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哪些问题?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因⽽乡村产业振兴排在了五⼤振兴⽬标之⾸。⽽改⾰开放40年来,尽管中央对“三
农”问题⾮常重视,连续⼗多年都出台了“⼀号”⽂件和⼀系列惠农政策,但在这40年的改⾰开放过程之中,并未对乡村进
⾏根本性变⾰,我国乡村⼜重新⾛上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散、弱的⼩农经济和低端农业的⽼路,尤其是乡村产业
发展⾮常滞后。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是传统⽣产⽅式竞争⼒较弱。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农经济⽣产⽅式,其⽣产效率较低,⽣产成本较⾼,投⼊产出⽐较低,与发达国家
相⽐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如我国⼤⾖单产为300多公⽄,⽽美国达到了500多公⽄;2017年我国每⽣产⼀吨⼩麦、⽟
⽶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产⼀吨⼩麦、⽟⽶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
⼝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传统⽣产⽅式⽣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
较弱。
⼆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项复杂的系统⼯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
且乡村产业项⽬投资较⼤、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般都需要5年左右。⽽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元结构的
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均可⽀配收⼊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均可⽀配收⼊(36396
元)的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部⼤多⽂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较落后,乡村产业发
展的专业素养不⾼,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前乡村缺乏技术、资⾦、⼈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
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意义、总体要求、战
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
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不可能采⽤同⼀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发展?朝什么⽅向发展?采⽤何种模式发
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规划》还⽐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向、发展⽬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
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论是从事特⾊种植业、特⾊养殖业或乡村特⾊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
成⽐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做⼤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要形成⽐较完善的产业
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是缺
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主要⽤于乡村产业项⽬的基础设施
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的融资⾮常困难;四
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步完善。
五是⼟地流转⾏为不规范。
加快⼟地流转,实现⼟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利益,特别
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前我国在⼟地流转
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
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态环境如何保护、⼟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
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地租赁,有的地⽅每年每
亩收费800-1000元,有的地⽅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
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
1.转变乡村⽣产经营⽅式。
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农经济的⽣产经营⽅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
到“农、林、牧、渔、旅”的⼤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
带、社会化服务为⽀撑的⽴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引导农业⼤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
学⽣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以农产品为载
体,建⽴和形成产供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四是依托⽣态农业、⾃然资源、⼈⽂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
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
系。
2.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应利⽤⼯
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然资源、⼟地资源、特⾊资源、⼈⼒资源等进⾏有机融合,⾛出⼀条农⼯商贸旅相结合
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是引导动员⼯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公司+基地+农户”的
模式发展乡村产业;⼆是由区县⼲部牵头,利⽤⾎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才回乡创业,逐
步完善乡村产业链;三是制定《⾮农村⼈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学⽣、离乡⼈才
到乡村任职,带动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四是⿎励⾝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
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才⽀持。
3.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政村的乡
村产业就能有⽅向、有⽬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部和村民就能凝⼼聚⼒地撸着袖⼦加油⼲。这对乡村
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先,需要通过全⾯深⼊的调研和论证,确定各区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向和
战略⽬标。其次,需要根据各乡镇、⾏政村的具体情况,进⾏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乡镇、⾏政村的乡村产业发展⽅向
和战略⽬标。第三,需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标,选择实现战略⽬标的具体路径,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措
施及办法。第四,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之前,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科学论
证。第五,该《规划》应满⾜⼏点要求:⼀是科学、合理、可⾏;⼆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的⽣态要求;三是重
视⾼科技和新技术的应⽤;四是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态化和三产融合化⽅向发展。
4.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先,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细则》,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原则、⽅式、⽅法、模式、流程、负⾯
清单、组织领导、绩效考核、保障措施等进⾏明确规定;其次,从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技术、资⾦、⼈才、信息、市
场、渠道、⼟地、法规、税费等⽅⾯,进⼀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再次,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建⽴社会
资源整合机制,以农⼯商贸旅相结合的⽅式发展乡村产业;第四,建⽴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融资
渠道;第五,建⽴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以调动社会资源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对出现的相关问
题与⽭盾进⾏协调;第六,建⽴农业⽣态效益补尝机制,对⽣态农产品的认证进⾏监督,并加⼤政策扶持,实现农产品的
⽆害化和市场化发展;第七,制定《农村闲置民宅改造置换办法》,引进民间资本合作经营,打造⼀批精品民宿;第⼋,
⽆害化和市场化发展;第七,制定《农村闲置民宅改造置换办法》,引进民间资本合作经营,打造⼀批精品民宿;第⼋,
⿎励成⽴各种⾏业协会,加强⾏业⾃律和⾏业管理。
5.严格规范⼟地流转⾏为。
⼟地流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规范⼟地流转⾏为,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各区县应制定《⼟地流转管理
实施细则》,对⼟地流转形式、⼟地流转年限、⼟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法、⼟地折股量化办法、⼟地流转风险防患、⼟
地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态环境保护、⼟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等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严格规范⼟地流转⾏为,完善区县、乡镇、⾏政村⼟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建⽴⼟地流转
招拍挂制度、履约风险保证⾦制度、监测分级备案制度和鉴证制度,以及引导和加快⼟地流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3:3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5607120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村产业振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村产业振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