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质量和质量检验的含义
1、质量的含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含义的理解
①固有特性—-是本身具有的,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属性,如操作特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
耐用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
②要求——规定要求、特定要求、明示要求、习惯上隐含的要求、相关方要求、必须履行的需
求和期望等。要求随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技术发达程度不同、消费水
平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而不同。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
③顾客满意的两条原则1)顾客永远是对的;2)假如顾客是错的,请参考第一条.
④质量的隐蔽性A你认为是这样B实际是这样C它应该是这样D通过改进它能够这样
⑤“不合格"与“缺陷”
两者有法律内涵的不同——产品责任的不同。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缺陷-—未满足与预定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涉及产品责任的问题,应慎用.如药品说明书
没有提及服用注意事项与禁忌,一旦病人服用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将导致产品责任的法律纠纷,
这就是缺陷。
质量检验的含义
1什么是检验
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进行比较,
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2检验的职能
1)、鉴别职能2)、把关职能3)、报告职能4)、监督职能
3检验的活动过程:1)、明确质量检验依据2)、熟悉质量检验设备和正确使用计量器具3)、制定
质量检验计划4)、开展质量检验活动5)、参与和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6)、质量信息反馈
4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1)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A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B质量评定C监督工序质量D获取质量信息
E仲裁质量纠纷
2)质量检验的重要意义
质量检验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质量检验业务的管理和制度
一、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以及本企业制定的质量方
针。
2制定企业各项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和各类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贯彻执行。
3根据有效的产品图样、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以及订货合同中规定的技
术要求,对产品制造各环节进行检验,最后做出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
4对工艺规程中检验工序设置的合理性、可靠性、可检查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会签,并编制质
量检验指导书。
5对外购件入厂按质量检验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6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并对产品的外观、标识、储存、尺寸等进行检验
和监督。
7对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和记录进行统计,并参与对不合格品的评价、隔离和处理。
8负责或参与分析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厂长和有关部门。
9组织进行产品的例行试验、可靠性试验、安全性试验以及其他分析与鉴定产品质量的实验.
10)对产品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变化趋势,定期提出质量分析报告,
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
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的制度
1、进货检验制度
1)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可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供方的产品标准,或供需双方签订的
质量检验规程或合同进行检验和验证。
2)对质量检验不合格或与供方提供的资料不符时,首先复查,复查确认不合格时,应及时将信
息反馈到有关部门.
3)对质量检验不合格的外购件,检验员做好不合格标识和记录。
4)对外购件,根据批量大小采取抽样检验或全数检验的方法验收,抽样检验按抽样标准进行,一般
不能用百分比抽样检验.
2、过程检验制度
包括零件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中质量检验制度,它是质量检验中工作量最大的检验,也是整
个质量检验工作的基础,所以必须制定出相应检验制度,要认真组织实施。
1)检验员要熟悉并严格按照产品技术标准、图样和工艺规程的要求,正确使用量检具,按照质
量检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2)首检、巡检、完工检
①首检:检验员在下列情况下需作首检:a、每班开始生产时,b、产品换型时,c、人员变更时,
d、工装设备修复后。必要时,作首件标识;
生产军品时需对军品连续首检3件;
②巡检:在加工期间,按检验文件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抽检;
③完工检:每批产品加工结束或产品转序前,检验员应按检验文件规定对产品进行完工检验。主
要总成件在出厂前应严格按检验文件的规定进行完工检验,合格后在明显部位贴合格标3)装
配质量检验是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质量检验工序,通过装配过程可以发现设计、工艺、加工过
程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问题。
4)下总装线的产品,生产单位在整理、调试过程中应排除所有遗留问题,在查验所记录的问题全
部得到纠正后,方可上检测线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5)关键工序
a、产品质量特性为A级的项目或关键部位;
b、对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或工艺难度大,质量较易波动或
问题较多的工序。
识方可出厂。
6)特殊工序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称为“特殊工序”。
a、工序加工质量不能通过检验和试验来判定,仅在使用后才暴露出来的工序;
b、检测费时费力,测量代价较大的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根据公司现生产情况,车架的铆接和涂装、驾驶室、车厢的焊接与涂装工序以及零件的热处
理工序作为特殊工序。
3、出厂检验制度
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检验,对防止不合格品出厂、维护用户利益、维护本企业的
信誉起着重要作用。
1)按照产品图样、技术标准或出厂质量验收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验。
2)对于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除产品技术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要按照国家或有关
部门制定的规范所规定的检验项目、程序和方法,进行验证。
3)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应齐全、准确。还应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对出厂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
决不能盖合格印章和粘贴合格标识。
二、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不合格分为不合格品与不合格项,前者针对产品,后者针对质量体系要求。凡不符合产品
图样、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订货合同等要求的成品、零部件均为不合格品。
为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必须加强对不合格
品的控制和管理。
1、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1)废品的处理(2)返修品的处理(3)不合格品统计计算
不合格品的统计计算公式
不合格率=(废品总量+疵品总量+返修品总量)/送检总量×100%
疵品率=疵品总量/送检总量*100%
返修品率=返修品总量/送检总量×100%
废品率=废品总量/(合格品总量+废品总量)×100%
1、不合格品分类
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A类不合格:能引起产品丧失主要功能的、造成安全事故的、违反法规的或有召回潜力的,用户
不能接受的的不合格;
B类不合格:可能严重影响产品功能或局部功能失效的,用户也不能接受的的不合格;
C类不合格:可能轻度影响产品功能的,用户能勉强接受,但十分抱怨的不合格;
D类不合格:不影响产品在使用时的运转、保养或寿命的,用户可接受,也不十分抱怨。
3、不合格品标识、隔离与记录
1)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为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适当的标识与隔离。标识
的方法可采用涂色、挂牌或存放于不合格品区等形式,对缺陷部分做出明显标记。
生产现场不合格品的明示标识、驾驶室与底盘上的不合格项在对应的装配卡上予以记录可视同
隔离。
2)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记录
①驾驶室、整车、底盘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记录在相对应的“装配记录卡”上。
②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外购件,大件在原地作适当的标识,小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并在
不合格品登记本上进行记录,并将信息反馈给质量管理部外购件检验员,由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
进行判定。
③前桥、车架、驾驶室、车厢等总成件生产过程中自检自控、互检、专检发现的不合格,由当班
检验员记录在过程检验记录本中,并对不合格返工返修进行再次检验确认盖章。
4、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1)生产过程中外购件不合格评审与处置
专业厂接受物料时,应对供货厂家、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以及标识情况实施
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接收。
如在物料接收时确认不合格、加工或装配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应该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予以
隔离,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对不合格品的不合格部位作出明显标记或粘贴标识,并予以记录,
每天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汇总。
不合格外购件让步接收原则:
a)A类不合格原则上不允许让步接收;
b)B类及B类以下不合格
导致缺件时,质量管理部和采购部应及时确认:
经确认不严重影响车辆性能的,实施让步接收,填写《外购件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明确
处置要求,由处置人员处置,检验员复检合格后,实施让步接收;涉及降级使用的不合格品,
需经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实物试装(用)验证合格后方可实施让步接收。
经确认不能实施让步接收,却会导致整车不能下线的可先装车代用,在“整车/底盘检查记录
卡"上保持相关记录,下线后换装合格外购件,过程检验员检验确认.
2)生产过程中自制件、在制品的不合格评审和处置
①若为一般质量问题,可以返工返修的,专业厂检验员反馈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及时进行返
工返修,返工返修后过程检验员需重新检验,并保持记录;
②若为一般批量或重大质量问题,过程检验员将不合格信息通知专业厂技术科,技术科组织制定
处置措施,安排人员返工、返修或分拣,处置后产品由过程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转移或使用。
需分检使用的,责任单位实施分检,返工返修、分检后检验员需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处置后技术科组织原因分析和制定对策,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③若为重大批量质量问题,过程检验员将不合格信息通知专业厂技术科和质量管理部.最终由质
量管理部组织制定处置措施,专业厂组织人员返工、返修或分拣。处置后产品由质量管理部和
专业厂共同评审、检验,确认合格后同意转移或使用.专业厂质量员负责对处置后产品的后续跟
踪,防止处理不适当或不彻底带来的非预期效果,同时组织原因分析和制定对策,杜绝同类问题
再次发生。
④评审决定报废的物料,专业厂检验员应填写并发出“废品通知单",由责任单位实施报废。
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的频次、项目等要求实施检验,发现不合格品需向上道工序连续追溯检
验5件产品,发现不合格继续追溯,直至所查5件产品全部合格.
3)军品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
a)参与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资历,其人员名单由质量管理部提出,在
征得军代表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b)如需改变不合格品判定结论时,需申请不合格审理人员进行审理,按照股份公司《不合格品审
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c)不合格品的审理结论,仅对当时被审理的不合格品有效,不能作为以后审理不合格品的依
据,也不影响顾客对产品的判定。
5、不合格品的分析及纠正预防
不合格品产生以后,经过评审做出相应的处置后还要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要分析产生
的原因,首先应该了解哪些影响着工序质量,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六大因素,即人、机、料、法、
环、测,简称5M1E.
针对分析的结果,需要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验证,形成一个PDCA循环。
第三节质量检验文件和检验记录管理
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有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订
货合同及技术协议、明示担保和质量承誉等。
1、国际标准及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订的标准,以及国际标
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标准的科学技术水平反映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各个国家都极力向ISO推荐自己的标准,
力争使自己的标准上升为ISO标准,所以国际标准在国际上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2、检验文件
根据检验策划,规定检验方法、检验频次、检验工具、检验记录要求、检验判定标准等内
容以指导检验作业的受控文件。
①检验工作管理制度、管理流程
②检验指导书、抽样规则、产品图纸等
③检验计划
公司现行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中与质量检验有关的有:
JAC—SYC—CX—02技术文件控制程序
JAC-SYC—CX-17记录控制程序
JAC—SYC—CX—17采购控制程序
JAC-SYC-CX-20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JAC—SYC-CX-23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JAC—SYC-CX—31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JAC-SYC—CX—33产品检测和实验控制程序
JAC-SYC—CX—3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SYC-GL—ZL08二级检验管理制度
3、检验文件的控制
1)检验文件必须受控,盖受控印章,未受控的检验文件不得使用;
2)检验文件发放前应以版本、修改码、编号等进行标识,发放应有不同的发放号,检验文件的
发放应严格控制,按“受控文件发放目标及记录"发放登记,以便具有追溯性;
3)作为受控文件的一种,检验文件不允许复印;
4)检验文件只能有一种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过期、作废的文件应及时从现场撤出,并加盖“作废”
章;
5)检验文件不得随意涂改,如需在原文件上实施更改,可由更改提出者本人进行,在文件上注
明更改标识并由更改人签名和更改日期.如是临时更改,则注明更改起止时间。
4、检验记录的控制
1)检验记录的分类
①进货检验记录②过程检验记录③出厂检验记录④理化试验、性能试验记录⑤不合格品处
置记录⑥检验仪器设备状态记录
2)检验记录填写要求
检验记录是记载检验活动和检验结果并为之提供客观证据的记录,检验记录的填写要求有:
①检验记录的签字应齐全,应有检验员签字或盖章,有检验日期,并不得用铅笔填写;
②不得随意更改检验记录,如需要应加以备注;
③在统一印制的检验记录表格中,无关项应画上斜线,不留空格.
④计量单位和数据处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⑤理化试验、性能试验及化验需记录检验用仪器设备名称、检验环境条件、检验中的异常现象
及处理等。
5、检验印章、检验员资格证与产品合格证标识管理
1)检验人员印章管理
①检验章必须予以登记后下发,受控,专人专用;
②检验员离开检验岗位时,需向原单位上缴其检验章。
2)检验人员资格证管理
①参加检验员资格培训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予以发证;
②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取消资格证:
a、检验员在岗期间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
b、检验员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c、在检验员监督检查中连续三次出现较严重的工作失职问题。
③检验员资格每年进行一次复审。
第四节质量检验方式和方法
按检验程序划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按检验目的划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复查检验
按检验数量划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按检验后果性质划分:非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
按检验人员划分:自我检验、互相检验、专职检验
按检验时间划分: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2、抽样检验
1)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是将一批产品中的全部产品逐一进行检验,一一判定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活动。
抽样检验是根据事先制定的抽样方案,从一批产品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品,以这部分样品的检
验结果,对整批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做出判定。
2)随机抽样介绍
抽样时,使批产品中所有单位产品被抽取的可能性均相等的抽样方案。
a、简单随机抽样法:抽样时,不带主观,使批产品中所有产品均以相同概率被抽到的抽样方法。
b、周期系列随机抽样法:在一批样品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样品的
c、分层随机抽样法
d、分段随机抽样法
第五节测量仪器仪表管理
1、测量仪器仪表的分类管理
由于公司的测量仪器仪表量大而广,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必须根据测量仪器仪表的重
要程度、使用频率及其承担的计量功能进行分类,然后统一确定其检定周期的时间间隔。实现
分类管理,更有利于明确测量仪器仪表管理的重点和保证企业量值传递的正确性.
1、测量仪器仪表的分类管理
测量仪器仪表的类别:
1)长度计量器具2)力学计量器具3)光学计量器具4)化学计量器具5)声学计量器具
6)热学计量器具7)无线电学计量器具
2、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
检定证书。
检定的主要作用:在于依据检定规程评定测量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确定其误差大小,以及寿命、
安全性、确保全国量值准确
计量校准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
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计量校准是对法治领域之外的计量器具进行量值溯源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3、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构成:
1)SI基本单位共7个;
2)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
3)由SI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4)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构成倍数单位的SI词头共
20个;
5)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共16个;
6)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4、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是指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些明显特征,其中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
性、稳定性、分辨率和示值误差等。为了达到测量的预定要求,测量仪器必须具有符合规范要
求的计量学特性.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
示值就是测量仪器所指示的被测量值.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示值阈对应的输入
量的真值之差。它是测量仪器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本质上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
示值大,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确定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的大小,是为了判
定测量仪器是否合格,并获得其示值的修正值。
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均是对测量仪器本身而言的。
分辨力: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称为显示装置的分辨力。它是指显示装置中对其最
小示值的辨别能力.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即用肉眼可以分辨一
个分度值的1/2;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工具,例如放大镜、读数望远镜来提高分辨力。
对于数字数显示装置,其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对半数字式的显示装置,其分辨力
为末位数字的一个分度。显然,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读数误差,从而减少由于读数误差引起的对
测量结果的影响。
5、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
一、技术性
1)首先要考虑被测件的结构特殊性
2)要考虑被测件的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
3)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应为测量对象所要求误差的1/3—1/5,若条件不允
许,也可为1/2,当然此时测量结果的置信水平就相应下降了。
4)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时,应使其上限与被测量值相差不大而又能覆盖全部量值.一般选
择在其量程的2/3以上处,测量结果的精度较高。
二、经济型
1)不可盲目的追求测量的高精度、高灵敏性
2)切实遵守基准一致原则
3)应充分考虑生产批量
4)要结合企业的实际
第六节检验误差和数据处理、测量不确定度
1、检验误差的概念
在检验产品质量特性过程中,由于检验用器具和检验系统内存在误差,故任何检验都不能检
验出真值。
检验误差定义:检验误差ΔY等于检验的测量值y与被测量Y之差.
即ΔY=y—Y
式中定义的误差表明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它的单位相同,因此称ΔY为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ΔY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2、减少检验误差的方法:
1)要编制好《质量检验规程》,并严格执行
2)选择测量工具/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安全裕度
3)考虑测量基准时,要特别注意遵守基准一致原则
4)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要实现最短测量链原则
5)在测量过程中,要遵守阿贝原则
3、数据处理
由于测量结果含有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位数,应保留适宜,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易
使人认为测量准确度很高,太少则会损失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是测量过
程的最后环节,因此,有效位数的确定和数据修约对测量数据的正确处理和测量结果的准确表
达有很重要的意义,从事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工作人员都应掌握其方法.
第七节检验员管理相关规定
1、各单位职责
2、检验员资格证管理
3、检验章管理
1、各单位职责
2。1质量管理一部
2.1.1负责公司二级检验归口管理,对专业厂(除重卡厂)二级检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1.2负责公司二级检验员资格培训、考试、发证;
2.1.3负责二级检验员资格证和检验标识的管理、发放;
2.1.4参与专业厂(除重卡厂)二级检验员资格年度审核.
2.2质量管理二部
2。2.1负责重卡厂二级检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2.2。2参与重卡厂二级检验员资格年度审核。
2.3专业厂
2。3.1负责本单位二级检验策划(检验员配置、检验员分工、检验内容、检验工具、检验记录),
要求根据作业性质按总车间人数的3%~8%设立专职检验员,保证过程产品质量;
2。3.2负责本单位新增二级检验员、检验员检验工种发生较大变更时的检验岗位技能培训;
2。3.3负责本单位二级检验员资格年度审核;
2.3.4负责本单位检验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并对检验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2.3。5负责本单位检验员必需检验工具的配备,保证检验工具的有效性;
2.3。6负责对新产品、变型产品新编制检验文件检验内容的培训和效果验证;
2。3.7检验员严格按检验文件进行产品检验,真实、清晰记录相关数据。
2。4检验员
严格按检验文件进行产品检验,正确使用、维护、保管好检验工具。检验员需具备公正、廉
洁的职业道德,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违反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违反工艺纪律,利用
职权擅自为不合格品开绿灯的行为和做法,有权直接向质量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报告.
2、检验员资格证管理
3.1检验员资格认定
新增检验员年龄在四十周岁以下,中技(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进入公司一年以上,绩效考
核在B以上,责任心较强。
3.2检验员资格证管理
3.2。1资格证发放
3。2.1.1二级检验员的申报,由相关单位提出需求报告,质量管理一部确认后,参加检验员资格
培训。
3.2。1.2培训考试合格后,由质量管理一部统一发放经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一部两方盖章有效
的《检验员资格证》。
3。2.2检验员资格证年度审核
各专业厂每年组织对二级检验员进行检验员资格证年度审核。
3。2.2.1对二级检验员以抽查形式进行一次技能摸底测试。
3。2。2。2对二级检验员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考评。
3.2.2。3二级检验员年度审核记录由各专业厂和质量管理一/二部分别在《检验员资格证》复审
记录页的对应栏签署意见。
3。2.3资格证更换、赔偿、补办
3。2.3。1资格证的更换
当二级检验员从事的检验工种(机加工检验、装配检验、涂装检验、焊接检验)发生较大
变化时,所在单位应向质量管理一部报告,并由其所在单位重新进行检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评合
格后由质量管理一部更换资格证方可重新上岗。
3.2。3.2资格证的赔偿、补办
凡检验证遗失者,按原价3倍赔偿,损坏者,按原价赔偿,由于遗失、损坏等情况要求补办的,
需上报所在单位,由该单位向质量管理一部提出补办申请,补办人缴纳赔偿费后,由质量管理
一部统一补办下发.
3.2。4资格证取消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取消资格证:
a)检验员在岗期间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
b)检验员考核不合格的;
c)在二级检验管理检查中连续三次出现较严重的工作失职问题.
3、检验章管理
3。3.1检验章发放
各专业厂检验章使用需登记造册,明确检验章和检验员一一对应关系。当新增二级检验员上
岗、检验员调离本岗位导致检验章使用人员发生变更时,需在登记表中注明变更时间、变更人
员等相关信息,并报质量管理一部备案。在生产军车时,由质量管理一部统一发放军用检验章。
3。3。2检验章使用
检验章由检验员专人使用,不得转借。军检章的发放必须按照“军用章发放使用记录”严格
登记,军检章必须由指定人员专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领用人必须具备军检资格,确认符合后
方可使用军用检验章。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1:0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12819120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质量检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质量检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