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之一。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和声细
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
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
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2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
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
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
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
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文本研读: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1、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
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
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
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
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
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
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
3
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
存的境界吗?
2、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幻灯展示):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
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
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
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
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
可逾越的界限……
(二)、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
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经典作
4
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
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
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
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
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
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
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
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
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
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
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
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
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
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
5
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
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
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三)、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
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
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
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
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着作,“过
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
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
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
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着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
新”。
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
6
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
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着作下
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
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
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
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
够引起自己兴趣的着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2、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
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
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
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
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
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
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
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
之旅。
(四)、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7
小结: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
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
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
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
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
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
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
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
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
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
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
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
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
起来。
(三)、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着作,你一直渴望读却
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
8
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
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
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
半道上”!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真正有教养的意义,如何获得教养等
诸多问题。同时掌握文章所论述的有关内容。
2、能力目标:在自学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解
文章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热爱读书,
并不断地养成以文字为乐的习惯,热爱文学,激发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达到真正的获
得教养。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让他
们自己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同时理解意蕴深刻句子的意思。同时以自
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现身教学”,以自己写作的两篇文章《边读边
9
写》和《夜读如诗》来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教师展示自己的文章《夜读如诗》,让他们懂得阅读是一件非
常快乐的事,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引出本文《获得
教养的途径》并板书。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这是一位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教师展示幻灯: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1877.7.2—1962.8.9)德国作家。
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
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
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
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
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
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
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
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二、自学文本,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度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段论述
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发言。
10
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
第一段: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段: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即阅读经典作品。
第三段:论述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养的前提。
第四五段:论述怎样阅读经典杰作。
第六段: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第七段:阐述经典作品有“常读常新”的魔力。
三、解读意蕴深刻句子的意思。
要求学生继续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理解较难的句子用笔画线出
来。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一段中,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
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
善的追求。”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教师明确: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
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
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
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第一段中说:为什么说真正的修养永远在半道上?
教师明确:
因为修养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
11
义”,因此它是无功利的,无止境的,是终生任务,它是一种努力的
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所以“永远都在半道上”。
3、第二段中提到的“这条路永无止境”,“这条路”指什么?为
什么说:永无止境?
明确:这条路是指研读世界文学。因为世界文学浩如烟海,没有
任何人可以将之读完,即使是对某一民族的全部文学也不能读完并有
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4、第二段中,作者说“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
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教师明确:“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
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
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5、第四段最后有这样两句话: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
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
气、下功夫。如何理解?
教师明确: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
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
而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作者认为阅
读杰作能提升人的修养,为此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的。
6、第五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
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12
教师明确:“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在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
求文明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怀着爱心阅读,才有可能获
得教养。
7、第六段中间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
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
你如何理解?
教师明确:中间部分的描写用比喻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
们的神奇的魅力,说明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
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
比喻奇特华美,生动形象。
8、第七段中间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
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读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
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作者的这种阅读体验说
明了什么?
教师明确: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
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最高成就。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
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
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
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尽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
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不断增
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
常新”。
13
四、出示文章《边读边写》
让学生阅读,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8: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804526120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获得教养的途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获得教养的途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