锋芒,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起到麻痹敌人,缓解与对手的紧张关
系,使对手放松警惕的作用。在战争或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锋芒毕露必然会吸
引本领域其他对手的高度注意,甚至会导致其他敌人或竞争对手联合起来对你
形成合围之势,这将非常不利于你的战势或市场形势。在必要的阶段,收敛锋
芒,被别人忽视未尝不是件好事。
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终成大事的例子,在三国也有很多。刘备就是个典
型,其中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载: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
两人曰:
„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
4/11
„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之后,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将自己
的野心掩饰过去,“操遂不疑玄德。”其中当时刘备已经有分天下之心,否则曹
操也不会一再试探他,如果他这时就锋芒毕露地显示出来争夺天下的野心,恐
怕早被曹操杀了,也不会再有以后三分天下的局面。
作家唐浩明在《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一文总结道:
曾氏一生,做着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我们读他的千条万条,却读出他对
为人的两个字的概括来,这两个字即“收敛”。他自己处处收敛,谦退自抑,不
露锋芒甚至韬光养晦。他对自己的家人,也总以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不要呈
强呈能,不要招人显眼,知祸惜福。他的这种思想建筑在一种理论上,这个理
论是他从读书的过程中领悟来的,叫做消息盈虚。消是减少、息是增加,虚是
亏损,他认为正是有得有失,有盈有虚,此消彼息,此盈彼虚,不能事事都让
你占全占满。
我们一些做大事的老总,不妨学一学这种方式,在轰轰烈烈做大事业的时
候,以收敛之心做人,在做事做人上都会出现一番新的境界。这亦是收敛锋芒
有利于成功的又一例证,曾氏即以收敛锋芒来不断进步,并随时保持清醒的头
脑看待事业和人生。
从以上正反两记面的论述和例证说明,收敛锋芒比锋芒毕露更有利于成
功。在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之下,我们应当学会韬光养晦、收敛锋芒,谦
逊地向他人学习,脚踏实地,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赢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成功!
正:
展露锋芒更有利于成功
古人有云: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换句话说,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
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就要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
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
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感动而信赖他。
5/11
那么这个好的将领他的身先士卒就是在不自觉中展现他的锋芒,使人信服
于他的为人或理事的能力。展露锋芒总是有利于他更大的成功的。
不光对于领导者是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如此。人是在群体
中生活的,不能脱离群体而独自存在。你想要表达你的意思,或者需要别人来
同意你的说法,你就得说出你的和大家不同的道理来,让大众所能够接受于
你。打个比方:
小孩子肚子饿了,会说想吃面包了,家人不同意,不给他,说你待会再吃
吧,就要吃饭了。小孩子坚持说明理由是他的前顿饭没吃,做什么事情去了,
现在饿得不行。于是家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会给他面包。只是一个小例子,
但是也说明了一定的道理,如果这小孩子收敛他想要表达的想法,不展露他的
锋芒,那么注定他不能得到这块面包而只有饿肚子了。
看到这个题目,看到锋芒这个词,让我想到煮酒论史的一阙词:
【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
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三国演义中太多的令
人概叹的英雄一下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说他们的锋芒直逼宇宙苍穹、直传千
秋万代一点也不过份。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他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
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更有公元228年,诸葛亮与司马
懿大战于街亭,诸葛亮命马谡坚守街亭,由于马谡自高自大,不按孔明的布置
行事,又拒绝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街亭失守。司马懿率大
队人马,随后浩浩荡荡兵临西城门外,蜀军势弱危急。面对这一严竣的局势
下,诸葛亮冷静地摆出“空城计”安坐在城楼抚琴观景。司马懿领兵到达西墙城
下,看到这一异常情景,急令撤军。途中还受到西蜀伏兵的袭击,损失惨重。
诸葛亮不伤一兵一将,转危为安。其空城上的轻摇羽扇,淡然自若,是为他的
自信。此战役之胜首功在于诸葛亮其个人的锋芒毕露。
6/11
xx中有xx救主断桥喝退百万兵的典故:
后有追兵,前有待护恩主,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却说文
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
上,飞乃厉声大喝曰: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张飞睁目又喝曰: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乃挺矛又喝曰: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
裂,倒撞于马下。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一时弃枪落盔
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
兵。”张飞的锋芒真是让人不敢小视,真疑为天人也。此锋芒的展露也让刘备成
功取得了后撤的时间。也当然让人不得不承认展露锋芒更有利于成功!
历史上的还有一xxxx: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
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
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在东方,成吉思汗平了中国大陆
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而这就是领袖的魄力,领袖的勇于展露锋芒让他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功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引自《泌园春。雪》此词的作者毛泽东也是一位展露锋芒毕露的伟
大领袖,他取得的功绩不在秦皇汉武之下。此所作也在向我们解说,昔英雄已
然逝去,再雄伟的功迹还待有锋芒的后人去创造。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证明:
展露锋芒更有利于成功!(文/xx)
辩论二辩稿:
锋芒毕露有利于成功
7/11
2007-04-05
谢谢主席,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我理解对方一辩的辛苦,但是
对方辩友始终想着收敛,不能发挥全力,所以不免犯了几个错误,下面由我来
给对方纠正一下。
……
我方的观点是:
锋芒毕露有利于成功。那么对个人,什么是成功呢?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
理学告诉我们:
个人的成功在于能够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就是指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做应该做的事情。那么锋芒毕
露,这种将自己全部才华展露出来的做法,无疑是更有利于成功的。
而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面临的是社会中的激烈竞争,将自己的实力完全
展现,事必会增强我们的竞争能力。我们的确可以保留实力,但是十成努力肯
定比五成力能够更快、更容易地完成目标,那么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哪
种努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当然是全力以赴地展现个人才华了。现实中,讲
究择优而用,努力稍差一点,就会丧失机遇,连机遇都没了,对方辩友还抱着
貌似谦虚的收敛,幻想成功吗?对方辩友,清醒下,和我们一起锋芒毕露吧!
锋芒毕露不仅能创造机遇,还是一种好的处事态度。锋芒毕露者必自信,
而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锋芒毕露者比收敛锋芒者更近成功一步。
锋芒毕露同样给人积极的心态,主动的意识。做事时你可以表现你的锋芒毕
露,但你绝不能给别人说你有所收敛,对个人而讲收敛貌似谦虚,但对别人却
是不够尊重、不够积极、不够主动。当别人质问你为何不全部展示才能时,你
的适时、适度都已经成为了借口。而锋芒毕露则不然,当今社会越来越讲究人
的意识,三个有才不露的不如一个肯干的,三个肯干的不如一个锋芒毕露的。
锋芒毕露有自信、积极、主动、勇气的支持,势必有利于成功。
同样,对于社会而言,锋芒毕露也是一种好做法。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
全部才能发挥出来,势必比只发挥一部分能创造更多价值。锋芒毕露要的就是
8/11
全展才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做更多的事,服务你我,服务社会,相比之
下,有所保留是不是太过自私了吗?
社会发展早就规定了锋芒毕露有利于成功的道理,而我们也在无形中适应
着这个规律,不仅社会如此,自然界也是如此。
对方辩友知道物竞天择吗?一个物种如果不全部展示自己的能力、适应环
境,就势必会被淘汰。而物种的成功在于能够存活下来并且不断壮大,我们人
类,在数万年的进化中,就是通过锋芒毕露才有了今天的社会文明。难道对方
辩友做为人类中的一员,还想否认锋芒毕露有利于成功吗?即使你嘴上说收
敛,你的身体也在证明我方观点,如果身体的各个细胞、各个组织不全部发挥
自己的作用,对方辩友又怎能坐在这里听我讲话?
所以,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乃至自然演变、锋芒毕露都是有
利于成功的。
收敛锋芒更有利于成功
文/xx
展露锋芒更有利于成功吗?笔者不这么看,展露锋芒需要实力和条件。在
实现成功的漫长道路上,收敛锋芒、踏实的努力,积累成功的砝码,才会在有
朝一日达成成功的心愿,过早的、不合时宜的展露锋芒,只能招致失败。
锋芒,指的是:
“刀锋和武器尖端。”展露锋芒,就是说表现出锐气、展现才华。这与成功
的要素并不矛盾,只是人们贯长于展露锐气和才华,不贯长收敛和坚忍。过多
的和过分的展示自己的锐气和才华,成了这个浮躁心态下个体的行为主要表现
方式,于是有脸蛋的卖脸蛋,有身材的卖身材,有屁股的卖屁股;没有这些基
本“才华”条件的,他们就去卖隐私、卖春情、卖床上心得;实在没的卖了,就
去贩卖叫骂、贩卖变态;为的只是一个目的,吸引眼球,从而走上成“名”的道
路。“名”,不管是骂名还是呕名,在这些人眼里“名”就=“成功”。实际这个引号
里的所谓成功=失败。
展露锋芒而遭至失败的,大致分为两种:
9/11
一种是没有实力,不能正视自己实力,过高估计了自己实力的,急切的展
露锋芒。另一种是有一定的实力,但过早的,不合时宜的展露了锋芒。
对于第一种,通常一眼就能让别人看出来,而且这种人让人很看不起。现
实生活中这类人是吹牛大王,因为经常无法兑现诺言,或者自身能力与自己的
吹嘘严重不符,言行不一,导致了解他们的人都敬而远之,对其失去信任。但
这种人能够不断的找到新鲜的面孔,兜售他们的大话和谎言,以达到生存的目
的。更有甚者,沦落到行骗者的行列,靠着巧舌如簧的骗术浪迹天涯,为害人
间。
在网络上,这些人等,多采取极端手段以掩饰其先天不足。他们不惜利用
窥阴、露阴、漫骂、攻击、变态等手段获取公众的注意力,以实现一举成“名”
的目的。耐人寻味的是,网络世界的广场效应,给了这些人滋生的土壤,而寻
求点击业绩的网络运营商,给这些人提供了温床,有些人甚至推波助澜、乐此
不疲。
对于第二种,有一定实力,但不合时宜的展露自己的锋芒所招致失败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萨达姆,伊拉克经历了两伊战争,曾因为美国的支持在军事实
力上有所增强,拉萨感觉自己在海湾地区可以充当老大了,于是不顾国际社会
的反对悍然入侵科威特。最终结果就是两次海湾战争让伊拉克千疮百孔、满目
苍夷,老萨本人被美军抓获,落得被审判、被羞辱的可悲命运。老萨当时不是
没有实力,号称当时海湾军事强国,但老萨手中拥有的大规模远程杀伤性武器
很少,又没有核武器可以威慑美国和以色列,老美当然要收拾他。
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展露锋芒开始,老萨的失败已经是命中注定。
综合分析,老萨不是没有实力,但老萨的实力显然不足以让伊拉克对科威
特动武,老萨的实力也远不足以与美国抗衡。反观伊朗就聪明的多,让他们折
腾去吧,专心研发核武。叙利亚和朝鲜的领导者,在实力的评估和国际政治智
慧上也高于老萨一筹。
再举一个例子,拉登911。拉登对于美国来说也该算个小Ca,但拉登给
美国人带来影响和危害远远大于伊拉克。拉登一直默默无闻,911事件的策划和
实施,却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激进阿拉伯老头一夜之间成为美国人挥之不去的
10/11
恶梦,美国动用了全世界的侦察机器悬赏上亿人民币也没找到拉登的踪影。收
敛锋芒,毕其功于一役,对于仇恨西方的伊斯兰激进分子来说,拉登无疑是成
功了,并且在影响力上远远超过萨达姆。
综上所述,“立志在精而不在锐”,唯有韬光养晦方可最终走向成功,主动
的收敛锋芒,其实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展露锋芒。当实力不足的时候“敢于亮
剑”,在事业上会招致挫折,在战场上则会招致灭亡。
谈一谈韬光养晦
中国北京外交关系学院院长吴健民先生又在发表高论,再一次强调中国要韬
光养晦,吴先生而且断言,在未来的一百年间中国都要韬光养晦.
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韬光养晦是由谁提出来,又成了中国的国家外交政策赖
以形成的思想基础的.可能邓小平有过这个说法,邓的后来的继任者大都承袭了邓
的这一思想.多年来,中国的外交以及由此相关的国际影响力与形象似乎都与这一
思想有关,甚至就决定于这一思想。
“在未来的一百年间中国都要韬光养晦”,这是一个要命的结论,它要的是中华
民族的民族命运,它要使用我们伟大的民族长久沉沦,以至于万劫不复,永远不能复
兴崛起。
什么是韬光养晦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中国要韬光养晦,这就意味着中国要隐藏才能,不使
外露.可是,中国有什么才能呢中国与他国相比,是政治体制先进呢还是经济强大到
一流水平还是具有极强的强势文化,以至于外人都在受我们文化的影响是我们人
民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多于他国还是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准高于他国是我们有众
多的过人之处,他国要向我们学习,还是我们是另一个美国,只是隐而不露?
我们的院长在要求我们继续韬光养晦,他还在谆谆教导我们的青年要认清形
势,克制自已。
当今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强度的国与国剧烈竞争的
严酷世界,是一个你追我赶,不奋力上进就会落后受欺的世界,是一个张扬个性与才
11/11
能的现代文明世界.我们要勇于投入世界性的国别竞争潮流之中,争做一流国家,我
们又岂能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我们又怎能韬光养晦?
我们看到的是所谓的韬光养晦后面的因循苟且不求上进的陈腐理念,这是由
消极地接受传统影响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可耻的驼鸟政策。我们没有勇气在世
界的大竞技场上与他国争雄,于是,就只好呆在家里,做缩头乌龟.这就是韬光养
晦。
我们不要韬光养晦,不要说一百年,我们一分钟也不要.中国人抬起头来,做堂
堂正正的人,做拥有各种真正的人理应有的权利的人,做世界上令人尊敬的现代优
秀国民。我们要什么韬光养晦该死的韬光养晦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1:3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14745120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锋芒毕露的意思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锋芒毕露的意思是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