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
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
断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
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意义;是我们
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
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
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
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
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
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
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
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
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
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
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
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
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
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
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
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
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
等等。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
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
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
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
社会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
认识向前发展。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
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
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
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
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
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
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
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
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
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
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
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
的作用,使实践失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
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
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
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总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
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
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
进。毛泽东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主观和
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
要内容
2,立足所学专业,谈谈社会系统和社会矛盾的观点、方法对你的启示。
3、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有何方法论意义?
4、
5、作为一个概念来说,“世界历史”由来已久.但是,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
的历史是结果.这种论断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
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
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
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
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
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作为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命题
入手,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
不能充分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自然无法知道当代世界从何而来并走向何处.自马克思
之后,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全球化进程开始表现出新的特点.不过,资本主义的性质并没有发生
根本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内在矛盾也没有根本解决.因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仍然
是当代性的,其总体框架是科学的,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换言之,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前以全球化的名义所发生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
我们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判断.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科学考察当代世界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世界历史
形成之后,看似孤立的各个局部事件实际上都具有世界历史(整体)的意义,相应地,研究者必
须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才能从探索中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解答.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
今天,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尤为重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能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深入理解其性质和本
质.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的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这种转变的实
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
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也就是说.全球化首先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
进程的主导力量.全球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世界
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各方面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化过程,换言之,全球化可以
看作马克思阐述的客观的世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能引导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
们把握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世界历史起点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是全球化
的起点.当代世界中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而这些
都是资本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资本的全球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
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但是,资本主义不是世界历史的终结,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力
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的结果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将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物
质条件.在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将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把握全球化
潮流的契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逐渐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
的局面,使共产主义早日实现.
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包含和超越了单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
界历史,并且为当代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研究和编纂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指南.
首先,世界历史作为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变化和运动的过程,只有用整体和辩证
的研究方法才能做出充分理解.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或国家不可避免地融合
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一旦形成,各个部分就只有在整体的范围内才能被正确理解.综合性的
研究成为一种必须.所以,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
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这样才能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
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其次,世界历史研究的立足点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
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处在某
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
生产方式决定的.它与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
为“历史”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人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人类活动
地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与人类社会成为有机整体的辩证统一,就是“世界”历史.
第三,世界历史研究的内容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生活过程.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
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
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如何描述这个能动的生活过
程?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
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
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
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的能动的生活过程同时也就是各民
族相互影响并逐渐融合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和趋势.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之日,
也就是共产主义到来之时.
第四,世界历史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在表面上是偶然
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
这些规律.那么如何发现其规律?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
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正是由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
转变,才能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充分的全球视野.使入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著作的目标和作用.
第五,世界历史研究的内容决定了其研究层次的双重性,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
才能获得对人类历史的整体认识.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
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
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样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
条件.换言之.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世界历史研究的起点,这一层面的研究即
人类的日常生活史当属微观性的世界历史研究,展示的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和具体的发展史.
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行较长时段或整体性的抽象分析则属宏观性的世界历史研究,揭示
的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这两个层面的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念,它具体
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正是蕴涵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之中.它为我们
深入理解人类历史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支持,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
积极的实践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3:0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41902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理论和实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理论和实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