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村庄规划编制全解析
重点导读:
村庄规划编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要求。做好村庄规划,要了解村庄规划的政策要求,理清村庄需求和发展思
路,化繁为简,多规合⼀。编制实⽤性的、村民看的懂、能真正指导落地实施的规划。本⽂对村庄规划政策要求、编制
体系、编制程序进⾏了全⽅⾯的解析。
Part.1
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切实提⾼村庄规划⼯作重要性的认识
有利于:
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
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量、突出重点,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活⽣态空间;
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Part.2
村庄规划背景及政策依据
村庄规划现状及问题
村庄规划政策脉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九⼤作出的重⼤决策部署,是决胜全⾯建成⼩康社会、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作的总抓⼿。
中华⼈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修正)
村庄规划的要求:
从农村实际出发
尊重村民意愿
体现地⽅和农村特⾊
村庄规划内容: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排⽔、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产、⽣活服务设施、
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然资源和历史⽂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农村⼈居环境整治三年⾏动⽅案》
到2020年,实现农村⼈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农村⼈居环境整治六⼤任务:
(⼀)推进农村⽣活垃圾治理。
(⼀)推进农村⽣活垃圾治理。
(⼆)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三)梯次推进农村⽣活污⽔治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关于进⼀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县域村庄分类的准则:
村庄是农村居民⽣活和⽣产的聚居点,是乡村振兴中重点考虑与提升的要素。
按照⼗九⼤提出的“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村庄规划应在透彻
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案,优化空间布局、保护提升⽣态环境、完善基础设
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传承历史⽂化和地域⽂化、实现⾼效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的⼈⽂环境。
Part.3
村庄规划的性质
乡村规划是指在⼀定时期内对乡村的社会、经济,⽂化传承与发展等所做的综合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
据。乡村规划具有综合性、社区性、实⽤性与地域性。
乡村建设规划以问题和⽬标为导向,以“多规合⼀”为技术⼿段,做到乡村建设发展有⽬标、重要建设项⽬有安排、⽣态
环境有管控、⾃然景观和⽂化遗产有保护、农村⼈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基本要求。
Part.4
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要求
总体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改⾰与创新理念,带动乡村⼈⼝结构调整,打造产业兴旺、⽣态宜居、
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新乡村,实现⽥园乡居⽣活新梦想。
五⼤规划要求
编制多规合⼀的实⽤性的村庄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做到⼀个村庄⼀本规划、⼀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Part.5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1⽬标+1指引+6指引+N专题
乡村建设⽬标
从农房建设、乡村道路、安全饮⽔、⽣活垃圾和污⽔治理、⽣态保护、历史⽂化保护、产业发展等⽅⾯,因地制宣制定
乡村建设中远期发展⽬标,明确乡村地区发展战略、路径、指标,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多村建设项⽬,落实多村建设决策
的近期⾏动计划,改善农村⼈居环境的任务,最终实现全⾯建成⼩康社会⽬标。
⼀⼤村庄分类指引
以村庄分类要求作为规划指引,给出不同村庄不同的规划路径。(以《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纲(试⾏)》为例)
六⼤规划
乡村空间规划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全⾯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
展的空间格局,主要形成空间管控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应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经济发展引导分区,依据空间特点差异分级划定分类治理分区,基于⽣态环境和资源利⽤
特点划定管控分区,因地制宜构建镇村体系。
空间管治规划(⽣态空间)重点是确定县域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城,细化乡村地区主体功能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
域和禁⽌开发区域,提出相应的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产业发展规划(⽣产空间)基于本县城的农林牧渔条件及资源禀默条件,明确乡村产业结构、发展⽅向和产业进择重
点,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定经济发展⽚区,构建定位合理,特⾊突出的县域乡村产业体系,制定各⽚区的开发
速设设与控制引异的要求和措施,促进县城城乡产业多层次融合发展。
村镇体系规划(⽣活空间)依据县域内不同规模、职能和特点的村镇,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等级体系。村镇体系⼀段由
重点销(国家重点镇或特⾊⼩镇)般乡值、中⼼村、⾃然村四个等级构成,形成以乡镇政府驻地为综合公共服务中⼼,
以中⼼村为基本服务单元的相对均衡的多村空间布局模式。
乡村整治规划
依据村庄规模、空⼼率、区位条件、综合现状、周边资源、市政条件等对村庄进⾏整治分类,并提出对应整治措施:
⼀是建筑整治引导;
⼆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安全、污⽔处理、⾬⽔排放、杆线改造、垃圾收运和道路硬化等,其中某些村庄;
三是绿化景观改绿,按照风分区制定乡村景观打造的通⽤导则,对滨⽔空间、村庄节点空间进⾏分类引导。
四、安全防灾。
乡村民居改造规划
(1)六⼤改造房屋类型:保护、保留、重建、改善、整驶、拆除
(2)三⼤改造措施:
整理保护、就地改造
拒不保留、功能置换
沿线修景、重点修缮
(3)四类民居改造详细设计:
传统民居
50-80年代民居
90年代后民居
新建民居
(4)民居建筑特⾊管控
乡村⽤地规划
根据县(市)域不同地区的⽤地适宜性条件、资源开发情况、⽣态环保和防灾减灾安全要求、扶贫⽀持政策等,研究⽣
态、⽣产和⽣活空间内的建设⽤地模式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明确宅基地规模标准,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原则,并
和⼟地利⽤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相协调。
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于农村居民的出⾏距离,使⽤類率、设施服务半径来构建乡村⽣活,并通过交通、地形、资源等因素对设施服务半径
影响进⾏修正和调整,并以适宜的“乡村⽣活图”为依据,统筹配置教育、医⾏、商业、⽂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城乡统
筹、因地制宣为原则,确定县(市)域乡村供⽔、污⽔和垃圾治理、道路、电⼒、通讯防克等备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建
设标准和选址意向。
乡村⽣态保护风貌规划
依据区位条件、乡⼟风情、⽣态格局、⾃然肌理、建筑风格等划定风貌分区,明确各类风貌管控区的建设要求及重点,
从⽥园风光、建筑风貌、⼭⽔特⾊和⽂化保护等要素,着⼿制定分区图则分类引导村庄建设。
N个专题
依据各地实际确定要增添的规划内容,譬如历史⽂化名村保护规划等。
Part.6
村庄规划编制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3:0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39112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村庄规划编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村庄规划编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