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更新时间:2023-03-03 05:10:42 阅读: 评论:0

《乞巧》-奶粉婴儿

三年级数学上册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蚌相争)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一、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

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

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

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

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心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

⑴20+20+20=60

⑵2×3=620×3=60

⑶3个20是多少?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2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

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

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认真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

的说给同桌听一听。生: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2、引出:买3

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3=(2)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

算法。

3、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13×370×524×215×3

31×334×224×413×5

2、出示饼干图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3出示小明和小玲卖的胶卷,谁的更便宜?(学生尝试解决,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完成作业——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完成课本第5

页的第4题。

3

第三课时、参观科技馆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

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

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校组织“学科学爱科学活动”三(1)班共有60人乘2辆

大轿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学生

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

法多样化)4、对比选择,适时引导

三、学习应用,拓展迁移

1、60÷3200÷5240÷8120÷4

560÷7900÷3180÷6270÷9

2、一包糖共80块,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几块?

分给4个人呢?分给5个人呢?分给8个人呢?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玩游戏“夺红旗”

第四课时、植树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

的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

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

多样化。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植树”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

4、比较、选择。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46÷284÷4630÷996÷3

66÷3100÷5720÷848÷2

2、一双鞋子的价钱是77元,一双手套的价钱是7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

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搭一搭

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

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

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

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

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连一连——填一填——画一画

三、全课总结——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5

三千克、克、吨

第一课时、有多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

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

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

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

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说一说。⑻小结:生

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

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练一练”及“实践活动”

“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并注意第一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克”第二幅图的计量单位是“千

克”

2、“练一练”第2题

3、实践活动(先估计、后称量)

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

一个土豆我的书包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6

第二课时、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

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

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

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让学生讲“曹冲称象”

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排列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创造的能力。

2、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服装图片

教学流程:

活动(一)服装搭配(1)

导入活动:国庆节马上到了,今天少年宫要举办文艺汇演,小红被选去当节目主持人,妈妈

为好准备了几件衣服(图片)一件上衣,2件下衣,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

法?板书课题:搭配

2、猜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把你的搭配方法用教具搭配给大家看吗?

3、连线:你能把这两种搭配方法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让大家看清楚你是怎样搭配的?引

导学生用连一连的方法。

7

活动(二)服装搭配(2)

1、导入活动:小红的爸爸知道小红要去少年宫当节目主持人,非常高兴,也买了1件上衣

送给小红,这下小红有几件衣服(图片)1号上衣、2号上衣、1号下衣、2号下衣,现在

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操作:请大家动手动脑,找出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连一连、或

列算式算一算等方法都行。

3、交流:你准备怎样表示、怎样把你的搭配方法表达给大家听?听的同学要怎样听才能听

懂?

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

1号上衣2号上衣

1号下衣2号下衣

2×2=4

4、老师小结:在刚才的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按一定的顺序

思考操作,例如:这也是今天在搭配中学到的。

活动(三)路线的搭配

导入活动:

小红选中了一套衣服高兴地去少年宫。(图片)这是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的路线图。

读图:你能看懂这幅路线图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

解决问题。

交流:

A——CB———CA———D

B——DA———EB—-—E

活动(四)主持人的搭配

今天少年宫来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当主持人,每位男生与每位女生合作主持一个节目,你

算算他们一共主持了几个节目?

全课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5:1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914427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年级数学上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年级数学上册.pdf

上一篇:紧急大通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